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色新闻到黑幕揭发:美国调查性新闻兴起及其报道理念转型

2021-11-29宋海南孙劝劝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黑幕黄色新闻报道

宋海南,孙劝劝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 510006;2.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行各业出现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社会犯罪猖獗等。期间,美国报业正处于黄色新闻向客观报道为基础的新式新闻事业的转型期,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l)、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雷·斯坦纳德·贝克(Ray Stannard Baker)、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等记者运用起源于黄色新闻时期的调查性报道利器,挖掘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及其深层次矛盾,采写《标准石油公司史》(TheHistoryoftheStandardOil),《城市的耻辱》(TheShameoftheCity),《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等系列调查性报道。系列报道促进了美国商业公平有序发展,打击了腐败问题,改善了劳工矛盾,产生了轰动性效果,拉开了美国史上长达十余年的黑幕揭发运动。

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源于黄色新闻的调查性报道手法在“揭丑者”记者的笔下展现了媒体社会公器的锋芒。擅长采写调查性新闻的记者们,敏锐洞察美国社会转型期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引发的深层次矛盾,捕捉涉及企业垄断、官商腐败、劳资矛盾等社会问题的鲜活素材,避开黄色新闻时期调查性报道的“耸人听闻”和单纯追求轰动性效果的路径,遵循客观新闻理念,用客观报道手法成功地报道社会丑闻这样的严肃政治话题,实现调查性报道主题与手法的转型并促进调查性新闻报道兴起,促进调查性新闻报道从黄色新闻时期“耸人听闻”报道路径向“人民斗士”报道理念的转型,实现美国新闻史上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兴起,为后续调查性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器的发挥奠定了示范作用。

国外学者关于调查性报道有各自不同的定义。美国新闻史学者埃德温·埃默里(Edwin Emery)认为,调查性报道就是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足够的事实和文件,向公众揭露他们之前并不知晓或者一知半解的具有信服力的调查结果。布莱恩·布鲁克斯(Brain S.Brooks)等在《新闻写作教程》(NewsReportingandWriting)中提到,调查性报道指一种更为详尽、带有分析性、花费时间的报道,其题材与内容不受限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政治、经济、文化,凡是涉及不公、阴暗、腐败面的事实与现状都可以成为调查性报道的内容。梅尔文·德弗勒(Melvin Defleur)等美国学者称,为获得内情和揭露丑闻而强调细致地收集事实的报道风格为调查性报道。雨果·德伯格(Hugo de Burgh)在《调查性报道:文本与实践》(InvestigativeJournalism:ContextandPractice)中认为,调查性记者的职业就是发现真相并尽可能运用媒体分辨其中的过失或瑕疵。

国内学者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概念的界定以及实践方面,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与调查性报道的意义与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肖华锋认为,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被揭露者的阴谋压制、广告制约、法律威胁以及“一战”爆发和读者的冷漠[1]223。刘泽达在《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视角下的媒体社会责任研究》中提到,部分作品确实描述了社会阴暗的现象,但并没有对其发生的原因及社会根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某些黑幕揭发作品存在煽情、夸大的现象,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不惜破坏其报道的真实性,因此其作品中材料的代表性存在一定不足。

一、黄色新闻创新耸人听闻式报道与调查性报道

竞争性日报和便士报兴起,开创美国新闻史的黄色新闻阶段。19世纪中晚期标签为报业发展的“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年代,是美国报业商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1833年,本杰明·戴(Benjamin Day)在纽约创办《纽约太阳报》(NewYorkSun),定价为1便士,提出“照耀所有人(It Shines for All)”口号,着重报道当地的琐事、丑闻、警事等。在发刊六个月内,《纽约太阳报》发行量飙升至8000份,是其竞争对手的两倍。戈登·贝内特主持的《纽约先驱报》(New YorkHerald)在旧的舆论报方法与新的新闻报方法的夹缝中脱颖而出[2]171,与《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分庭抗礼的舆论报《纽约论坛报》在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带领下迅速成为美国报业的示范[2]172。美国其他报刊纷纷效仿这三家报纸的做法,引发廉价报纸的浪潮。廉价报纸最早指派记者去报道犯罪,以此创作的犯罪类新闻受到读者欢迎。

