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多模态语言景观透视及研究
——以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例

2021-11-2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牌模态景观

李 静

(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88)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媒介和载体,直观反映和传递了城市形象,决定了政府对自身形象的定位及其文化输出的有效性。因此,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革命的兴起、新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合肥市作为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高新产业创新基地,致力于打造以“创新安徽”区域形象为依托的城市形象。自“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成功举办两届后,作为安徽省目前承办的最高规格的涉外展会,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区域战略重新解读了城市语言景观的深刻含义。“语言景观的实证研究数据可以折射出某特定区域的语言权势与身份,是语言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在社会语言景观重塑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1]笔者选取第2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为调研对象,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分类标准,对会展举办地——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道路及标牌、展区内各参展企业的私人标牌、大会的官方网站、公示语等与大会相关的标牌进行了拍照、筛选,从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多模态特征等4个方面对样本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隐匿在语言景观背后的象征意义,从而为合肥市语言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一、语言景观的研究概况

“语言景观”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Rodrigue Landry与Richard Y.Bourhis提出并使用,他们认为“出现在街名、地名、广告牌、商铺招牌、公共路牌以及建筑物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构成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语言景观”[2]。2008年以后,语言景观的研究呈现跨学科交叉互动的状态。Shohamy&Gorter认为语言景观是一个社会、地区或城市的重要象征符号,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软实力[3]。2015年,《语言景观国际期刊》在荷兰的出版标志着国外语言景观的相关研究进入到稳步发展的阶段,至此,语言景观研究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4]。

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理论问题、特定领域的语言景观属性以及译写规范问题[5]。由此看出,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及构建方面,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化大都市和少数民族集中的城市,如广州、杭州等城市[6-7]。近年来,有学者选取合肥的地铁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肥地铁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构建在城市形象定位和地域文化景观建设中的作用[8]。不难看出,研究较多聚焦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声音、图像等非文字的多模态符号鲜少关注,而实际上语言景观是一种由多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共同在空间建构的一种话语景观[9]。由此可见,多模态的表现形式在语言景观整体框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化、科技化的多模态语言景观已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形象特征。

二、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性举办地——合肥市语言景观实态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作为中部崛起的省会城市,合肥的未来城市发展定位是:长三角地区的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科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每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徽商大会等国际会展和活动的举办,要求合肥的语言景观能够彰显城市的国际化魅力。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选取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市作为语料采集地,以第2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年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为对象拍照采集语言标牌,辅之以田野调查、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调查对象对合肥语言景观的态度,力保语料真实可靠、研究结果客观全面。语言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都应不计大小,且作为一个标牌纳入统计范围[10]。因此,城市的语言景观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宣传标语、地名和街道名、宣传海报等固定的标牌和公示语;电子屏、车身广告、横幅和海报等可移动的标牌。本研究分4次调研,共拍摄589张高清照片,在剔除和筛选掉无效及重复样本后,得到有效样本525张;问卷有效率为89%;随机访谈5人,其中参展的外商2人,举办方工作人员1人,普通市民2人。由于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是构成城市语言景观的重要部分,因此官方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也被纳入考察对象。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语言选择

根据语言种类的不同,语言景观主要分为3种:单语语言景观、双语语言景观及多语语言景观。合肥作为发展迅猛的创新型省会城市,既不是著名旅游景区,也非少数民族聚集区,因此语言景观中极少有多语并存的现象,本次所采集的语料基本都是汉英对照的双语语料。世界制造业大会作为经济交流合作的场域,吸引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人士、商协会代表和优秀企业家出席。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除了发挥其语言工具的功能外,还内含一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取向,透视出语言背后的权力、地位以及未来大范围的政策走向。从展会及周边的语言使用来看,汉语作为母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这种现象透视出语言景观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权势关系原则。在两大社会群体中,弱势一方在语言资源的使用方式上受到强势一方不同程度的左右和操控。因此国语或官方语言位于标牌中最显著的位置或置于其他语言的上方。由此看出,一方面由于汉语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认可度,传递信息更直接有力,容易使公众群体产生“身份认同感”;另一方面,作为主办方,安徽省政府和各参展企业展现出较强的文化自信,同时又以开放、包容和共赢的热情姿态迎接各国友人。

纵观合肥市的城市宣传语和各类公示语,双语语言景观的普及度并不高,英语单语语言景观的比例极少,这也体现出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但随着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作为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举办地,城市未来的语言景观将随之改变,双语或多语景观将呈上升趋势,形成和谐的语言生态系统。

