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师专生职业品格教育现状分析及思考
——以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2021-11-29覃素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范品格论语

覃素安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文学院,广东 茂名 525200)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启动了师范类专业国家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对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家黄炎培说,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拥有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品格是指在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从业者在认同本职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职业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和外化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要求的稳定态度和行为习惯。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品格越来越重视,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师范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优质的师资,这就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认同教师职业规范、道德原则的稳定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心、责任心、敬业精神等等,这是安教、乐教的基础。然而,师专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职业品格的养成,培养职业品格的路径单一,教育效果不佳,在校期间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品格,导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能应付教学任务,但工作中缺乏爱心,毅力不足,耐不住寂寞。这既影响了教学效果,又给受教育者在人格最需要塑造的黄金时期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学界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品格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以相应专业的知识、技能教育为探索视角,尤其是与思想政治课的渗透教育更为密切,如吕长珂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培养雷锋式职业人探究》、唐笑敏的《地方高校师范技能与职业品格“嵌入式”培育体系的研究》、腾宇的《谈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品格教育》、张秀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雷锋精神塑造大学生职业品格的教学实践研究》等等。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有关《论语》教育思想的研究汗牛充栋,其中关乎人的品格论述成果也很多,如邱维平的《仁学的实践品格:〈论语〉中的工夫论》、尹斯琪的《〈论语〉中“直”的品格及其审美演变》、邓国钧的《〈论语〉中的自然意象与圣贤品格》等等。总之,针对本论题,学界主要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专业教育为视角阐述了职业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而鲜见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方面寻找优质资源进行化育,这给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设计了关于师范专科院校学生职业品格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进而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一、设计调查内容的理论依据与调查目标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专科层次师范院校,本调查主要针对本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开展,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以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调查内容设计的主要政策依据,以2012年广东省政府在《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中有关基础教育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理论指导,确立、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调查的目标是以掌握本校的情况为起点,以此确定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内容与途径,进而了解同类院校学生职业品格教育的现状,让课题研究具有辐射性。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师专生对职业品格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二是了解学校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现状;三是了解师专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理念与职业品格养成两者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四是基于《论语》道德智慧落实的视角寻找适合对师专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本调查问卷共发放826份,回收有效问卷8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4道题目,内容涵盖五个方面,1—3主要是调查了解师专生对职业品格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4—8是有关职业品格教育的具体内容的理解;9—10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品格教育现状的调查;11—12是关于《论语》的道德智慧对师专生职业品格教育意义的了解;13—14是基于《论语》道德智慧落实的视角了解学生对职业品格教育途径的期待。

(一)有关师专生对职业品格教育认知程度的分析

1.职业品格对未来职业发展很重要吗?87%的学生都认为很重要,只有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而8%的学生是不确定的状态。由此可见,师专生对职业品格在职业生涯中的意义还是有比较统一的看法的,这为开展职业品格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有必要对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品格教育吗?对此也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其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没必要的只有6%,但有14%的学生态度不确定。这说明了大部分师专生对开展职业品格教育有迫切要求,这是开展教育重要的前提条件,但也不能否认,仍然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这恰恰证明了开展教育的必要性。

3.假设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有必要针对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吗?对此认同的人数要比前两道题目的少点,但也超过了半数,其中64%的人认为有必要,可见即使换位思考了,学生们也能认识到职业品格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必要性不容置疑。

(二)有关师专生对职业品格教育理解的分析

1.你了解师范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吗?大多数学生都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入了解,还有30%的学生是迷惘的,不了解、不知自己接受大学教育的目标。这给开展职业品格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以教育目标为契机,进而与职业品格教育结合起来,反倒有利于职业品格教育的有效开展。

2.你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吗?要不要印发给大家学习?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虽然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不多,只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另外的选择要么是很模糊,要么是不了解,但有6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去学习和了解,这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学习、了解这些道德规范,这是他们愿意接受职业品格教育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

3.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品格最重要的方面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最多的是认同“爱与责任”,占了52%,其次是“敬业态度”“奉献精神”与“实干作风”的比例一样,而“内省习惯”最少,只有6%。这说明,接受了多年教育的学生虽然没有践行职业品格的经历,但教师的言传身教还是让他们明白了中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品格,这是他们接受职业品格教育的现实基础。

4.制约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绝大数的学生认为是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造成的,占了54%,显然他们缺乏对职业品格在职业生涯中意义的深入理解,对于师专生需要具备哪些职业品格也不清楚。因此,学校适时开展职业品格教育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三)有关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品格教育现状的分析

