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9邱小芬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负责人文化馆资金

邱小芬

(滨州市文化馆,山东 滨州 251900)

文化馆具有多重身份:身份一,文化馆中的藏书可以记录区域性优秀文化。身份二,文化馆是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场所……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阶段文化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真正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意义

(一)满足不同主体的文化需要

由于文化层次的不同,成长、工作背景的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对此,工作人员需要深入调查,从社区、校企入手了解各个人群的特殊文化需求,并适时地增设相应的文化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积极作用。

(二)促进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宣扬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重要展现形式,文化馆成为记录文化、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不仅让群众领略古人的智慧,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中的趣味性、育人性,提升群众的文化品位,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宣扬。

(三)构建完善的文化监督网络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受到各种信息的充斥,也更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部分群众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辨识能力,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针对这种状况,文化馆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的作用,发布抵制不良文化的内容,提升群众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构建相应的不良信息抵制系统,并与群众一道参与到抵制不良文化的过程中,为推动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二、现阶段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存在问题

(一)文化馆建设资金缺乏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馆的建设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是负责文化馆的主体,也是文化馆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文化馆并未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导致缺乏相应的设备,使得文化馆无法高效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

(二)文化馆人员综合能力差

大部分文化馆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文化馆自身的资金较少,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的物质需要。与此同时,文化馆周边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高素质人才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第二点,文化馆门槛相对较低,并未设置较高的门槛,导致很多综合素质较差的人走入文化馆。

(三)公共活动没有足够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多种多样。在现阶段的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文化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文化形式相对单一,造成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度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三、提升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策略

(一)拓展引入资金渠道,合理运用资金

资金是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文化馆的工作也是如此。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员既要意识到文化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又要拓展资金的运用渠道,合理地运用资金。在拓展资金引入渠道方面,相关负责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本地状况适时地向政府争取文化馆资金,并成立专门的文化馆资金监督体系,合理运用相应的资金。其次,获得社会的资金援助。文化馆可以运用本地的基础设施构建具有现代性的大型广告牌,为企业拉广告赞助,即收取企业的广告收入。在合理利用资金方面,首先,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可以成立资金监督委员会。为了保证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工作人员可以成立监督委员会,并定期监督资金的流向,合理利用每一分资金。其次,构建具有实用性的文化设施。相关负责人需要调查,即调查实际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以及文化馆周边的设置配比状况,并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文化设施,真正让群众可以运用这些设施的同时,合理利用公共区域。

(二)开展多元化人才管理模式,提升文化馆人才综合素质

文化馆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群众享受服务的体验感。为此,文化馆负责人应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可以从人才选拔、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的设置三方面着力。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文化馆负责人员应需要选择高素质的人才,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真正为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质量提供人才保证。与此同时,在人才任用方面,文化馆负责人可以落实“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原则,真正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获得一片展示个人才华的天地,适时地淘汰一批具有论资排辈思想“吃经验饭”的老员工,真正让文化馆赋予活力,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水平。

除了引入高素质的人才外,还需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人才适应文化馆的工作氛围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服务水平。为此,工作人员可以从思想、专业以及培训模式三方面着力。在思想培训方面,文化馆负责人注重培养专业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让他们真正了解文化馆的作用,认识文化馆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职业自豪感。与此同时,文化馆负责人需要定期进行工作价值观方面的宣传,让专业人员树立服务观念,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让群众享受贴心的服务,感受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在专业培训方面,由于文化馆工作内容复杂,对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而文化馆负责人需要重视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以专业人员的优势、兴趣为依据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方式方面,文化馆负责人员可以落实分批次培训模式,结合具体的工作需要,保证文化馆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文明礼仪、沟通方式等等,促进此部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让群众获得更高品质的服务。

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文化馆负责人需要构建公正、透明的深入分配制度,让在职员工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文化馆的管理过程中,提升文化馆的管理水平。具体执行可以从考核、激励以及分配制度的建立三方面入手。在考核方面,文化馆负责人可以设置考核目标,执行月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的结果与文化馆的工资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工作人员的懈怠心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激励方面,工作人员可以举办“我最喜欢的工作人员”活动,让群众、工作人员、文化馆负责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选出真正具有真才实学、踏实工作的文化工作者。更为重要的是,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可以将此项活动的评选结果纳入业绩考核中,让这些积极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付出获得肯定,也让他们的行为激励更多同事,打造激励式的文化馆管理模式。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文化馆负责人应制定公开透明的收入体制,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个人薪资的构成,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

(三)构建具有多层次的文化馆网络管理系统

本文中的多层次文化馆网络管理系统注重从地域划分、网络构建以及实际执行三个角度入手。在地域划分方面,文化馆负责人可以构建“总分馆+乡镇分馆+村分馆”的网络文化馆模式,促进文化馆相关政策执行的同时,增强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在网络构建方面,文化馆负责人需要真正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以此作为网站文化馆内容基准开展相应的网站工作。与此同时,文化馆工作负责人可以构建数字化的服务平台,打破传统文化馆服务的时空局限,让群众真正在网络上了解当地的文化馆,加深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在实际执行方面,工作人员考虑部分群众并未具备上网的能力,可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真正走入群众,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网络知识,使其深入了解文化馆的内涵,让他们更为积极地走进网络化的文化馆,感受中国文化智慧的同时,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馆负责人可以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即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馆的魅力,并积极地走到线下,让他们体验线下文化馆的优质服务。

(四)搭建群众性的文化宣传舞台

通过搭建群众性的文化宣传舞台,工作人员可以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甚至是成为其中的主角,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升他们对当地文化理解能力。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相关文化馆负责人员可以从以本地习俗为依据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本地的文化,让他们树立地域文化自信心。与此同时,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各种力量,比如企业力量,构建高水平的文化舞台,让群众享受视觉、听觉的盛宴。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可以搭建流动性的舞台,真正将优质的文化活动引入乡村,让文化走进百姓的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五)开展文化资源整合,增强文化传播效能

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再次配置,即文化工作者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本文的文化内容,并根据实际的需要完成相应文化资源的配置,实现增强文化传播效能的目的。在实际文化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从设施、人才以及资源三个方面入手。在文化设施资源整合方面,文化馆负责人需要了解本地的文化设施、县级区域文化设施分布状况,并结合具体的实际需要,填补或是删除相应的文化设施,满足实际群众的文化需要。在文化人才的配置方面,文化工作者需要大致了解本地区的各个行业的优秀文化工作者,并定期与他们联系,针对相应文化活动开展,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让其参与到文化活动的举办中,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的积极作用。在文化资源的配置上,相关人员需要整合文化资源,即并将其整合到相应的网站,并对其进行分类,真正让这些文化得到高效的利用,提升文化传播效能。

总而言之,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文化馆负责人不仅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需借助各方力量进行文化的宣传、文化活动的创建,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发挥文化馆的积极作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负责人文化馆资金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社区银行管理思维探索与思考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