便士报兴起改变政党报刊统治美国新闻业的局面,使得销量和读者数量成为报纸影响力的主要因素。美国新闻业以此为推动力开始走上“煽情主义”的道路,报纸内容强调新奇趣味,耸人听闻,而罔顾其社会价值。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纽约世界报》(NewYorkWorld)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之间报纸发行量的竞争催生“黄色新闻”。《纽约世界报》设有漫画栏目《霍根小巷》(Hoganalley),通过漫画里穿着黄色睡衣的“黄孩子”(yellow kids)来描绘色情、凶杀、犯罪等。黄色新闻及其“黄孩子”标识提升了《纽约世界报》的发行量。《纽约新闻报》不甘落后,郝斯特受贝内特和普利策的启发,专注于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故事并利用大标题和大胆的版面设计以吸引读者。由《纽约新闻报》与《纽约世界报》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引起当时全国报纸的仿效。

黄色新闻的选题、内容以及文章的叙事风格充斥着暴力、色情、血腥、犯罪等耸人听闻的要素,用以吸引读者,甚至有大量假新闻、策划新闻,采用大标题和可读性更强的板式等煽情主义的采写路经。黄色新闻具有两大特征:关于犯罪、灾难和丑闻;关于阴谋等耸人听闻的故事。黄色新闻为调查性新闻提供了基础:挖掘和揭露腐败,特别是商业和政府腐败的新闻报道。黄色新闻对媒体环境、舆论环境以及媒体公信力的构建都是有害而无利的,但黄色新闻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分析受众的喜好,对于媒体经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调查性报道登上舞台,记者逐渐开始自发地寻找和揭露尤其是商业和政府当中腐败行为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日益成为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十字军力量,媒体扮演着商业行为与政府事务监督者的角色。

二、黑幕揭发运动与调查性新闻兴起及其报道理念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新闻理念支配下黄色新闻报刊转向基于社会责任论和客观报道的新式新闻事业。随着美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社会问题凸显,擅长采写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揭丑性”记者迎合时代要求,利用源于黄色新闻时期的调查性报道利器,揭露社会弊端,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采写路经及其力量得以绽放。

1902年,《麦克卢尔杂志》(1893-1933)以有关商业垄断、人身保险欺诈、城市政府的政治欺骗和劳动工人阶层的问题等系列深度报道,揭开调查性报道“黑幕”揭发运动的序幕。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涌现的“揭丑者”记者成为该运动的议程设置者,艾达·塔贝尔、林肯·斯提芬斯、雷·斯坦纳德·贝克等“揭丑者”发表系列揭露垄断资本主义丑恶现象的调查性报道,倡导社会变革,引发轰动效应和国民思考。多数廉价报刊效仿《麦克卢尔》《柯里尔》《世界主义》等黑幕揭发运动的开拓者“揭丑杂志”,众多记者跟进,采写系列重在揭丑的调查性报道,“揭丑者记者”群体形成。

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对于“揭丑者”记者及其鼓吹的剧烈社会变革感到灰心[3]129,他把这场运动中涌现的调查性新闻记者比作约翰·班扬(John Bunyan)小说《天路历程》(Pilgrim'sProgress)中“拿着粪耙的人”,他们只顾挖掘社会的阴暗面而没有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揭丑者”记者以“揭丑者”称呼而自豪,他们认为“揭丑者”与“无冕之王”“第四等级”等称呼都是对于记者职业及其监督社会功能的尊称。

“扒粪者”质疑刚建立起的公共机构,用报道来保护普通公民免遭腐败的危害。《麦克卢尔》刊登的第一个系列报道是艾达·塔贝尔的关于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对于石油行业垄断的系列文章《标准石油公司发展史》(TheHistory oftheStandardOilCompany)。林肯·斯蒂芬斯为《麦克卢尔》采写的系列报道《城市的羞辱》(Shame oftheCities)揭露都市生活的问题。斯蒂芬斯这样评价自己的调查性报道:“当我着手描述特定城市的腐败体制时,我试图揭露人民怎样直接地遭到欺诈和出卖”[4]106。

《麦克卢尔》并非是第一家报道丑闻的杂志,《哈泼氏》(Harper's)《斯克里布纳氏》(Scribner's)《世纪》(Century)《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等文学杂志在此之前刊登过揭露社会问题的相关报道。《角斗场》是早期鼓吹社会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先锋。《柯里尔》是继《麦克卢尔》后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揭丑者”杂志。《柯里尔》刊登的文章较多涉及美国社会与经济问题,尤其是社论部分,在美国政治舆论界颇具影响。最引人注目的是《柯里尔》在1905-1906年间发表的系列报道《美国大骗局》(ThegreatAmericanhoax),揭露当时流行的虚假药品广告宣传。

