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研究

2021-11-29李建荣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育人

李建荣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

引言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创造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人间奇迹,积累了丰富厚重的中国革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铁人精神、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如何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大学思政课教学为例,探索提高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课育人实效的路径和方法。

一、将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因而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思政育人模式[1]。新疆各高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主题党团日活动,开展红色故事研读活动、微党课竞赛活动、革命先烈后人讲红色故事沙龙活动、“重走长征路”素质拓展和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将思政课堂延伸到了校外以及疆外更广阔的天地。教学实践表明,将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更能引导学生真切直观地感受革命先烈典型引领的精神伟力,引起共鸣。一是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思想的“灯塔”。“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一起共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2]”学生们在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引领学生厚植“五个认同”,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厘清政治方向。二是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前进的“标杆”。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披荆斩棘,为谋求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舍生忘死、奋勇前进的历史脉动中,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夯实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致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强根基。三是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了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红色文化和奋斗精神在生成过程、内涵意蕴、培育实践上具有同源性、互补性、一致性”[3]。“学生在学习相应理论知识后,再近距离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感性认知和记忆”[4]。一些大学生在参观完八路军办事处、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后坦言,在新时代宏阔的历史背景下,只要我们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能够肩负起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接受调研的学生一致认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魅力和引领力。

二、当前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融合,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但目前新疆高校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提高的空间。

一是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在相应的教学实践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穿插融合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思政课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回归思政教学。也有一半的同学认为,由于课时及外出条件比较有限,实践教学的次数相对较少,随意性较强,和理论教学融合深度不够。

二是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性有待提高。课程思政实际上是主导了“三全”育人的理念,要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上下功夫。从思政课程本身的整体设计来看,如何选树身边人身边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资源,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性,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思政课程本身的整体设计来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选树身边人身边事,丰富思政教学资源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如调研发现,一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在红色校史中蕴含着许多珍贵史料,但多数在校学生表示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这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这说明个别高校对红色校史的挖掘和利用,依然存在重视不够、宣传不够等问题。

三是教学实践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有待提高。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趋向看,一方面,大学生仍然是基层岗位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宁可不就业也不去基层,特别是最需要人才的南北疆边远艰苦地区就业。从大学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来看,师范类高校2019年不到85%,2020年虽然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但仍未达到90%。其中,2019年到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等南疆四地州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到27%,2020年有所提高,刚刚超过30%,而每年南疆四地州大量招录特岗教师,仍有许多空缺岗位。调研认为,高不成低不就、社会担当意识差、就业目标不切实际,仍然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四是“互联网+思政”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信息技术进入5G时代,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平台手段,更是高校实施高水平教学实践和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新疆各高校已系统建立了智慧党建、网络思政、红色影院、虚拟观展等体验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平台。“互联网+思政”使得思政课教学的载体、手段和内容更趋多元化。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种基于网络、视听、VR虚拟技术等模式的思政课内容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吸引力比以往传统模式大大增加。8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模式学到的内容印象比较深刻,但也有8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如果没有老师及时引导和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课后很多内容会记忆模糊。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思政”的吸引力还在于学生自身在积极参与当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少,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引导仍然不足。在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红色教育实践能否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5],调研结果指向了学生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三、优化提升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思考

红色实践教学的成效如果不能及时巩固和延展,转而促进提升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无论对于理论的武装和理想信念的树立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化。大学生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

一是加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增强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和实践锻炼,不断强化学习收获,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此同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设计好能体现自身时代价值的人生规划。

二是充分挖掘和积极创设有学校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精品,打造一流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资源品牌和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不仅讲好“四史”,还要讲好校史,形成浓郁的环境育人软实力,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发挥“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的思政优势。

三是充分发掘和用好互联网资源,建好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品牌数字资源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思政教育云端课堂和空中课堂。同时,可以打破学校和地域界限,通过创设思政教育虚拟教研室,打造更开放的共建共享的一流的思政大咖队伍和优质思政课程资源库。

结语

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实践,也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更是高校教书育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与学的实践。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只有增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的系统性,形成浓郁的协同育人、红色育人氛围,发掘和用好互联网平台,打造共建共享的优质思政课程资源,实现育人育己相统一,才能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