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视域中的“一带一路”
——对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思考

2021-11-29

关键词:老子倡议万物

宋 辉

(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0 引 言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全球化、智能化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通、配置跨越了国界,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形成了一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世界人民盼和平、求发展、谋幸福的殷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是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明确讲到:“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方、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2]在我国和相关国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来的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结出了丰硕成果,足以证明它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倡议既非突发奇想,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经验的积淀、源远流长的博大智慧与当代世界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兼善天下的优良传统,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属性、意义、原则以及对策建议层面。[3]本文试图从《老子》这一独特视角探讨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意义。《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典,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整体、系统、辩证、和谐的思维方式,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并予以合理性的阐释,对于人们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厚植其文化根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不无裨益。

1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遵循平等协商原则

1.1 《老子》尊崇道的“玄德”与“自然”

《老子》第10章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4]36王弼注曰:“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5]24通俗地讲就是,道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了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玄妙幽深的德。圣人作为体道者,亦即道的人格化,其行为表现了道的本质与要求,即“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4]227由此可见,道的本质与要求及其所体现出的“玄德”,就是不居功、不自恃、不主宰、不强求、不过度、不伤害。道的“玄德”是建立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老子》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102这里的“自然”用罗安宪先生的话说是:“‘自然’也就是自生、自化、自成,也就是自本自根,没有外力强迫。”[6]101“自然”就是事物能够完全按照适合自身的个性特点自我化育、自完其性。

1.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平等协商

如果把《老子》的这一思想运用于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一种既保持了鲜明的个性,又能随和融通、让人们和各国自适其性、自然化育的基本思想。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7]17-18,而不能强行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社会制度、政治模式和发展道路。这一原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的国情差别很大,对于这些情况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谋划、落实、建设及善后等问题上要坚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自主自愿的原则。要切实尊重各国自主决策、自主选择、自主实施的权利,从各国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认真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工作方案,而不能以救世主自居,强迫其他国家这样或那样做,或者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这也完全符合《老子》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8]139的主导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深入持久地在相关各国不断取得进展,关键在于它们能否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方针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举措,与相关方精诚合作,获得实实在在的预期效果,让各国人民得到实际的利益,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

2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2.1 《老子》一贯秉持天道无亲无疏的理念

《老子》第5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4]18王弼注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5]13《老子》这一论断的主要精神是天地、圣人只是公平公正地对待万物与百姓,为其自我化育创造适宜的大环境,而不对任何个体带有偏爱之心。所以,人们对圣人“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4]218《老子》第77章还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4]294天道作用的结果就是使得天地万物都能够得到均衡协调适宜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系统,这也表明了天道无亲无疏的理念。

2.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公平公正

《老子》关于天道无亲无疏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也具有启示。可以肯定地讲,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正是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协作,实现与相关国家互利共赢、共同进步,使相关的国家和人民能够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它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注入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问题,缩小甚至弥合南北发展的鸿沟。特别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长期陷于困境,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帮助它们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提振信心,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这些国家的人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享受到人的尊严与权利,既是这些国家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当代完善全球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促进全球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逐步实现科技、信息共享,陆海联动发展,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历史上形成的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高度发达、而广大内陆国家和地区经济严重滞后的不合理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力应对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有效化解了全球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9]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实质上就是要消除过去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是带有歧视性、盘剥性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到公平合理的话语权、参与权和发展权,也有利于消除某些国家存在的种种疑虑。

3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秉持谦下不争之美德

3.1 《老子》高度赞美水性柔弱不争

《老子》第8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28《老子》十分赞赏水的美德,认为水最接近于道。水的美德主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谦下。它无怨无悔地甘居于卑下之地;二不争。它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10]290;三随和。水无定形,因势赋形,在方则方,在圆则圆,从不以自己为标准,要求其他事物与自己一模一样[11]11;四信诚。用河上公的话说就是“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4]29,“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4]30;五柔韧。水柔弱而充满韧性,水滴石穿是对这一特性的最佳注脚;六清廉。即“无有不洗,清且平也。”[4]29

3.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谦下不争

其实,《老子》所高度赞美的谦下不争、随和、信诚等美德,正是相关国家在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过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聚集地带。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理由骄傲自大,理应与他们平等友好交往。这是因为,在近现代,我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及在争取合法的国际地位等问题上都曾经得到过他们的大力支持。所以,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对它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而这些帮助从另一方面看则是互惠互利的。因为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生根过程中,既帮助了相关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便利人民生活,同时也加深了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的理解与友谊,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另外,还有许多沿线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与我国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对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缓解我国某些资源的短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等都是有益的。所谓“不争”,就是要为当地的民众做实事,解难题,不与他们争利,让当地人民得实惠。不争短期利益,着眼长远,重在长期合作,互利共赢。随和、信诚等美德就是在与所在国人民交往中要谦卑恭顺,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以真诚友善之举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要按照合同的约定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项目的交付和使用,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各国在经济文化交往中必备的素质和应该坚守的底线,也是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人民良好形象的着力点。

