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解与形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

2021-11-29朗,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时代政治

李 朗,徐 瑶

(1.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70;2.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31)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其成效事关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事关大学使命能否完成、事关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同向,与时代同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新载体,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教学选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的可行路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内涵及价值意蕴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内涵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依循教育客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主体将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摄录、表达、传递给教育客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价值意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2]。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诸多大学生异化为“低头族”,课堂教学演变为教师与各种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注意力的争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学什么”“怎么学”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具有明确的价值意蕴。

1.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表征,它融合了主体选择和客观的技术条件,借助一定的题材,在刺激教育客体视觉、听觉的过程中以一种声色光影的方式呈现出来,试图吻合教育客体的心理特征,达到知识传输或者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授受,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试图围绕教学诉求,采取适合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的方式,实现大学生对各种不良思想的有效防御,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田。

2.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伴随着各种新媒体工具更新换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鲜明、视野宽广、熟悉新媒体工具操作、对新事物拥有更强的消化理解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频率,大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对他们固有的认知框架产生着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战线实则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微视频透彻解析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让大学生消除思想疑虑,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3.抵御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当前,我们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方面,西方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让大学生产生价值观的困顿和迷惘;另一方面,国内主流的非主流的、积极的消极的思想观念纵横交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很难辨识清楚其真实面相。微视频注重选材和话语,以其直观呈现、简洁、短小、明了、深刻的特点,对所要表达的知识赋予了相应的情境,建构出主体想要表达的知识的意义,弥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教学方式之间的裂隙,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传输的知识点和价值观。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运用的合理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运用的使命:整合资源,转译时代话语与政治话语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作为一种中介和手段,它是应信息技术而生的,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它有着明确的价值目标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展现课堂上囿于时空限制而无法展示的内容,同时便于大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它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既有坚定信仰又有强大理论武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是对信息时代信息话语的转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中的声音、图像、字幕等都是教师筛选和建构后的成果,便于实现精准传输知识和价值观,它旨在调动观看微视频学生的感情、欲望以及意志,引领大学生进入某种思维和生活方式,实现与大学生的经验碰撞,让学生对微视频传递的知识与价值观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固化某种价值观,筑牢大学生信仰的根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运用微视频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获得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知识性、学理性寓于一定的价值引领中。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其话语表达是一种威权的表征。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形势则更加多元。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看,“95后”“00后”的大学生思想独立开放、知识面较广、批判意识较强。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征看,果敢、勇于担当与作为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标签。他们的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教育、舆论、事件的影响,思维更为多元。

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做到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思想的双向流动和情感的共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接受习惯,通过微视频当中的形象塑造、话语表达、叙述方式、影像资源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触发他们内心的感动,达到情感共鸣,让其将在微视频中接受到的知识、理念、价值观内化,从而体现教育的功能和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运用中彰显的学生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运用的路径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立足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所要表达的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浓缩,以一种简洁、明快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应遵从以下三重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当,做好教学微视频运用的“守门人”

1.内容的选取:精挑细选、取精用弘

微视频是人创造出来的,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又塑造了人。微视频作为一种技术成果,承载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片、影音,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隐喻于教育主体对其的建构之中。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足以记录下生活世界的所有场景。阅读与被阅读、消费与被消费,成为文化生活的常态。打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搜索“微视频”,充斥于人们眼睛、头脑的可能是成千上万条视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微视频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取精用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选择要契合教学内容和主题,能准确反映教学知识点,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服务。

2.运用时机的选择:精准发力、精益求精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和中介,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设置、章节主题、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生活阅历相契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共鸣,实现教育目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运用的时机,包括以下维度:第一,要反映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做到微视频内容与授课主题契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教师阐释清楚其中的学理,才能让大学生产生内心认同。第二,注重微视频播放的度。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存在少量为增强吸引力而播放微视频的现象,在学生群体中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第三,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精准运用微视频表达想要传达的理念。目前,许多高校创立的类似于因材施教法、分众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四维并进”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叙事教学法等,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精准定制,有利于教师导出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3.情感渗透:以情感人、润物无声

“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3]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虽然静默无声,但却能让人产生内心的认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微视频的选择,是想要通过微视频与大学生以往的生活阅历、情感认识、知识积淀耦合,触发大学生进入某种思维、行为和角色模式的愿望,从大学生自身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内容的读解中建构出微视频的意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主动融入大学生群体,倾听大学生内心声音,及时化解大学生对于热点事件的内心疑虑,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自身的丰厚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并把这些生活化、通俗化的道理融入教学微视频中,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建设,做到优质资源共通共建共享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项突出工作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和侵蚀。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通共建共享,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当前,非常有必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建设。首先,由于存在教师知识背景、表述风格等的不同,为了减少因不同教师授课导致的教学质量差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建设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其次,不同层级院校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决定了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使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可以规避重复性的工作。再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易于存储和观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建设,可以满足大学生们随时查阅、随时观看的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线从课堂进一步延伸到课外。

(三)坚持“学生主体”,重视学生反馈,形成“反馈—改进—反馈”的良性循环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使用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式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大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心灵碰撞、思想触动、精神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一定的影像资源、音频资源、图片等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整合,贯穿于微视频中,从而建构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想要表达的意义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实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社会的主流思想传导给大学生的过程,是大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涉及到教师与大学生思想的双向互动。若没有学生的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主体”,重视学生反馈,形成“反馈—改进—反馈”的良性循环,以期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结束语

教学微视频的存在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直面的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对于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我们需要趋利避害,将教学微视频为我们所用。

猜你喜欢

理论课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