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
2021-11-29张文晖
张文晖,伍 慧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引航站,广东 珠海 519000;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回顾习近平在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向各级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和讲话,以及进入中央担任越来越重要的领导工作后的调研和论述,交通运输无疑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给予长期重点关注的领域。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孕育、形成、发展、完善等与其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领导、思考和调研密不可分。了解和认识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全面、正确、深入地认识、理解、掌握、贯彻、践行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形成的基础(1969—1979年)
习近平的从政起点是最基层的村支书岗位,为办好交通运输惠民实事,从农村修路做起,在交通运输领域不断扩大实践范围、深化实践层次的过程中,建立和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运输建设自信心,提升了富有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交通运输自信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在现代化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概括来讲,这些都是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历史起点。
第一,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出发点和贯彻始终的重要主题。人民构成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成为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出发点和贯彻始终的重要主题。从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内容以及他自己对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回忆来看,这段艰苦的上山下乡知青经历见证着习近平青年时代意志的磨炼和信念的树立,为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和确立了人民性的鲜明特点[1]。习近平在陕西北部的梁家河村与最普通的农民共同工作、生活,朝夕共处,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为人民办交通实事的理想。
第二,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实践源头。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修路的事为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实践源头。习近平在梁家河工作期间,深知民间疾苦,了解贫困落后地区减少、消灭贫困最需要的就是衣、食、行等方面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其中交通条件最为基础,交通改善必须先行。减少贫困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梁家河的窑洞里、黄土地上,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在正定实践、宁德探索、浙江创新的人生历程中,习近平一直把摆脱贫困当成头等大事。
第三,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实践是习近平解决各种大小交通运输问题的出发点和路径。习近平认为,梁家河这段经历使他得到了锻炼,也有了很大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自信心。实践最重要的具体表现就是“实事求是”和“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实际,实践是做到实事求是的途径。从那时起,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形成的坚实的根基就开始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深深扎下。他立足于人民群众,从亿万人民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发展不平衡,全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28亿人中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农村、农业如何发展,落后的农村、贫困的农民如何脱贫,交通运输在“三农”问题中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还是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布局的大问题。因此,中共十八大以来建设“四好农村路”等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强农、惠农交通运输举措,都着眼、着力于从根本上和长期性解决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非常实际、务实、有力、有效。
二 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初步形成(1980—2002年)
在这段时期,习近平全力贯彻落实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新战略。毛泽东、周恩来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以及邓小平的以交通为发展重点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交通运输思想,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探索、勤于思考,逐渐形成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想[2]。
第一,以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交通运输工作。习近平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期间,以改革开放、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指导交通运输工作。当时,习近平在厦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说:“不搞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不能进步。”[3]对于厦门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各项事业,习近平曾满怀深情、充满感触地讲,厦门,寓意“大厦之门”,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开放之门[3]。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企业化运作、合资经营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这对厦门意义重大,习近平称赞它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插上了翱翔的翅膀[3]。
第二,学习研究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律。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厦门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1986年,正是厦门处于实施这些政策的关键阶段,全国范围内几乎没人懂自由港这个新鲜事物。习近平组织和带领自由港政策研究团队,频频向北京专家求教,探索建设自由港的问题,寻求合作研究;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交流;在全国成功组织首个“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国际研讨会。在习近平直接领导下,该团队研究出厦门实施自由港政策的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和采取了渐进式、“三步走”的建设模式:第一步,在象屿建保税区;第二步,把保税区扩大到全岛,转为自由贸易区;第三步,有限度地在全岛放开自由港,把厦门建设为 “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这一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厦门经济特区三次迭代升级,提高了对外开放度[3]。
第三,高度重视支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的工作。习近平认为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必须从国情出发,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度重视、研究与厦门经济特区匹配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顶层设计和政策、信息、金融等。在此期间,习近平直接牵头成立课题组,广泛深入厦门各企事业单位调研,掌握整个厦门市的情况和家底,不断分析论证,为厦门制定出了中国最早的地方政府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3]。通过习近平的倡导、推动,厦门在全国率先借外债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快又好地建成作为厦门市基础设施八大工程之一的经济信息中心;带头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建设厦门经济特区金融体系,建立作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的厦门国际银行、外汇调剂中心、金融同业公会等。
第四,将长远发展与近期实际相结合,紧抓地方交通基础建设。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对宁德地区一些干部单方面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国家给予大基础项目支持,而对开发性生产的中长期基础项目和基础工作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的问题予以纠正。习近平明确指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扎实抓好基础,实现逐步发展。对大项目,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时,大干一番。在习近平亲自推动下,截至1990年,宁德初步形成公路交通运输网,全区1 179个行政村通车,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5.88%;建成码头泊位达80个,港口及设施建设开始规模化发展,赛岐港的总吞吐量达47.7万吨,居全省第四位,闽东的港口中心初步建成,三都澳港成为闽东重点物资中转过驳的疏运点;闽东当时的电话通信也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至1990年8月,全区各县实现长途电话全自动拨号[4]。
