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述
2021-11-29王智钢黄雪龙郭文晋晏晓龙
王智钢,黄雪龙,郭文晋,罗 洪,晏晓龙*
(1.峡江县玉松林化有限公司,江西峡江 331409;2.新干县林业局,江西新干 331300;3.峡江县林业局,江西峡江 331409)
江西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地面积0.107 亿hm2,占国土面积的64.2%,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总蓄积4.45 亿m3,毛竹总株数19.1 亿根,被誉为“中国最绿”的省份之一。2016年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为14951.34 亿元,相当于同年江西省GDP 的80.8%[1]。“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更高层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培育、保护、盘活和利用绿水青山,奋力推动江西林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林农致富,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
1 厚植生态,提升 “绿水青山” 品牌
1.1 加大培育力度,提升生态资源总量
1.1.1 造林绿化稳步推进。江西省每年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义务植树活动,并通过财政补助政策,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十三五”已完成造林40.55 万hm2,占“十三五”规划任务的164.7%。
1.1.2 森林质量逐步提升。2016年,江西省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2.7 m3/hm2,比5年前提高10.95 m3/hm2。
1.1.3 重点区域“四化”建设启动。2018年5月24 日,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在重点区域开展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的意见》,通过人工新造、补植改造、间伐抚育等措施,每个设区市启动至少1 条主要通道、1 个重要风景名胜区以及部分重点乡村的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
1.1.4 乡村风景林建设示范推进。至2018年5月,建设乡村风景林示范点6658 个、2.818 万hm2。森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430 个国家森林乡村、675 个省级森林乡村。
1.2 加大修复力度,提升生态保障能力
1.2.1 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十三五”以来完成长江、珠江流域重点防护林建设9.93 万hm2,完成林业血防县工程造林192.27 万hm2。
1.2.2 森林城市创建实现大跨越。11 个设区市均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的省份;武宁、崇义县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城市县;69 个县(市)被授予“江西省森林城市”称号。
1.2.3 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连续实施。2010年以来,实施国家湿地项目76 个,投资3.17 亿元,对近40 万hm2湿地实施栖息地恢复、保护补助、生态补偿等。2017年,江西省政府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开启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篇章。
1.2.4 沙化土地治理进展顺利。通过自筹资金、专项督查和示范带动,“十三五” 期间江西省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9 万hm2,占“十三五”计划任务的163.4%。
1.3 加大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1.3.1 野生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升。在鄱阳湖区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巡护排查、查处打击等,鄱阳湖候鸟和湿地保护连续多年基本实现“三无一杜绝”和“两个确保”目标。通过争取国家资金,连续多年对白鹤、落叶木莲等21 个极度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基本扭转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
1.3.2 自然保护区监管力度加大。督促全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开展边界和功能区标桩确界工作。连续开展“绿剑行动”“全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绿盾2017”“绿盾2018”等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监督检查,督促有关保护区认真整改,成效明显。
1.3.3 湿地保护管理步入正轨。建立了江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区湿地普查,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湿地”综合信息平台,并获评“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案例50 强”。与10 余个实时监测点实现数据共享。出台《江西省湿地保护率统计办法(试行)》,开展湿地保护率核查,全省湿地保护率由全国第21 位跃升至第10 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严控占用湿地行为。2013年以来,鄱阳湖区各级湿地主管部门平退和制止围垦湿地0.12 万hm2。
1.3.4 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得到落实。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的生态公益林340 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的34%。2017年开始,在铜鼓、遂川、湾里开展重点生态区非国有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完成赎买、租赁等试点任务374.27 hm2。至2018年底,江西省签订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协议面积152.487 万hm2,占国家下达任务的99.8%,并全面落实停伐政策。
1.3.5 林长制全面推行。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省级林长名单及责任区域》。省级总林长、省委书记刘奇主持召开省级总林长第一次会议,对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林长制省级会议制度、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考核办法4 项配套制度。全省林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武宁举行,各地林长制工作有序推进[3]。
2 发展产业,铸就 “金山银山” 成果
2.1 做强特色产业
