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2021-11-29刘楚康西安财经大学

营销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环境

刘楚康(西安财经大学)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人与自然矛盾日趋紧张的今天,“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作为环境管理会计概念最早的提出者,美国于2001年制定了环境管理会计流程和原则,为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EMA)在企业中的实施提供了指引和建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德国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简称MFCA)方法,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路径。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尚未论定,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说法是,环境管理会计属于管理会计,并将传统的管理会计中嵌入环境的因素。

我国的十四五纲要中明确指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由低速发展阶段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成果无不归功于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的弊端已屡屡显露出来。《2016年中国企业公民报告》中指出,80%的污染来源于工业企业。因而,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无疑成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与责任人。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的工具。通过借鉴一般管理会计中的方法,环境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分析与控制,达到了节约企业资源、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及正向的社会效益等目的。此外,由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关注以及企业环境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环境管理会计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其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缺乏

环境管理会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起步较晚,尽管美英等国的会计师协会已研究及制定了环境管理会计指南和准则,使其国家的企业顺利实施了环境管理会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受到国情的差异、起步时间的限制以及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其他国家的经验并不能直接照搬过来。对于我国来说,适应于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其开展,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近年来核心期刊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数量寥寥无几。如同传统的财务会计一样,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即是对环境数据的搜集、整理、处理以及分析,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不同于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所面临的环境数据大都以非财务形式出现,难以进行准确的计量,其开展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约束较少

企业的目标是获得利润,根据外部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迫使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及改变。从政府层面看,尽管我国已出台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文件,但其整体并未对企业做出强制规范。诸如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虽然有要求企业披露,但其并未对披露形式及内容进行规范,导致众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尽人意。同时,对于环境事故的处罚力度也稍显不足。从社会公众层面看,大多数利益相关者主要关注的还是企业的获利行为,对于其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即使关注企业环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也可能难以发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因此,由于缺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约束以及环境治理问题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企业并不会过多关注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也就难以开展。

(三)企业对环境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环境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分支,其在企业的应用是基于管理会计所开展的。管理会计是管理者的会计,是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因而环境管理会计便是运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当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管理会计作为服务于管理者的会计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离,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管理会计工具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提供者,在实践时却往往滞后于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作为管理者的会计,通常由财务部门代劳。不难发现,以上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则是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对于环境管理会计来讲,由于缺少天然的制度基础,在企业也就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改善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问题的建议

(一)深入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研究

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离不开合适有效的理论方法。在我国,由于缺少相关理论方法的支持,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开展面临诸如成本过高、无法准确计量等困难。对于理论方法的研究,首先,是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准则,使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的制定、企业环境绩效指标的选取上有法可依。其次,环境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分支,其开展必然需要相关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的支持。当前我国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工具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如何将其嵌入环境因素、更好地为环境管理会计所服务,仍需要进一步探究。最后,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研究应结合新兴技术,以科技推动其发展。在环境管理会计数据分析方面,由于环境数据的复杂性以及多以非财务形式出现,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其计量。譬如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多种计量属性的数据处理问题,为其准确计量提供了方法。

(二)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压力

在我国,目前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大多迫于政府的要求,多流于形式。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会基于对外部环境的理解来采取相应的行动,寻求战略目标的实现。若是将企业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利益相联系,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环境问题必然会受到企业的重视。这种利益并非只是企业获得的正向效益,也可以是降低企业效益的某些举措。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更为严格的处罚力度、更加强有力的监督以及优惠的政策制度等方法,促进企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对于投资者来说,若其更倾向于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投资,也会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管理问题,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更为顺利。

然而,由于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环境问题的施压需做出相应调整。譬如对于煤炭、电力等政策性较强行业来说,政府的严格监管对其进行环境管理的实施也更为有效;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在市场中进行,供应商、投资人及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也会迫使其进行环境管理。

(三)创造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实施的条件

环境管理会计的开展离不开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要意识到环境管理能为企业节约资源、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及正向的社会效益。继而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环境问题的风气,使环境管理不再只是迫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做出的应对。

环境管理会计是服务于管理者的会计,应该更多地受到管理者的关注,而不是成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顺带职责。因而,从企业组织层面上来看,应当有管理者进入企业环境管理中,切实落实决策管理程序,使环境管理会计通过有效应用,真正发挥其规划决策的作用。

环境管理会计相关人才的缺乏是企业难以进行环境管理的关键。环境管理会计由于涉及多种非财务因素的计量,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缺乏,并且高校并未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因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阶段招募相关人才已不切实际,应当组织现有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学习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为环境管理会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

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推行了垃圾分类,并在经济发达地区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的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然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效果并不明显。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地域差异性。因此,环境管理会计的推行不能一概而论,各地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其进程。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环境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