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若斯坎经文歌的文献研究

2021-11-29闫列阳付宝超

黄河之声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词法经文织体

闫列阳 / 付宝超

引 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领域产生了尼德兰乐派,他们的创作使宗教音乐世俗化、世俗音乐专业化,对于音乐的使用更加的灵活。与此同时,世俗音乐文化也逐渐繁荣,一方面其受到宗教音乐的影响,创作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情感表达和展现的愿望变得迫切,以市民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和宣泄情感为题材的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以及德国利德等世俗歌曲得到蓬勃发展,甚至牧歌中一些抒情戏剧风格的音乐,成为歌剧诞生的前兆。若斯坎的牧歌创作还受到了复调技法成熟的影响,复调音乐技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然成熟,各种主要的对位技均已产生,声部增多并趋于独立,复调音乐思维已经成熟并确立。但由于各种繁琐复杂的复调音乐不利于抒发情感,因此,人们开始追求质朴、简单和清晰的主调音乐。这些音乐领域的新现象,为若斯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若斯坎站在迪费、奥克冈等人的肩膀上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巨匠。

一、创作手法

文艺复兴时期,既是复调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主调音乐的萌芽时期,此时的音乐创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各声部的关系上,强调复调中各声部的平等地位;织体上,和弦风格、对位风格交替使用,在同一乐曲中并存;终止式上,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所取代。创作手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若斯坎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绘词法

绘词法(Word painting)是指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描绘的谱曲方法,广泛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若斯坎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在音乐创作中使用绘词法的作曲家,这使得绘词法成为若斯坎经文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若斯坎的音乐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主义的影响,从而强调人性解放并且追求相对自由的情感表达,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们对绘词法的运用和对世俗体裁的重视,为若斯坎的声乐创作奠定了基调,绘词法化的旋律特点为其词曲紧密融合提供了最佳支撑。由此带来了若斯坎旋律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点,音节式旋律,他在经文歌创作中放弃了花唱式的旋律,采取简洁的音节式旋律,使歌词更为清晰,突出音阶重音,重新定义了词与曲的关系;第二点,精准简练的情绪描绘,为了更为准确的描绘情绪,若斯坎使用了同时代创作中并不常见的方法,如半音级进、音程大跳等手段来进行创作,以达到词与曲结合更为紧密的效果。这些特点在若斯坎晚期作品当中被充分的展现,其晚期作品通过精致的对位技巧来表达情感、解放和展现歌词,运用包括绘词法谱写旋律来使人们理解歌词的内涵。经文歌《耶和华作王》中有一段用绘词法创作的旋律,其歌词为“Elevaverunt flumina Doimne: elevaverunt flum ina vocem suam”,歌词大意:“主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旋律配合歌词四个声部依次以相隔两拍的时长进行模仿,象形的描绘出水面波浪翻涌的状态,四声部的交叠使得整体层次更丰富,波涛汹涌后再回到安静祥和的画面。

若斯坎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更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运用绘词法使旋律与音乐的结合更为紧密,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若斯坎在创作时不再同中世纪的作曲家一样,只注重表现精巧的复调技巧而不注重歌词。第二,若斯坎为了更为准确的表达歌词内涵,开始采用音节式的旋律,展现出主调音乐的倾向。“他的作品歌词清晰可辨,配乐注重音调重音与语言水乳交融,细致地表达出歌词的意境,使他将中世纪音乐的遗风远远抛在身后,无可争议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更加繁盛的情感表达方式折射出一道曙光。”

(二)织体类型

若斯坎生活在复调技法成熟且主调音乐已出现的文艺复兴中后期,因此,他的音乐作品既有交织起伏、错落有致的复调音乐,也有质朴、清晰的主调音乐,主复调织体对比共存是他音乐作品的又一特征。

1、模仿复调织体

模仿复调,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模仿及其相应展开的方式,使音乐通过一定的逻辑、规则构成多声音乐形态。模仿形式有卡农、倒影、逆行、扩展、缩小等手法,是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多声写作手法。

若斯坎创作中模仿复调的写作被视为当时的典范。其在运用模仿手法进行创作时,经常使用以下两种手段:第一种,在不同声部陈述相同的音乐片段,各声部依次进入,四个声部旋律交错,形成卡农式的模仿;第二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的连续模仿,加厚音乐织体。他著名的经文歌《圣母颂》就是典型的运用了较多模仿手法的合唱作品。“《圣母颂》包含独立开头和结尾,主体是押韵的五个诗节的赞美诗;《圣母颂》开头运用了复调模仿的创作手法;音乐由旋律声部上行四度展开,演唱出歌词Ave maria,其余声部依次以空两节的时长分别对旋律声部进行严格模仿。”这里运用了第一种卡农式模仿的方法进行创作。第二种模仿的手法则在他另一首经文歌《穷苦人的避难所》中得到体现,这首经文歌中男高音男低音两个声部模仿女高音女中音,营造出二重唱相互呼应的氛围。