2.1.1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每年安排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8000 万元,用于高产油茶林建设;利用低产林改造、防护林建设等项目资金,对新造油茶林实行“兜底”扶持。赣州市开展全国木本粮油产业精准扶贫试点,获国家开发银行60 亿元信贷额度。2018年江西省完成油茶新造2.44 万hm2、油茶低改0.37 万hm2,油茶林总面积达101.73 万hm2,其中高产油茶林35.07 万hm2。全省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50 余家,年茶油生产能力21 万t。2017年,全省油茶产业总产值达270 亿元。
2.1.2 转型发展竹产业。江西省财政每年至少安排5000万元用于竹林培育,由材用林向笋用或笋材两用林转变。2018年完成雷竹新造0.13 万hm2、毛竹低改和笋用林建设2.53 万hm2,竹林总面积达103.73 万hm2。竹产品由传统的竹拉丝、竹地板、竹胶合板向竹家具、竹键盘、竹工艺(日用)品、竹纤维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迈进。2017年,全省竹胶板产量178 万m3,竹地板2672 万m2,竹键盘、鼠标音响等产品227 万套,全省竹产业总产值407 亿元。
2.1.3 集群发展家具产业。积极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发展,形成了南康实木家具、南城园林建筑及教学课桌、广丰和瑞昌红木家具等家具产业集群。特别是南康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突出抓好融资、口岸、物流、检测、研发、园区、喷涂、烘干、展销等九大服务平台建设,开通中欧铁路专线,连续举办5 届国家级家具博览会,规模以上家具企业1000 余家。2017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1200 亿元,成为中部最具影响力的家具产业集群。
2.1.4 引导发展花木产业。鼓励企业和大户向培育珍贵绿化大苗、新型容器育苗、组培育苗以及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转变,提升花木品质。2017年,江西省苗木花卉种植10.4 万hm2,花木及其他观赏植物总产值达290 亿元。2018年利用省财政新增资金对1644 万株彩化、乡土及珍贵阔叶树种苗木培育予以补助,新增苗木花卉0.313 万hm2。
2.2 做优林下种养
2017年1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油茶、竹类、森林药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产业。2018年,江西省财政新增1 亿元支持林下经济发展。至2018年8月,全年林下经济六大产业任务总体完成,林下经济总规模达256.67 万hm2。
2.2.1 加快发展森林药材。江西省森林药材品种达120 余个,面积极大的品种有杜仲、厚朴、龙脑樟、积壳、黄栀子、铁皮石斛等。2018年,进一步明确森林药材种植补助品种和补助标准,新增森林药材1.279 万hm2,全省森林药材总面积达3.612 万hm2。2017年,全省森林药材种植业产值24 亿元。
2.2.2 大力发展香料产业。“华夏香都”金溪县的樟科天然香料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 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拥有绝对的全球定价话语权;吉水县林产化工、药用香料两大系列产品达200 多个,是我国主要蒎烯加工基地和药用香料油集散地,产品畅销世界各地。2018年,新增香精香料种植0.14 万hm2,全省香精香料种植面积达1.14 万hm2。
2.2.3 积极发展野生动物产业。以鹰潭、吉安、抚州为主,梅花鹿、黑熊、穿山甲等药用动物养殖量突破5000 多只、稀有蛇类30 万多条。2016年以来,新增野猪和雁鸭类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150 余家,培植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野猪、雁鸭类养殖规模分别达20 万头和100 万只。2017年,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业产值达12 亿元。
2.3 做大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已成为“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与江西省旅游集团、江西省文演集团先后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推进森林旅游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赣州市、鹰潭市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湾里、武宁被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017年,江西省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总产值达834 亿元,年接待人数突破1 亿人。
2.3.1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2017年,完成森林公园林相改造1.27 万hm2;累计建成森林步道9647.82 km,罗霄山、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江西段沿线建设初步设计已完成;评出省级示范森林公园6 个,省级森林体验基地、省级森林养生基地各5 个。2018年,选定15 个县开展乡村森林公园建设试点,新增森林旅游目的地40 个。
2.3.2 探索国有林场旅游。一些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积极转型发展,探索森林保护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安福县明月山林场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武功山森林公园羊狮幕景区,一期工程已竣工运营;铜鼓县茶山林场与江西省水投集团合作投入5 亿元,建设茶山养生森林特色小镇;贵溪市双圳林场吸纳转制职工入股,组建上山旅游公司,自主打造青茅境景区。2017年,贵溪市双圳林场、安福县明月山林场被评为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2018年,铜鼓县茶山林场红豆杉森林小镇、安福县明月山林场三江森林小镇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首批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3.3 开展湿地公园旅游。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游,2017年,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德镇玉田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人数分别达540 万人次和8 万余人次。
3 结语
“绿水青山”是生态保障的基础,只有加强保护培育,才能从根本上守住“金山银山”[4]。“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科学利用才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5]。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同时要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发挥江西林业在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