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培育民族文化自信
2021-11-29聂娟
聂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
在新时期下的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中,应当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要客观、深入认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建设方式,保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培育起其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如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政府所关注、努力的问题。前一阶段,经过大力的经济建设,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多,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特别是在日益完善与发展的商品市场经济下,群众能够享受到的物质生活更是大大改善[1]。但不论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都明确指出,人的存在价值及其所追求的幸福感、满足感并不能完全由经济和物质来决定,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同样决定着一个人的综合生活品质[2]。因此,从十八大会议以来,习总书记就明确要求、重点指出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平衡。
另一方面,社会和市场的开放,使得很多国外的产品和意识形态进入我国,扩大了我国群众的思想和眼界,这是有利的。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的问题出现,如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遗忘,丧失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等等,这与我国民族的传承、延续与复兴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习总书记更是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论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其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内核,是民族能够强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为此,当前既要重视并切实开展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要找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培育民族文化自信。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民族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一)在社区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中宣扬民族文化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善,能够满足群众用水、用电、交通、购物、看病就医、读书教育等各项基本需求。在社区实用性功能得到健全和完善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的美观度,让群众可以生活在更加整洁、漂亮、绿色和充满人文氛围的环境中。社区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对社区的环境进行艺术化的改造,在原本单一的社区环境中,增加各种文化元素,使社区环境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如不少的社区都建造了绿化公园、景观小品、雕塑或是各类具有装饰性的宣传标语。而为了在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培育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应当在社区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中,渗透和宣扬民族文化[3]。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总体概括和凝结,其包括了爱国、富强、敬业、诚信等等诸多内容,这为社区环境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灵感来源。在创作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的主题和方向,在社区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达到宣扬民族文化的效果和目的。这样一来,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可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认可、接受我国的民族文化,并以此作为自身思想、行为的准则,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开展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群众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多个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一来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来可以促进精神文化的传播,因此有利于培育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多样,原则上来讲,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以群众为主体,只要是群众所喜欢的文化活动项目,就都应当尽量满足其需求。在坚持此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整合、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增加传统民族文化的受众群体[4]。如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而博大,从细部来看的话,我国各地的地方民族文化分支又数量众多,每个地方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容。在设计和组织开展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和利用好地方上的特有文化资源,一来可以增强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二来可以对群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让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感到亲切,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对自身的古县文化感到自豪,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戏剧在我国具有非常广的普及范围,各个地方还有特有的剧种、曲目,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的人民都是通过戏剧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剂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5]。因此,在如今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组织中,可以将地方戏剧应用起来,让群众能够重新感受地方戏剧的文化魅力,感受其所带来的情感和记忆。当然,除了戏剧之外,我国还有着其他几乎难以完全统计的传统民族文化种类,这些均可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如书法、国画、剪纸等等,不一而足。通过这些传统民族文化群众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增进群众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三)将党史教育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就近代来讲,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艰险,才取得了如今的国家建设成就和幸福生活。所以,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做好对群众的党史教育工作。如从“红船会议”到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针对国内、国际形势,基于实践、联系理论、团结群众,先后历练出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至今被铭记和传颂。新中国宣布建立之后,全国上下从喧嚣的炮火中解放出来,百废待兴。人民群众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是民生的实际问题,却考验着中华民族。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牢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继续承担使命,带领全国群众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进入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一步一步取得了我国如今的建设成就。党史其实也是我国的民族史,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通过现场讲演、播放纪录片、校园主题学习等各种方式、途径,来对群众进行党史教育,坚定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四)组织、号召社区群众“全民健身”
强健的身心、体魄,良好的国民健康素质,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技术条件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劳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人的健康素质有所下降。为此,我国提出了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这两项重要的战略计划,旨在加强群众的运动锻炼,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6]。其实,强身健体本来就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相当关键和重要的一部分,如在我国诸多的文化典籍、医药经典中,都提出了大量的养生方法。为此,可以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如今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一方面这可以增进群众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如对于社区中的中老年群众,可以组织他们学习太极拳、五禽戏,而在学校当中则可以传授中国传统武术等等。
(五)将信息化平台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之高,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人们也已经习惯了通过信息化平台去了解各种信息,甚至是社交、购物、工作、学习等等。因此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将信息化平台作为一条新途径,将其合理的利用起来。如可以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抖音短视频账号等等,定时制作、推送各种内容和形式的精神文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三、结语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的社会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而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更是关系着我国民族的传承、延续与复兴。为此,要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围绕民族文化不断的改进、优化精神文明建设策略、方法,以提高建设成效,培育起群众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