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唱歌曲的艺术特色
——以歌剧《伤逝》为例

2021-11-29

黄河之声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伤逝子君紫藤花

梁 晓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容

(一)小说、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

鲁迅先生创作《伤逝》的时候正值五四革命运动初退时期,此时新文化阵营开始逐步分化,整部小说弥漫着悲伤的色彩,所以有人称这部小说为黎明前的最后悲歌[1]。《伤逝》这篇小说不仅对封建礼教迫害妇女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同时又对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更揭露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统治社会的现实。涓生和子君虽是有进步思想的积极分子,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能以悲剧作为结局。

中国的民族歌剧起步较晚,歌剧《伤逝》是中国歌舞剧院为了缅怀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施光南作曲,王泉和韩伟基于现有文章改编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悲剧色彩的一部严肃歌剧,作曲家首次借鉴了西方歌剧奏鸣曲式的结构,运用了许多西方音乐的技巧,大胆做出尝试,广泛采用了众多声乐体裁,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对唱、合唱及伴奏等,其中有较多重唱歌曲,在形式上吸收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歌剧的一些特点,充满了民间色彩和时代特色。音乐是按照奏鸣曲式的结构写成,歌剧无论从歌词还是唱腔都诗意盎然,唱词唯美富有寓意,唱腔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抒情歌曲的调式特点具有民谣特点和时代气息。

(二)歌剧《伤逝》主要内容

歌剧《伤逝》按照四季时间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第一部分是“春”,开篇歌曲《沉重的往事涌上心怀》预示了结局的悲惨,如涓生歌词里唱道到:“如今只剩下悔恨和悲哀”,在一开头就给这个故事埋下了悲剧的伏笔。在“夏”场景中,涓生在紫藤花架下等待着心上人子君,两人很快就沉醉在甜蜜的爱情中。后来子君与涓生建立了家庭,二人的生活幸福洋溢,但是好景不长,此时因为世俗不接受他们的结合,害的涓生丢了工作,就连以往的好友也对他们避而不见,他们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第三个场景,寒风萧瑟的深秋已经来临,涓生投寄的稿件都被退回,他们的爱情也面临寒秋,在彼此的争吵中渐渐对对方失望透顶,涓生说出狠心的话,心灰意冷的子君离开了他们共同的家,这个场景最后以一首《渴望》结尾。第四个场景“冬”中以一首女中音独唱《冬天来了》作为开场,天寒地冻,雪花飘落,涓生知道子君的死讯后最终在悔恨中度过余生。整部歌剧以《古城默默盼春来》作为终曲,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警醒。歌剧以悲剧结尾,暗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启示当代青年要争取个性的解放,不断探索新的世界。

二、重唱歌曲的艺术特点

(一)仪式感强 增加了歌剧的表演形式

重唱作为一种多声部之间配合的特殊声乐演唱形式,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歌剧渲染气氛、展现高潮时。重唱的加入使整部歌剧的仪式感加强,歌剧《伤逝》中的男女二重唱,顾名思义就是既有女声又有男声的组合形式,男主角与女主角不同音色的碰撞增加了歌剧的表演形式,重唱将歌剧的故事情节、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是歌剧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歌剧里的重唱完全不会使观众听到不同旋律交织在一起时杂乱的声音,反而因为多种声部有规律地叠加在一起,给听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响效果,听众的审美需求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所以说重唱歌曲比齐唱,独唱,合唱,更有戏剧表现的表现力,就像一根完美的线条,既有柔和协调的美感,又有着无可替代的混声效果,巧妙的将和谐性跟抒情性结合了起来,增加了歌剧的表演形式,使歌剧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2]。

