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与当代价值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021-11-29王红霞单文远
王红霞,单文远
(聊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畏风雨、接续奋斗的思想保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胜利。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是纷繁复杂的。国际上,美帝国主义竭力遏制新中国的发展,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在国内,国民党的封建残余仍对新中国进行大肆破坏、掠夺。面对所处环境和肩负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为稳定时局,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平稳地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思想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已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华诞,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无法同物质生产一样,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但它却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高防范风险、应对风险和化解风险的理论水平,而且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在政治生态、作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的任务,为推进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净化政治生态:批判旧思想,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在关于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有三种争论,即关于买办封建专制国家、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共和国的争论。①范小方:《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1949年,国民党反动集团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买办封建专制统治已被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革命所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已被新中国成立的现实所打破,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是,在思想政治领域,人们关于国家前途命运的争论却没有烟消云散,一些人还抱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对全民思想进行大规模的“除旧布新”十分必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领域亟待确立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先后四次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批判,掀起了批判唯心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一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二是对胡适实用主义思想和新红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的批判,三是对梁簌溟文化保守主义的批判,四是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这一文件强调当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唯心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扫除思想文化领域中唯心主义的“灰尘”,在全党宣传唯物主义。正是通过思想领域的“移风易俗”,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为“必修课”。同时,人民群众也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洗礼,旧习惯、旧风气、旧观念也得到较为彻底的清除,基本扫除了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迈进的思想障碍。可以说,批判旧思想,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形成的正确认识。
(二)加强作风建设:端正党风,严明党纪
新中国成立不久,针对违反党的纪律和制度的情况,毛泽东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页,第191页。,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运动。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明确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切实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5月6日,朱德在中央直属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着重强调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对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性,要求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纪律问题,必须开展长时期的、艰巨的教育工作。朱德指出,在新的时期“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同时以执行纪律来辅佐。对于那些党曾告诫在先而仍违反政策和纪律以及违反了纪律仍拒不改正的党员干部,必须给以应有的纪律处分。”③朱德:《在中央直属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7页。全国各地各级党组织的整风运动有序展开,到1950年底基本结束。通过这次整风运动,基本肃清了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问题。
在整风运动取得显著成效后,从1951年到1954年,中国共产党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运动,目标针对两类群体。一类是针对党内腐败分子、投机分子。薄一波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抵得过枪林弹雨,却抵不过糖衣炮弹,自甘腐化,投机倒把,“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危险,就在于使党、政、军、民系统的一些干部逐渐被腐蚀,因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直至脱离革命”④薄一波:《为深入地普遍地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而斗争》,载《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页。,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51年,毛泽东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起草了一系列指示,指出“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页,第191页。为了坚决打击各类腐败行径,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清查,采取撤职惩办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的方针,精准打击腐败行为。另一类是针对党内分裂分子。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内拉帮结派、散布阴谋论的活动仍然存在。为了揭露和打击反党分裂活动,刘少奇指出:“党的团结就是党的生命,对于党的团结的任何损害,就是对于敌人的援助和合作。”①《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7页。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呼吁全党应众志成城,紧密团结,将维护党的团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将党的团结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不留给分裂分子可乘之机。
(三)转移思想政治教育重心: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积贫积弱,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毛泽东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城市中其他的工作,例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它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8页。毛泽东的这一论述,实际上已表明“生产建设”是各项发展的根基。为了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党内上下团结一心,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
为推进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党开展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宣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三视教育”③是指抗美援朝运动中在全国开展的以仇视、鄙视和蔑视美帝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简称为“三视教育”。,使得“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爱国口号得到一致认同。1951年,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群众纷纷自觉组织起来,为前线人民志愿军队运输、捐赠物资。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了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军民一道,相互扶持,互援互助,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可以说,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对人民群众的积极动员。
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在组织抗美援朝运动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运动。首先,中国共产党对相关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实效。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采取了“吐苦水、挖穷根”、“算剥削账”、“谁养活谁”等形式,开展反封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地为农本”,动员农民进行“自下而上”的斗争,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党员干部还走进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结合不同土地问题,配合并帮助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不仅使土地改革运动收获了最大成效,而且推动党的政策方针深入民心,稳定了新中国的人民群众根基。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应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于如何适应执政条件下的新形势、新变化有了正确认识,对于如何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凝聚群众有了明确方向,这些基本经验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提供了保证。
(一)坚守本真,姓马言马: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面对新中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思想状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同一切落后的、消极的观念作彻底的斗争。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人民脑子中的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去扫除,就像用扫帚打扫房子一样。从来没有不经过打扫而自动去掉的灰尘。我们要在人民中间,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31页,第1488页。毛泽东呼吁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人士有责任去团结那些“中间立场”的人们,“用善意去帮助他们,批评他们的动摇性,教育他们,争取他们站到人民大众方面来,不让帝国主义把他们拉过去,叫他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31页,第1488页。只有彻底“除旧”,才能真正“布新”,才能真正掌握思想战线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为统一思想奠定坚实基础。这说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难险阻,顺利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注重理论强党,使党员干部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二)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着力强化党内纪律建设
早在革命战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作风建设,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提高党员队伍素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这一地位和任务的新变化,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员却躺在“功劳簿”上,逐渐贪腐化、官僚化,丧失党性、纪律性,破坏了共产党的形象,降低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何清除腐蚀党的“政治微生物”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继续发扬党的人民公仆的本色,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共中央紧锣密鼓地颁布一系列决定、指示、规定、批语、条例等,严格规定了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各项纪律要求。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必须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要求地方党委重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195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明确规定“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对于党内违法乱纪、破坏团结的行为,要视情节及所触犯纪律的轻重,明确规定程度不等的处理方式。这些制度建设的内容精准务实,确保了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收到实效。
(三)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建设的有效创举。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到抗日战争根据地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都是紧紧围绕乡村展开的。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科学性地提出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向城市,找准城市建设要依靠的力量和发展方向。同时,必须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肃清残余势力,保证党接管城市以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了“生命线”作用,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助力国民经济恢复,以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助力抗美援朝,以反封建主义教育助力土地改革运动。历史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中心工作,是对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的科学认知和正确运用,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心工作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正是因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风党纪,严惩党内腐化堕落分子,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摒弃贪污腐败思想,克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建设成思想硬、作风强的学习型政党。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我们能够从中梳理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借鉴和时代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理论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4页,第83页,第75页。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然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找准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4页,第83页,第75页。,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此外,还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悟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4页,第83页,第75页。,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时代关切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是决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0日。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既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工作,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效性,二者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愉悦感、满足感和获得感,这也是马克思孜孜追求的“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页。。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强化政治方向,开拓创新,做到扶人心、强人志、增人信,聚磅礴之力,筑信念之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