(一)报道手段:从“耸人听闻”报道手法向客观报道转型

黄色新闻为调查性新闻提供基础:挖掘和揭露腐败,特别是商业和政府腐败的新闻报道;报刊代表公众发挥监督作用,新闻报道对普通人而言日益成为一种讨伐的力量[5]274。黄色新闻最早进行“黑幕”揭发,督促政府改善都市住宅、改进女性的生存条件和颁布公平的劳动法,反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和公平保险公司(Equitable Insurance)的行业垄断。同时,普利策的报纸善于制造新闻事件和噱头,诸如派遣明星记者内利·布莱(Nellie Bly)在72天里周游世界,打破1873年流行的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小说《80天环游地球》(AroundtheWorldin EightyDays)中的记录。

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消费者市场的扩展,消息和事实成为买卖的商品。越是不偏倚任何党派的报纸,其读者群体越能扩大。同时,通讯社为不同地区、各种类型的报纸客户提供服务。为了使所有客户满意并提供宽泛的政治观点,报纸看起来更加公正。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Ochs)购买《纽约时报》并提出与煽情性新闻截然相反的新闻理念:为商人提供股票和不动产消息,为专业司法人员提供法庭报告,为政治领导人提供条例公文摘要的信息性报纸。奥克斯《纽约时报》的促销策略直接指向黄色新闻,奠定公正的消息型新闻理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记者采用更加科学的新闻和信息采集方法,客观性新闻理念开始支配新闻事业。客观新闻理念将事实报道与观点评论区分开来,记者们努力对所报道的事件和议题保持中立态度;他们在新闻故事的来源中搜寻平衡性的观点[5]279。这种报道方式经常以简洁而紧凑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为特征。20世纪以来,客观性新闻及其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依赖,标志新闻业已经超越政党报纸的传统。不过“倒金字塔结构”控制的新闻和之前的报道如出一辙,且客观公正的报道方法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国内和世界形势。虽然“只报道事实”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很难取得绝对的支配地位,但客观新闻理念已成为现代报纸的指导性理念。

(二)报道主题:从趣味性社会新闻转向严肃的政治性话题

黑幕揭发运动时期的调查性报道承继黄色新闻的揭丑新闻及其主题,但从不涉及黄色新闻所追逐的煽情性和趣味性新闻。黑幕揭发运动时期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直面严肃的政治话题,旨在揭露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寡头垄断集团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导致的诸多弊端,贵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弊端的真相,剔除了黄色新闻调查性报道中引人注目的趣味性成分。

19世纪晚期标签为“黄色新闻”年代或煽情主义的年代。美国报纸重在盈利,主要刊登激动人心的人情味故事、犯罪新闻,而且采用大标题和可读性更强的板式。约瑟夫·普利策承袭贝内特的传统:(办报)挣钱并且创办“不为党派服务,而为人民服务”的“自由而公正”的报纸。

普利策鼓励《纽约世界报》朴实的描写,应用地图和图片来帮助移民和劳动阶层读者更好地理解报纸内容。普利策还创办女性栏目,增设广告板块。百货公司实际上成为主要的广告来源。来自百货公司的收入直接导致消费文化的膨胀,间接地引发女性读者的认知并最终将记者作为一种职业。

赫斯特《纽约新闻报》把报道重点放在恐怖、煽情故事上面,通过大标题和粗体版面编排设计来吸引(和招揽)移民读者。在提高新闻讲述故事的作用方面,赫斯特公开说:“现代大众报纸的编辑不关心事实,编辑只需要新奇的故事,他不会拒绝新奇的事实。他更喜欢新奇而不是事实的杜撰故事”[6]134。

调查性报道专注于严肃的政治性话题,为以后美国政论报刊及其解释性报道或评论性文章准备基础。客观性和事实性是新闻业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编辑和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认为,报纸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他列举报纸的三大社会功能:现实的记录;对现实进行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计划[7]562。