2、主调织体

若斯坎在创作经文歌时为了更好的突出歌词,正确地表达歌词的重音以及受到意大利法索伯顿(falsobordone)技巧的影响,创作中出现了四声部的主调织体风格。其对于主调和弦织体的运用遍布在经文歌的创作中,以《穷苦的避难所》为例,1-5小节用到了ECB的和弦织体,27-32小节处的音符排列为EFGABCD,由此排列出E弗里吉亚调式的音阶,且乐曲结束在E音上,可以看出若斯坎在创作中明确的调式倾向。

若斯坎的音乐中虽然已经出现了清晰的主调织体和调式倾向,但他的音乐织体还是多以四声部或多声部模仿式、对位法等复调音乐织体为主,主调和声织体的使用更多是为了表达情绪以及与复调织体形成对比和呼应。

国内关于若斯坎经文歌谱例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的内容较为集中,多数是关于绘词法和复调技法的研究,对于主调和声织体的研究较少。此外,若斯坎创作了100余首经文歌,但目前国内能看到的仅有对《圣母颂》以及《穷苦人的避难所》有较细致的分析。未来可系统搜集整理若斯坎经文歌的谱例装订成册,尽可能多的分析谱例,其一,可以发现若斯坎经文歌创作中的更多特点;其二,若斯坎19岁离开家乡四处游历,他可以说是同时代音乐家里游历最广的一位。通过研究谱例,可以帮助了解若斯坎音乐创作中受到的各国音乐的影响,继而总结文艺复兴时期各国音乐创作的异同及相互作用。

二、精神内涵及历史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给当时的欧洲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人文主义者借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由,实质上弘扬了长时间被忽视的人的价值和尊严。若斯坎身处这样的大背景下,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带有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以及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挥的精神内涵,反映在作品中:第一他采取了许多新的作曲技法形成了技术为表现服务的音乐特征;第二强调歌词的重要性,作曲技法使用较为简约。

若斯坎经文歌的创作既是对前世经文歌创作风格的概括总结,也为16世纪以后经文歌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他在继承前人经文歌创作手法的同时,与自己的创作理念相结合;运用模仿、复调、交替等写作手法,融入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和声织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加入中古调式的手法,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打破中世纪的理性音乐创作思维,让技术为音乐服务,让音乐表达更加自由。除此之外,若斯坎是一位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尼德兰乐派的创作综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各国音乐的特点,为国际化音乐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国内对于经文歌的精神内涵以及历史地位的研究多是对西方音乐史相关书籍上的内容进行,比如在论及若斯坎经文歌对后来作曲家的影响时只说明了影响,但没有结合其后作曲家的创作具体说明是如何影响、从哪方面影响的。未来研究在涉及到文化研究以及影响地位等领域,应该更多的结合作品去讨论。

结 语

国内对于若斯坎经文歌的研究在最近十年兴起,较之前对若斯坎经文歌只是通识类的介绍相比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在创作手法、歌词的表达和人文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通过对若斯坎代表性经文歌《圣母颂》、《穷苦的避难所》谱例的分析,总结出了若斯坎经文歌创作的特点:复调织体与主调织体交替使用;在音乐中采用绘词法,重新定义词与曲的关系;强调歌词重音,音乐旋律、节奏随着歌词而变化;打破理性创作思维的主导地位,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创作中;重视描绘歌词的意境。其次,在总结文艺复兴社会文化背景后,认为若斯堪经文歌的创作是受到了人文主义、世俗文化繁荣以及复调技法成熟的影响,在这样不同于中世纪较为封闭滞后文化背景下,若斯堪的音乐创作才得以进行并取得突破。然后,在论及若斯坎经文歌的创作内涵时,认为其经文歌具有: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以及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挥的精神内涵。最后,关于若斯坎经文歌历史地位的研究主要认为:第一,若斯坎创作既吸收了前辈的创作经验,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拓宽了经文歌的发展道路。第二,若斯坎的经文歌创作吸收了多国音乐创作的特点,具有国际性“音乐风格”。

15世纪音乐印刷术刚刚流行起来,所以现存原始文档少之又少且多保存于欧洲各大图书馆中,国内学者很难获得这些一手资料。另外,国内目前对于若斯坎及其经文歌的研究和成体系的资料相对较少,在这样国外一手资料难以获得、国内研究较少的情况下,对于若斯坎及其经文歌的研究更应该多的参考外文文献,从中获得关于若斯坎更多的信息,为研究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撑。否则,对一位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曲家进行研究,只是以国内现有的译著或著作做参考,得出的结论或研究成果可能会相对缺少说服力。

未来,进行若斯坎经文歌的研究时,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搜集谱例,进行更全面的若斯坎经文歌的谱例研究;一方面可以翻译一些国外关于若斯坎研究的文献和专著,丰富国内关于若斯坎研究的资料;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文学、建筑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情况,找寻它们与若斯坎音乐的联系及相互影响,进行交叉研究,以便于更好对若斯坎及其经文歌的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涵等做文化研究。邱祥瑞撰写的论文《若斯坎的音乐创作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就是把若斯坎的音乐与同时期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寻找其中反映出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样的交叉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站在更大的层面上去看待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猜你喜欢

词法经文织体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佛、僧与三重门(组诗)
应用于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分析优化
《乐府指迷》中沈义父的词学观点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讲经文”质疑
2010年高考英语“相似”考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