1.对当前学校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这是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校进行职业品格教育的概况。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只是有一点,但零乱,占56%,仍然有13%的学生觉得学校好像什么都没有开展。这说明目前学校有关此方面的教育工作还没有正式、有效地开展,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契机,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2.对职业品格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什么?本题的用意是调查在学校没有系统地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前提下,学生掌握职业品格知识的途径有哪些,这不仅可以了解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的情况,更是为寻求职业品格教育的路径提供借鉴。调查显示,主要来源于专业课教师的渗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占高达49%的比例,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则了解不多,只有6%的学生了解的渠道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说明当前职业品格的教育路径单一,效果也不佳,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的资源和路径则可能大有可为。

(四)有关《论语》的道德智慧对师专生职业品格教育意义的分析

1.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论语》里蕴含的道德智慧了解吗?51%的学生都选择了了解一点,说明对《论语》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一定了解,但未必能理解其对学生职业品格教育的意义。这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

2.《论语》里的道德智慧对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品格有作用吗?53%的学生选择“有”,47%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但应该有”。这是我们利用《论语》的道德智慧作为教育资源的前提,同时也为我们开发、整合《论语》有关资源提出了要求。

(五)有关以《论语》的道德智慧为职业品格教育资源与途径的分析

1.加大课堂对职业品格的教学力度,有助于养成优秀的职业品格吗?这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课堂渗透方式的接受程度。48%的学生选择“能”,51%的学生选择“会比目前进步,但还达不到要求。这为开辟别的教育路径提供了可能,因为他们对于现在的教育方式与教育途径不满意。

2.如果用《论语》的道德智慧培养师专生的职业品格,有哪些教育方式会效果不错呢?这是一道可以多选的题目,调查目的在于为开辟合适、有效的师专生职业品格教育途径做参考。除了定期出有关《论语》道德智慧内容的黑板报只有29%的学生选择之外,另外有关乎落实《论语》的道德智慧与职业品格教育的不同途径的选项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可,这说明基于落实《论语》道德智慧与职业品格教育的视角,学生们有热切的期待。

三、思考

(一)对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思考

之前我们从国家政策、理论层面和社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已经了解到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重要性,但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则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本校甚至同类院校学生对职业品格重要意义的理解,从而对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了更现实、更客观的认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职业品格在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师专院校这类学校由于办学规格不高、办学理念相应滞后等原因未能及时开展有效的职业品格教育,造成了师专生重要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缺失,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某种程度上脱节,尤其是国家提出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之后,对师范生的品格养成有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对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刻不容缓,其必要性不容置疑。加之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接受职业品格的教育,学校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和办学理念,就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可资利用,对教育的途径也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故对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可行性也就客观存在了。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寻求新鲜教育资源的思考

问卷调查发现,师范专科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品格教育的资源大多数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的渗透讲授,这固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毕竟内容单一、教育途径显得呆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基于师专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耳闻目染,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已经拥有了传统文化的因子,而《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宗教性私德”的范本,他们几乎从幼儿园就开始了道德教育理念的学习,接受道德智慧对人生的熏陶指引,所以合理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的道德智慧,以之作为职业品格教育的优质资源就变成了可能。这不仅是对师专生职业品格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利用,可谓一箭双雕,益处良多。

(三)对师专生开展职业品格教育途径的思考

这是对职业品格教育途径的思考。调查发现,学校以往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课堂上的渗透教育,显得零散,缺乏系统,且方式单一、乏味,教育效果不佳。有些有先见之明的学生只能自己寻找别的路径,如看相关书籍、听讲座、或长辈的言传身教去获取有关职业品格的知识,这固然是好,但知识的得来却有些零散,同时也仅限于小部分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未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职业品格教育的有关知识。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开展职业品格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有热切的期待,不仅能接受专业课教师课堂上的渗透,更渴望能从其他路径开展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不仅可以拓展职业品格教育内容,更是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新鲜方式,它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传统文化里寻求路子,实现传统文化道德智慧内容与教育途径的两相融合,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给职业品格教育的途径打开另外一扇窗。

四、结束语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以本院校的师专生为调查对象,以此为起点和契机,扩而大之同理了解同类院校开展职业品格教育的状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的确立奠定基础,提供借鉴。调查发现,学生对职业品格教育的适时开展有强烈的愿望与期待,这显示了学校进行相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之作《论语》有了一定的理解,这启发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挖掘、整合资源开展教育,让转变以往教育资源的单调乏味有了现实的可行性;基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的理解,可以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途径开展职业品格教育,这也符合学生对开展教育途径多样化的期待。因此,《论语》与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品格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可资利用的资源,这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品格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如何读懂《论语》?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