2.语符转换

语言景观除了用于传递信息外,还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象征功能。若语符转换发生重大失误,其信息功能也将随之弱化。语符转换是指语言景观所承载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语用对等,即运用有效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最大程度上再现语言景观向受众传达的信息,从而确保实现双语或多语共存环境下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基于所采集语料的分析和梳理,根据研究数据,笔者发现语料中出现的错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对等、完全直译(约占41%),译文不一致(约占37%),漏译、省译(约占12%),常识性错误如大小写误用、标点误用、拼写错误等(约占12%)。由此可知,展会期间的语言景观的译写情况并不容乐观。现举例如下:

例1.探奥科普,智慧中国(译作:Tanao Aotumation,Wisdom China)

例2.科普创新,领军企业(译作:Science innovation leader)

例3.电子信息技术(译作:Information Technology)

例1中“科普”译为automation,意义存在较大偏差,并且拼写错误;另外,“智慧中国”的译法过度追求机械对等,将“智慧”译成了名词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例2的译文与原文偏差较大,译文较粗糙。例3的译文出现了漏译,遗漏了重要信息。

城市语言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凸显城市个性和解读社会文化语境的重要平台,语言景观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语言景观不仅与国家语言政策有关系,还与城市规划政策有很大关系。之所以出现例句中的错误,是因为有关方面没有高度重视,监管工作存在明显不足,此种情况的出现与该省的区域形象背道而驰,更与合肥科教名城的形象不相符。

3.标牌类属

“语言标牌可划分为官方和私人这两大类。官方标牌指的是政府自上而下设立的标牌,如街牌和路牌等,而私人标牌是私人或企业自下而上所设立的标牌,如广告牌和店牌,主要用于商业用途。”[4]由此可见,官方标牌代表政府的显性语言政策,反映主流政治思想和经济政策,具有主导性、权威性和公益性。相对而言,私人标牌具有隐性语言政策的特点:商业性强、个性化、有一定针对性群体、代表商家或普通民众的语言取向和文化身份。私人标牌设立的主体迥异导致不可控因素较多,语言内容和语码排列不规范现象在所难免。在525张有效图片中,官方标牌少于私人标牌,充分说明世界制造业大会是由全球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参与的国际展会,给制造业各领域的领军企业提供交流和展示的舞台,而非政府主导的政治性会议。

构建语言景观的首要原则在于突显自我。笔者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发现,参展企业设立的各种语言标牌较官方设立的标牌,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数量多而密集、内容丰富多样,色彩明亮,极具特色。在商业领域中,“突显自我原则”令私人标牌设立者极尽所能展现自身的优势和与众不同的属性,从而获得充分的关注。

4.多模态特征

语言景观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相互作用的多模态话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声音、图片、影像、色彩等多模态相结合的语言景观作为新兴的表现形式,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主要聚焦于书面文本,本研究尝试从声音和图像两个视角对语言景观的多模态符号进行研究。政府网站和大会官网是国际性盛会主要的窗口和宣传渠道,笔者通过点击世界制造业大会官网、中安在线网、安徽省外事办、安徽省商务厅等网站发现:以上网站的语言选择为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并以精美图片、精致视频、相关链接等辅助,兼具视频、图片、音像的多模态形式给网站访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呈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的语言景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重要成员,德语并未纳入官网的语言选择范围,有一定的缺失;在语种排序上以中英文切换页面的形式,主导页面仍是中文;各网站的信息内容选择和编排都清晰地体现了安徽省“制造业大省”的区域形象和合肥市“创新高科技产业”的城市定位,但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单模态或双模态为主,官方宣传片以外的视频很少,且极少更新,无法体现多模态语言景观的功能性优势。究其原因,官方较私人更容易掌握媒体资源,且受制作费用限制,只有少量参展商以动态视频资料作为宣传形式,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中多模态特征不明显。

除此之外,公共交通的语音报站作为一种声音语言符号也构成了城市语言景观的一部分。目前合肥市地铁已经实现了双语语音报站,公交车语音报站基本以汉语为主,但调研中发现,从合肥高铁南站始发的少量公交车有英语语音报站,体现出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城市发展规划为导向,着力打造双语环境的多模态语言景观。

三、结语

语言景观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语言背后蕴藏的政策取向。在安徽省着力建设“三个强省(即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合肥市语言景观的重塑是“三个强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研究以世界制造业大会的语言景观为个案研究,考察了该区域语言景观的信息层面和象征层面,客观分析了语言景观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整体来看,大会的语言景观传递了一种积极、合作、共赢的理念,运用了除文字以外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模态语言符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契合“创新创业创造”的大会主题。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语言景观中的权势关系原则和突显自我原则。与此同时,该语言景观中存在的译写不规范、多语缺失等问题也说明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城市的语言景观建设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标牌模态景观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景观别墅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