(二)人物心理的独白 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

重唱歌曲还可以把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十分细腻,《可怕的沉默》这首男女二重唱歌曲主要是描写子君跟涓生心里的对话,正如歌词中所唱:“我们捆在一起受折磨,再也看不见爱的欢乐”把子君内心的痛苦,对涓生的失望统统表达了出来。另一首四重唱歌曲《寒潮透心怀》,歌词十分悲凉地唱道:“冰冷的社会,渺茫的未来”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想法,心中的楼台已经被世俗的压迫摧毁,美好的追求已成为泡影,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立,声部与声部间织体的对立,把剧中悲痛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层次感分明 增加了作品情感的饱满

在歌剧中,独唱展示的是演唱者个人的水平,演唱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角色的情感,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展示自己对于故事中人物的理解,独唱更多的是表达一个人的故事,因此相对于重唱来讲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较为单调,从和声效果来讲也比较单一。重唱则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演唱者对歌曲不同的演绎,使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了的呈现给观众,和声色彩更加饱满,也使整个歌剧更有层次感。

重唱就是主人公内心的独白,歌剧里的重唱是歌剧表演中主人公之间相互感情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需要演唱者之间默契的配合来完成。在重唱中,需要协调好各个声部之间的音量大小,速度快慢,节奏的准确,保证声部的协调与均衡,同时还要给观众在听觉方面与视觉方面都带来美好的享受。歌剧本身就是唱与演的完美结合,演唱者在不断提高自己声乐水平的同时,还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把握整首歌曲情感的调控、每句歌词的语气、音乐作品速度力度强弱的对比,同时还要加上大方得体的肢体动作,用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得体的面部表情管理,自信优雅的台风去征服台下的观众,给观众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果说合唱是歌剧重要的支柱,重唱则是演唱者更加细腻的表达,可以更加灵活的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同时演唱者也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更加细致地向观众传达出来,无论是重唱、合唱还是独唱都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艺术特色。

三、歌剧《伤逝》中重唱作品分析

(一)音乐本体特点

在歌剧第二部分“夏”的第一首重唱歌曲是《迷人的夏日黄昏》,这是女中音与男低音的二重唱,这首歌曲与第一部分“春”中的《沉重的往事涌上心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曲调明亮欢快,从演唱者的歌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夏日。此曲是一个两段体曲式歌曲,整首曲子都是D大调,全曲分为前奏、A段、B段三个部分,A段是女中音的独唱,直到第二段部分才呈现男女中音的二重唱,有3/4拍典型的荡漾感,似舞曲般欢快的旋律,虽然整首曲子的结构非常短小,但节奏非常紧凑,很具有戏剧的表现力。

歌曲《让爱的春潮涌出心房》是一首四重唱歌曲,该首歌曲有两个复乐段,A段与A’是第一个重复乐段,男高音是该部分的主旋律,多为八分音符,旋律十分悠扬,B段女高音音符为十六分音符,快速而又急促,仿佛子君此时紧张砰砰的心跳声,在B’段男主声部模仿女主声部,两个声部在音响效果上和谐呼应,最后一句歌词由男女主共同齐声唱出,体现了二人坚定的爱情信念,全曲都是G大调,也结束在主和弦上。

《紫藤花》作为整部歌剧的主题歌十分具有我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的特点,它总共出现了三次,曲调只比我们熟知的《一抹夕阳》高了一个大二度,这是一首三段曲式复调歌曲,前面八个小节是前奏,接着上下声部呼应对位,下方声部是上方声部延迟一小节的变化重复,强调了紫藤花的爱情主题。紫藤花春夏绽放,秋冬枯萎,正好与歌剧的结构互相对应。

它第一次出现是二重唱的形式,同时歌颂了象征爱情的紫藤花跟子君,她作为新生女性的代表,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是作者对她这种勇敢精神的肯定与赞美。第二次《紫藤花》是宣叙调与男女二重唱,出现在秋这一部分,这次较第一次相比节奏更为紧凑,速度也稍微加快,还是子君与涓生的爱情主题,这时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幸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第三次的《紫藤花》是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以往象征着幸福的歌曲此时显得尤为讽刺,子君已经在冬季离去,紫藤花枯萎了,子君的爱情凋零了。这首歌传递给人们的正是黑暗悲剧中透出来的那一丝丝光亮,所以紫藤花是贯穿了整部歌剧的主题,也体现了歌剧的连续性。

