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1-11-2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农村

邵 敏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乡村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乡村特色、品种繁多的民间文化、脱俗的生态系统等脱颖而出,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看,乡村生态旅游不仅能改变农民的生活面貌,还能为乡镇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等提供新动力。所以,应当从乡村振兴视角看待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以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农村经济振兴等。

一、乡村生态旅游对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建设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全面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方式。从乡村振兴视角看,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还有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等[1]。

(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且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农业种植或家禽养殖为主,广大农民的生活格局较小,经济结构单一,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比如农民收获的农副产品多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只有在满足家庭需要以外的部分才会销售出去。这种传统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制约着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等,也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障碍。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产业,实现农村经济转型,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但是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人文传统等差别巨大,特别是许多深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面临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问题,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另外,随着城市经济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从城市回归到农村寻求田园式的体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的旅游优势都集中在农村,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能给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产业链的前端,对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结构优化转型有着重要价值。偏僻农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如大别山、太行山等山区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南辉县郭亮、林州石板岩等乡村都依靠生态旅游实现了产业振兴。显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就业等,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二)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它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上又加入生态特色,属意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乡村生态旅游,能让人身心融入自然之中,感受自然,探索和发现美。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情绪消费、健康养生、享受绿色的观念逐渐增强,生态旅游的增加态势明显。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饮水安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利于为广大农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许多旅游企业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往往会在当地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能显著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此外,乡村生态旅游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实现良性循环的一种状态。传统的旅游主要是人的感观刺激方面,比如休闲、刺激、游玩等方面的满足,而生态旅游的核心是生态体验。只要管理机制和环境保护到位,再加上适当的引导,不仅不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负担,还会提高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对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从而促进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和谐。

(三)有利于加强乡村的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与农村精英流失、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社会治理内卷化等密切相关,在多数农村精英都进入城市谋生后,农村社会就会陷入老龄化、内卷化、贫瘠化的发展困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则可以很好地破除广大农村的社会治理困境,促进农村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这是因为乡村生态旅游会促使更多资源向农村集聚,促使农村籍大学生、农民工、乡村精英等返乡,这样就能够为农村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此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创新。一个地区的发展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它需要政府及村民多方努力,在一个共同目标上形成默契。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也增加了乡村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

从乡村振兴视角看,乡村生态旅游面临政策支持缺失、启动资金匮乏、旅游项目缺乏新意、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问题难解

党中央作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各地区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旅游,相继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可是,目前出台的政策或者发展机制,只是在高层面对乡村生态旅游给出方向指引和发展导向,并没有精准的细则指导,许多政策的实操性并不强。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和旅游的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至于如何推动、如何融合则待后续的制度安排。要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生旅游项目的搭建与孵化,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就目前来看,我国缺少相关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地方专项经费,这也导致相关配套建设速度缓慢,新的旅游项目产出率较低[2]。

(二)生态旅游创新不足,产业融合较缓

乡村生态旅游不同于普通传统的旅游项目,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项目,需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传统文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全面配套,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牵头或推进,则很难在乡村生态旅游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实践表明,多数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不能只靠当地居民自发成长,想要成为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就需要企业参与开发和建设,企业的参与决心直接影响项目开发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够,缺乏先进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整体规划、配套设施等重视不够。此外,当前许多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多以吃喝、爬山、采摘等为主,项目内容缺乏新颖性、综合性等,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感官体验。具有综合开发能力和建设创新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也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层次人才匮乏,职业培训缺位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付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推动。就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高质量发展产业与打造高素质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经受到重视,有的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但是具有应用实践性的人才还是较少,专业的培养没有与产业实际相结合。职业培训缺位,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都是理论式培养,不能与岗位实际需求结合。此外,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专业人才比较少,尤其是懂经营、懂规划、懂营销的复合型乡村生态旅游人才非常短缺,不能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许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服务意识和能力缺失,缺乏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的工作能力,这些也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有些农民缺乏经营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等能力,不能有效参与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有些农民缺乏服务意识,甚至以“宰客”“欺客”的心态对待游客,这些都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

从乡村振兴视角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期,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空间。为此,应当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农民等各种资源,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完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多途径拓宽投融资渠道

从乡村振兴视角看,乡村生态旅游是涉及旅游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所以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职能,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产业融合。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定然存在利益差别,难免出现工作衔接或者权责划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形成合作共赢的生态旅游建设格局。要制定乡村生态旅游的行业标准,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监督,强化政府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组织、监督和引导职能,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应当制定多元参与的乡村生态旅游协作方案,将乡村生态旅游实施细则落到实处,做到目标明确、主体清晰、实施到位、监督合理。三是政府要在资金融合上发力,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融资模式创新,吸引企业或者投融资机构的注意力,利用股权或者经营期限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以使生态旅游项目获得更好经济回报。

(二)优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运行,寻求新的商业运作路线

发展旅游产业也要跟随市场经济的风向标,努力提高产业融合效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试水新的运营模式,并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习俗、民俗文化以及旅游者的感官体验等,进行服务项目优化升级[3]。形成餐饮、住宿、观光、体验、交通一体化模式,推动餐饮、观光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链条,实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共享。要运用创新思维打造精品旅游产业闭环经济的商业模式,还可以借力媒体宣传,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升级重点特色项目,或者利用一些短视频平台、各种微博或者营销网站,逐步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就利用当地的特色建筑、自然景观等打造了漂亮的特色小镇,推动了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自然观光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应当将乡村生态旅游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结合起来,以基础设施改造、乡村治理创新等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远近文化交流等,拉近城乡居民之间的距离,将城市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理念带到乡村,促进农村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乡村振兴和乡村生态旅游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将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联系起来,利用扶贫资金、扶贫政策等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制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三)加强复合型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高水平、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驱动力,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等。为此应当将旅游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模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理论精通、实践经验丰富、有商业头脑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的企业或者机构,可以积极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实现专业委培、定向就业、实践实训、旅游产业管理一体化,打造具有执行力、团队凝聚力、创新力的专业人才。职业培养机构要发挥机构能动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机构与企业平台搭建,从学生的专业学习到岗位实践到管理运营,进行阶梯式培育[4]。展望产业发展前景,落实就业,使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培育能够适应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旅游知识、旅游管理规范、旅游服务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为乡村生态旅游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还应当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加强对农家乐、农家店的管理,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的整体服务质量。

推进农村改革,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实现农村经济腾飞与生态持续发展,加速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务之急。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村治理、繁荣乡村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当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助力农村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农村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