(三)社会影响:从追求“轰动性”效果转向社会公器

廉价报纸和黄色新闻报纸都追逐发行量和可观的读者群体,“轰动性”新闻报道效果是其追求的目标。19世纪末,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与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展开黄色新闻大战,把盲目追逐“轰动性”效果的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和技巧推向高潮。19世纪晚期,由于报纸追求发行量和重视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早期的商业和政党报纸公正地报道重大事件的客观性新闻理念被冲淡,尤其是在纽约[5]277。从最坏情况来说,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的、华而不实的、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形式阻塞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叫卖的东西。最糟糕的是,他们不仅起不到意见领袖作用,反而为犯罪和暴行开脱[8]3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事业得以快速发展,黄色新闻的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发展到极致,美国报业的报道理念开始发生转向。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Ochs)购买《纽约时报》并提出与煽情性新闻截然相反的客观报道新闻理念;20世纪初,随着客观性新闻理念开始支配新闻事业,记者们采用更加科学的新闻和信息采集方法。客观性的新闻理念将事实报道与观点评论区分开来,记者们努力对所报道的事件和议题保持中立态度,他们在新闻故事的来源中搜寻平衡性的观点,且青睐于“倒金字塔式”的采写结构。这标志着20世纪初美国新闻事业开始进入基于客观新闻报道取向的新式新闻事业时期[5]279。

20世纪初,刚从南北战争中走出来的美利坚合众国百废待兴,加之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给社会带来许多重大问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存在分歧,尤其是经济个人主义者与社会改革者在国内问题上发生冲突,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制造舆论和实现人民的意愿而进行斗争。当时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大众传播工具在全国性的辩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9]241-243。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在与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的竞争中,都争取“人民斗士”的领导地位。1899年初,赫斯特以社论宣布的政治纲领要求公用事业实现公共所有制、“消灭罪恶的托拉斯”、实施累进所得税、通过普选而非各州立法机关来选举美国参议员等。在黄色新闻的耸人听闻报道手法支配下,赫斯特的社论写作技巧极其尖锐和极端[9]250-251;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倡导社会改革,改组报社社论版编辑部,旨在加强社论版的作用。普利策物色年富力强的弗兰克·I.科布(Frank I.Cobb)担任《纽约世界报》首席社论撰稿人,并带领报纸参与1905年围绕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权的斗争和1908年要求国会对“巴拿马运河丑闻始末”进行全面调查等系列社会改革运动中[9]247-249。

美国黑幕揭发运动推动调查性新闻报道理念从黄色新闻时期追求耸人听闻的“轰动性”效果转向“人民斗士”与社会公器,其社会影响是深远的。揭丑者旨在揭露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改革运动中政府和商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他们热衷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自由主义,扮演“人民的政党”[10]33-50角色且给予人民力量和权威。黄色新闻为揭丑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源头,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则将调查性报道和“揭丑”新闻发扬光大,奠定调查性报道与揭丑新闻在政论报道与舆论监督中的社会公器之地位。社会改革者理解新闻界在揭露社会不公并推行社会改革方面的力量。

源于黄色新闻并兴盛于黑幕揭发运动中的调查性报道及其“揭丑者”记者在美国历次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倡导改革和揭露丑行的功能,从未停止过。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关于贫穷问题的研究及其著作《另类美国人》(TheOther America)于1962年出版,促进更广泛领域的社会福利改革。1972年,调查性报道的代表记者《华盛顿邮报》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和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采写“水门事件”的系列报道,使得尼克松总统引咎辞职,调查性报道及其“揭丑者”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调查性报道挖掘事实真相的记者,成为彪炳美国报刊史的“揭丑者”代表。调查性报道“通过把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规制体系的失败案例以及财富、权力和腐败规避这些制度的途径之上”[11]3,来扩大媒体监督社会的公信力。

三、反思与总结

美国调查性新闻的命运在过去两个世纪跌宕起伏,世人关注的水门事件标识调查性报道的复兴,在美国新闻事业发展进程中更加完善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手法及其社会利器之功能越发受到重视,调查性新闻报道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

时至今日,由于媒介新技术和传媒集中化发展,调查性新闻面临诸多瓶颈和困惑,而调查性新闻的基本功能依然界定为记者试图获得事情真相的报道,无论事实本身就是真实的,还是真相隐藏在事实中。因此,调查性报道承担着拓展新闻在公共空间影响力的功能,新闻作为媒体构筑的第四等级,成为促进社会改革的巨大力量。同时,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兴起的调查性报道及其报道理念转型,促进调查性报道采写路径更加完善,对新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黑幕黄色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黄色四翅小粉蝶
媒体竞争取胜之宝——谈新闻报道策划
黄色的小蝎子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