(二)旋律特征

歌剧《伤逝》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既充分的体现出了当时民族歌剧的特色,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形式,歌剧中的歌曲大多采用三段体,以三段式为主,剧中有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同时在歌曲伴奏等方面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钢琴伴奏的旋律线条更流畅,《丹桂飘香》是在“秋”中一首男低音与女中音的二重唱,但却以女歌唱者为中心,旋律较为平稳,多在中音区,结构较为短小。在复调歌曲《紫藤花》、《丹桂飘香》中都出现了卡农式的模仿对方声部的旋律,更加明确突出了主题,歌曲中前奏的部分也充当了西洋歌剧里幕前曲的形式,并且纯音乐的主题都与剧中的歌曲旋律相对应。

四、重唱在歌剧《伤逝》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歌曲铺垫

重唱歌曲不仅仅是多种声部重叠在一起,同时更是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把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都融合在一个组织当中,给听众带来和谐美的听觉效果。作曲家在歌剧不同的段落采用了不同的歌唱方式,无论是女声独唱,男声独唱,还是重唱,都出现的恰到好处,作曲家用这些不同的唱段完整的讲述了子君与涓生从相互爱慕到最后惨痛的分手这个过程。重唱歌曲出现的部分往往具有推动性,大多出现在高潮部分,重唱歌曲一出现,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来看都是极具有震撼力的一部分,比如歌曲《迷人的夏日黄昏》,随着这首重唱歌曲的出现,观众在营造出来的浪漫气氛中,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只有重唱才会有这种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是出现在高潮部分的一首男女重唱歌曲,此曲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是一首爱情圆舞曲,开始的第一个音就是强音,预示了此曲的风格是欢快热烈的,情绪一点点逐渐高涨,前面开始并没有歌词,一直用“啊”唱着旋律,表现了子君与涓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及追求,两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通过旋律传达到了观众的心中,其中有一段快速的花腔唱段,其中歌曲中的上行进行使人物情也随着逐步高涨,为接下来的宣叙调做好了铺垫。

(二)增加歌剧的抒情性

重唱在对整个悲剧色彩的叙述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抒情特色,男女二重唱《丹桂飘香》在演唱者演唱时情绪十分欢快积极,语句连贯,从歌曲的曲调中听众可以体会到满满的生机,此时的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憧憬,歌曲虽然短小精悍,却把子君与涓生刚组建家庭时的幸福表达的十分贴切。《寒潮透心怀》中歌唱者演唱时为了像观众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痛苦,演唱时的表情也是绝望的,再配上相对应的手势,四重唱更是准确抒发了男女主人公痛苦的心情,在一般歌剧中,四重唱出现的概率要小一些,四个声部的重唱使得和声效果更加饱满,所以这首四重唱歌曲也就更震撼一些。

(三)提高了观众的审美能力

在歌剧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重唱把多个角色组织在一起,各种角色在剧情中的关系一目了然,可以更快速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男女重唱就是男女主人公在舞台上的对话,观众可以直接地把握角色的感情,从而在舞台上更加生动灵活的表达主题,直击人心。由于复调歌曲是多条旋律线同时进行的,观众不再简单满足于单旋律线的独唱歌曲,这也说明了通过欣赏重唱歌曲,观众的听觉艺术审美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关于重唱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造型服装等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子君与涓生的服装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听众的视觉审美能力也在提高。

结 语

重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歌唱形式,在歌剧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重唱歌曲更容易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一部好的歌剧作品,其中重唱的存在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增加歌剧的抒情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增加了歌剧的演唱形式,重唱的方式相比独唱与合唱更加灵活,更能够凸显演唱者的个性和共性,更便于演唱者能够体验多元的音乐形式,也可以间接地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伤逝子君紫藤花
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紫藤花开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校园里的紫藤花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藤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