三 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形成(2003—2012年)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领导职务的习近平对嘉兴重点建设工程、乍浦经济开发区港口建设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等进行考察调研时,就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和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坚持交通先行,更加重视交通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要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港口建设,尤其是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建设,不断提高港口专业化水平、服务功能和现代化程度,并由此进一步带动临港产业协调发展[5];还特别指出,应该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这个时期,习近平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思考和实践交通运输项目的实施对于全面带动经济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和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壮大交通运输力量的重要意义,发挥交通先行、引领、基础及支撑地方发展的巨大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交通对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带动意义和作用:作为基础设施重头戏的交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要重视和抓好交通规划工作,促进交通建设规划与其他规划的紧密衔接,坚持以交通研究带交通规划、以交通规划带交通项目;以交通先行带动全省现代化建设[5-6]。要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提高集约建设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带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5]。
第二,全面发展海洋经济并带动临港产业协调发展。2003年到2004年,习近平先后深入舟山普陀区的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六横岛的中远船务舟山修船基地考察、调研。习近平提出了将舟山临港船舶工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修船造船基地的发展定位[7]。为壮大我国海洋工程制造业,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强调,国际修造船领域尽管竞争十分激烈,但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要从自身企业发展出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拆船起家到船舶修造,实现全产业链发展[7];要增强发展信心,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第三,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浙江省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使浙江省杭甬嘉等城市接轨上海,极大推进了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曾经满怀深情和期待地对这座大桥提出过“大桥经济”“大桥时代”。这座大桥建设之始,浙江的条件并不充分,不具备建大桥的经验,但浙江人就是靠习近平所说的浙江精神,高度尊重科学、人才、规律、创造力,最终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大桥,创造了连通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新的良好的条件[8]。习近平还曾指出,大桥要在管理上体现出与建设同样的高水平,要继续完善建设、管理,注重交通管理、安全生产。同时,建成我国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从根本上推动整个舟山的发展。2004年,习近平第二次调研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明确表示,连岛工程要加快建设步伐,及早建成,建成后连岛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在习近平的积极推动下,浙江快马加鞭,历经10年的建设,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6日全线通车[9]。
四 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不断丰富发展(2013年以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国交通运输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交通运输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全球拓展的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创新工作策略与方法提供了指导。
第一,新时代先行官的发展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坚持交通运输先行理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把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等重要论述,深刻地总结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新规律,明确指出了交通运输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赋予了交通运输在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官的新定位[10]。思想作风过硬、思想理论领先、行动实践先行,交通运输才能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条件,提供新支持。
第二,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的观点,“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等饱含民生情怀的重要论述[10],体现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安全生产为基本保障;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大局,创新和共享发展。
第三,新时代“黄金时期”的发展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10]的重要论述,是对交通运输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历史性的、科学性的、阶段性的判断。与以往的发展“黄金期”有本质的不同,过去是大需求引起规模化迅速扩张型大发展的模式,新时代“黄金期”不是这种模式的简单延续,而是开启了一种高需求、高层次、高效益、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新模式。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战略重点目标上移为:加快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化,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快高质量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加快构建强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四,新时代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平衡各种运输方式”“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体制机制上、方式方法上、工作措施上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等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何建”“建什么”“如何建”等有关新时代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方向、内容和路径等关键问题[10]。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建设内容时间上最近,要求上最迫切,需求上最直接的目标[10];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多式联运效率最大化,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平衡和融合发展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是完成交通运输建设任务,实现建设目标的明确途径。
第五,新时代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都要有所作为”“特别是要把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大有可为”[10]等重要论述,科学明确地指出了交通运输建设整个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改革发展主线、需要聚焦解决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业建设,对整个经济运行和供给体系降本增效,提升质量和提高效率,意义十分重大,作用极其关键。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进一步创新交通运输物流组织、管理模式,加大放权降费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党的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弘扬“两路”精神、“四好农村路”建设、绿色交通建设、交通科技创新、交通扶贫攻坚、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10-11],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时代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未来的趋势、科学的定位、建设的思路、行动的目的、奋斗的目标、工作的主线、遵循的方针、坚持的原则、着力的重点、发展的逻辑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创新的、发展的、完整的新时代交通运输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习近平在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丰富的从政历练中,在多领域、多地方、多层级、多岗位上一直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发展。从实践中科学总结与高度提炼出来的习近平交通运输重要论述,不仅洋溢着蓬勃的理论“朝气”,而且散发着浓厚的实践“地气”,具有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和强大的实践指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