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痛点,找到蓝海
——关于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思考

2021-11-29邹晶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养生堂真人秀综艺

邹晶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22)

想要在一个赛道里跑得更远跟好,就要认准方向,不停保持往前跑的状态,创业需要这个状态,做节目也需要不停地前进,吸收新鲜的信息,保持往前跑的姿态。媒体的变化日新月异,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今很多新媒体人,以快、狠、准,迅速占据流量,获得粉丝,拿到变现,取得传播成功,令人艳羡的点击量、转化率,既不是做内容,也不是研究受众,而是通过研究算法,一时之间,令广告商、资本趋之若鹜。

传统媒体人如何破局?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融媒体时代,立足于节目,抢到眼球经济,成为很多媒体人天天思考的问题。做短视频,迎合算法,的确会带来一些成绩,但是,电视节目有它本身的特性,媒体人的传播追求,让我们的节目不能仅仅是迎合市场,也不能曲高和寡,脱离市场。在这个电视节目并不占优势的时代,做电视的媒体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今天主要就健康类医疗节目做一个简单的思考与分析:

医疗健康节目最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是北京台的《养生堂》了,它让国人发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养生堂》2009 年1 月1 日,由北京台科教中心推出,作为一档“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的日播节目,栏目最开始策划时,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栏目播放的时间,在当时是下午四五点左右,这个时间在当时并不是黄金时间,在属于垃圾时间段。但就是在这个垃圾时间段,《养生堂》火了,它不仅仅固定出了一个新的庞大的收视人群,而且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一切离不开策划团队对于栏目内容的严格把控,栏目当时的主要策划人是有着中医博士身份的一个老媒体人,作为跨界人才,他懂媒体,也懂中医,所以当时能上节目的嘉宾、选题、以及操作方法,都经得起推敲与考验。这些媒体人的坚持与初心,在当时很快得到了回报。节目火了,观众爱看,专家也都以上养生堂为荣,后来就良性循环,节目越做越好。也从地方频道作为重要节目挪到了卫视频道。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中医养生热潮,宣传出不少名中医,连出版社都开始大量出中医类的书籍,比如《曲黎敏从头讲到脚》。这个时候,当时的收视环境还处于电视最后的黄金期,电视节目还是内容为王。

2014 年以后,新媒体短视频兴起,在2017 年,电视平台开始受到冲击,各地卫视医疗类节目遍地开花,这个时候的健康医疗类节目也有了大变化,《养生堂》由于时间长,作为老牌节目,在形式上、嘉宾挖掘上都处于劣势,《养生堂》在新媒体上生出新芽,做商城、推医生短视频。常规类周播节目《我是大医生》,主打综艺感、年轻化,外在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升级,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请明星嘉宾,打造明星医生。

同时医疗纪录片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比如《生命缘》将医疗纪实节目的触角延伸到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等生死战场的最前沿,不作秀,真实呈现,主打真实性。而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和广东卫视播出了系列医疗题材的纪录片,《本草中国新经》《本草传》《秘境神草》,推的都是中医药文化,以唯美的画面,以及中医药文化受到观众的喜爱,这类纪实类的医疗节目也再创新高。这些节目当时的播出时间大部分是晚上九点这个时间段。

到了2021 年,看一看现在电视节目的状况就能发现,如今,综艺节目大行其道,各个卫视为了抢夺收视战场,注重用时尚性的综艺节目来吸引观众,看看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文化类国风节目,浙江卫视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户外行进式真人秀《万里走单骑》,展现乡村民风民情的《宝藏般的乡村》、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2》,这些节目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统一的关键词是传统文化、显示出现在的年轻受众,对于了解和深挖传统文化的需求。

医疗节目从纯访谈类到纪录片到综艺类,电视上的各种形式都有涉及到,养生类的健康节目经历了各大卫视热捧阶段,现在已经回归常态,访谈类的如《我是大医生》《养生堂》《养心堂》、央视的《职场健康课》,也都偏综艺感,即将推出的中医药文化节目《神奇的药方》更强调综艺感和传统文化。

做好综艺感,就可以让我们的医疗健康节目破局吗?可以再创医疗节目辉煌吗?我也找了一些国外比较火的一些医疗节目,看完后发现,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健康节目,并不走医生科普的路线,而是走综艺和明星路线,或者走真人秀路线。