4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拥有海纳百川之胸襟

4.1 《老子》主张包容天地万物

《老子》第32章云:“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4]132施德清解曰,道在天下,“为万物之宗,流润无穷,犹川谷之於江海也。……以譬道散于万物,万物莫不宾服于大道。”[12]81打个比方说,道对于天下,就好像江海为众多川谷所注流一样。喻意为道与万物相应合,而不会拒绝或者排斥它们。《老子》第66章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4]258《老子》以江海喻道的深切意涵值得人们认真体悟。道对于天下万物从来都是敞开胸怀广为接纳,而不会辞让。所以,天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4]196“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4]109-110《老子》第49章亦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4]188-189道对于天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毫无偏爱之心,即使对那些不信、不善者亦不拒之门外,而是最终通过感化它们使其变得善良、诚信。

4.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海纳百川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人们效法大道的品质,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这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所要构建的是开放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施的路径是双多边合作,实质与目的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因而不具有排他性。再者,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发展阶段以及种族、肤色、语言等等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与他们交往的历史和相互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与他们的交往合作中要求同存异,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寻求利益交汇点,尽最大努力扩大朋友圈。对于一些发展阶段较低的国家和民族,也不应该轻视他们。要自觉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与当地员工和睦相处,形成水乳交融的兄弟情义。“‘一带一路’成功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各层次双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实现交会对接。”[13]18充分显示了其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基本特征。应遵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自然延伸“一带一路”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广交朋友,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惠及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14]

5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5.1 《老子》充满浓厚的人文情怀

《老子》第25章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15]64-65它将人与天地并列,突出强调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的独特地位。《老子》第49章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4]188由此可见,《老子》一书浸润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其中的“无为”理念,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基本旨归就是要尊重民众、顺应民意。[16]17《老子》的社会理想就是让百姓们能够过上恬淡闲适、富足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些观点与当今我国的新发展理念并不矛盾。

5.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人为本

在新时代,我国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价值取向对于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至关重要。“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的基础在民意,“五通”的要义在“民心相通”,成功的途径与持久的内在动力在共商共建共享。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2]“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关切,吸纳当地百姓参与其中,调动他们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便利,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技能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授之以渔,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劳动就业能力;鼓励当地员工到我国学习交流、参加培训;坚持本土化发展[17];要拓宽科技、教育、旅游、文化交流的领域,促进媒体、妇女、青少年以及社会各界的交往,增进沿线国家人民对我国的了解,促进民心相通;帮助当地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提升当地民众生活的质量与便利化程度,助力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与交流,尽力提供必要的援助,参与当地的救助活动,防控新冠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提高当地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切实增强当地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6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树立正确义利观

6.1 《老子》之道利而不害

《老子》第35章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3]139薛蕙解说:“圣人守道无为而天下自往归之,天下既归,圣人复能利之,而使之安宁均平舒泰也。”[18]22持守住了“大道”,天下人都会从心底里归往。归往而不相侵害,于是天下人都能享受到安乐、祥和、太平。刘笑敢先生阐释说:“道为什么可以令天下人向往归附呢?根据《老子》原文,‘道’所体现的原则是‘自然’,是提倡自然的和谐,自然的秩序,百姓日享其益,而不知其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尽享其利,不受其害,谁人不往而归之呢?”[19]393总之,《老子》之道带给人类的是利而不害的无尽福音。

6.2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义制利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努力推动其不断走深走实,并非仅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兼善天下、协和万邦的优良传统,遵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构筑起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发展权益,推动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因而牢牢占据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这也是它所以受到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广泛好评和踊跃参与的主要原因。公道自在人心,得道者多助。“一带一路”之“道”,是追求公平正义之道,是实现自然和谐发展与互利共赢之道,也是反映全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根本诉求之道。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个体、国家和民族都能够依据自身的天性得到适宜的发展,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红利。“夫唯道善贷且成”[4]165,这是完全能够帮助沿线国家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的幸福大道。持守住了这个符合全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正义之道,天下人都会由衷地向往归附。因此,要站在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妥善处理好义利关系。在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过程中要坚持义字当先,以义制利。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应该注意区分国家和企业的不同层面,各有适当的侧重点。从国家层面上说,我国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要以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指导,彰显出我国的大国担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带动我国的优势企业、产品、服务、资本、技术与标准走出去;从企业层面上说,要想当地人民之所想,急当地人民之所急,为他们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谋求短期高额回报。要谨记《老子》的忠告,“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175总之,要义利兼顾,以义制利,既不要好高骛远,又不能急功近利,要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多做培根固本工作,重在民心沟通,增进友谊,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建设项目发挥实效,向世人展示出中国人民的大爱之心。

7 结 语

陈鼓应先生深刻指出:“老子的思想企图就人类行为作一个根源性的探索,对于世间事物作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而后用简朴的文字说出单纯的道理来。”[20]315这就从本质上揭示了《老子》的思维特点、理论价值及其在我国产生深远历史影响的根本缘由。尽管它成书于春秋末期,但是对人类行为所作的根源性探索,得出的根本性认识,属于中华民族的原创性思维成果,独具中华文化魅力,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原原本本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纯洁天性与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谐、发展与幸福的共同价值观,对于人们正确理解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仍然富含智慧启迪。“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的深层根基在民意,“五通”的要义在“民心相通”,其持久的生命力源泉是尊重个性、平等协商,不竭的内在动力在共商共建共享。《老子》的思想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是息息相通的,这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柢,顺应天道人心,契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猜你喜欢

老子倡议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Happy Afternoon Tea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