以韩国一期节目为力,它请了三位分别在科学探索、体育和美食方面极为突出的专业人士成为了节目的主持。他们带给观众不同的健康观念。三位主持人关注每一个韩国人的健康习惯与观念。LeeYoung-Don 是韩国某些大受欢迎的节目的制作人,金钟国是一位肌肉发达的歌手,而Leo 江则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大厨。他们一起深入探究世界各地的营养食品和现今的疾病,以增加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但这个节目里面,医生只是有需要的时候提供专业知识,并不是节目的主讲嘉宾,话题也并不是围绕着医生来进行。看起来很轻松,规避了艰深的医学知识,而是强调娱乐性,它的收视人群明显不会拿着小本本在电视机前记药方,而只是看着一乐。

而日本的这档《MEII NO THE TAIKOBAN! - 名医のTHE 太鼓判》节目,中文名叫《该省生活 延长寿命》,这档医疗有关的综艺节目讨论名人的私人生活,并且邀请医生判断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其健康方法是否值得“赞同”。我们平常所相信的“对健康有益”真的对健康有益吗?人们可以相信我们所讨论的健康有关的信息吗?演播室中的医生们会判断这些信条是否值得“赞同”,并且给出正确科学的医学指引。除此之外,明星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在节目中进行讨论,医生们会对他们的私生活进行询问并且对他们的生活习惯给出判断。医生根据他们的测试和生活方式的结果预测他们的预期寿命,并提供能够延长寿命的生活的建议。名人跟随他们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新的预期寿命再次在节目中宣布。

在看欧美的节目,则更偏真人秀和明星化,比如英国的《21 天年轻100岁》,该节目讲的是一群企图改变衰老进程的明星的故事。参加活动的成员都要接受科学测试,来看看他们变老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他们严格控制饮食。该肥皂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离开了自己舒适圈的名人,他们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他们最重视的外貌。

以色列的健康医疗节目《重启人生》,此节目是纪录片的真人秀版本。节目探索了两个人的生命,这两个人在分别参加一些列医学检查后,被告知他们的身体生理年龄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高很多。如果在体检之后,医生告诉那些五十岁的人他们的身体年龄是78 岁,那么人们会怎么做呢?12 位参加此实验的人得到了同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命运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只需启动重启生命的按钮,增加他们健康和长寿的机率。这档节目记录了他们戒零食、戒烟、戒酒、改掉惰性的激励人心的过程。

看国外的这些医疗节目会发现,这些医疗节目都是披着医疗外壳的节目,更多还是走明星、综艺路线的娱乐节目,即使是真人秀,也偏秀,并没有专门大篇幅的科普。当然,这也和他的受众人群有关系。目前国内的医疗健康节目,都以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为主,他们注重养生,愿意刨根问底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对于娱乐化,反而不那么能接受。

这些年来,长达十年的医疗科普知识的播讲,让很多健康科普知识深入人心,我们对医疗健康节目的受众人群,也希望更多吸引年轻观众。年轻观众是我们健康节目需要发力的下个重要人群。

这一点,在央视的《职场健康课》已经有意识地在主打这个职场人群,就是出于对年轻观众的迎合。但是,目前导演们在做节目过程中,还过多的局限于以前养生堂的思路,导致职场概念并不强。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20 年3 月,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明确提出深入开展20 项健康北京行动,涉及家庭健康母亲守护、企业管理者推进健康行动等,在新一轮的健康行动中,职场成为了全民健康的一个新关注点,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健康节目,已经逐步从关注老年人养生,向关注中青年人职场健康的方向转移,为此,BRTV 科教推出《健康北京》特别节目——《职场健康说》,以达到让职场人“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目的。职场人这一片年轻人的蓝海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围绕着年轻人做健康节目,必定会带来整个医疗健康节目的变化。

猜你喜欢

养生堂真人秀综艺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祝您健康·养生堂》杂志碎碎言
BTV养生堂栏目《祝您健康·养生堂》杂志碎碎言
《养生堂》栏目组碎碎言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陈赛 2018陪伴《养生堂》继续成长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