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11-29朱向东吉红玉
王 燕,朱向东*,王 欢,吉红玉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2.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0)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Ⅴ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本品主要含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β-谷甾醇、熊果酸等。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等功效。古云:“传方传药不传量”,用量可直接影响方药的临床应用效果,然而临床马鞭草的用量莫衷一是,无“据”可依,因此有必要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运用马鞭草的临床经验,高度归纳马鞭草临床常用剂量、配伍、所治疾病等规律,以供临床科研同道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马鞭草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疟疾,血风攻透,肢体疼痛,血蛊、水蛊等疾病。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而变化,如东汉1 两约13.8 g、宋金元1 两约41.4 g、明1 两约37 g、清1 两约37.3 g。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滋血汤(诸药为粗末,每服四钱,乌梅一个,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空心,日四五服),马鞭草(四两约165.6 g,每服马鞭草0.84 钱,折算成现代剂量约3.49 g)味苦性凉,配伍荆芥穗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治疗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如元《丹溪心法》截疟青蒿丸(诸药焙干为末,水丸胡椒大,每一两分四服,于当发之前一时服尽),马鞭草(二两约82.8 g,每服马鞭草0.07 两,折算成现代剂量约2.96 g)清热解毒截疟,配伍青蒿可控制疟疾发作。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石茎散(诸药为末,浓煎苏木酒调下二钱,不饮酒,姜枣煎汤,调亦得),马鞭草(半两约20.7 g,每服马鞭草0.32 钱,折算成现代剂量约1.31 g)活血散瘀,配伍当归尾可加强活血调经之功效,治疗妇人血蛊(血结胞门,或为瘕在腹胁间,心腹胀满,肿急如石水状)。如宋《妇人大全良方》马鞭草散(诸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葱白二寸,煎至七分,日午临卧温服),马鞭草(二两约82.8 g,每服马鞭草0.24 钱,折算成现代剂量约0.97 g)活血解毒,配伍秦艽共奏祛风活血之功,治疗血风攻透(体虚感受暴疠风毒,邪滞肌肤,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肢体疼痛。如唐《外台秘要》水蛊方(诸药切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余五升,以粉和丸,饮服如大豆二丸,至四五丸)马鞭草(十斤约2 200 g,每服马鞭草约0.25 ~0.625 g)清热解毒,配伍鼠尾草共奏清热利湿排毒之功,治疗水蛊(腹膜肿胀,皮肤粗黑,摇动有声)。
2 名老中医金樱子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夏桂成
夏桂成认为,治疗肾阴虚夹血瘀血热型更年期崩漏和瘀热阻胞型人流后出血应标本兼顾,温清并举,马鞭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鹿衔草清热凉血止血,茜草行血活血,通经活络,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四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解毒利水之功,马鞭草用量为15 ~30 g[1-2]。
2.2 史奎钧
史奎钧认为,治疗甲状腺腺瘤当从肝论治,以治肝为主,辅以化痰散结和活血祛瘀,以马鞭草活血散瘀,配伍莪术、三棱、王不留行等可加强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散结之功,用量为15 g[3]。
2.3 尤昭玲
尤昭玲认为,临床治疗子宫切口假腔伴经期延长,应以行经期益气止血、清热解毒,经后期益气固涩、清热解毒分期诊治,用内炎方加减治疗气虚不固、瘀热互结型子宫切口假腔伴经期延长,其中马鞭草凉血止血,配伍仙鹤草、墨旱莲起到缩短经期,活血而不动血,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马鞭草用量为10 g[4]。尤昭玲认为,崩漏的治法以滋肾养精,调经止血为主,用止血四草汤治疗青春期功血肾虚证,其中马鞭草补肾止血,鹿衔草、墨旱莲滋阴补肾止血,仙鹤草清热止血,诸药合用起到补肾调经止血之功,马鞭草用量为10 g[5]。
2.4 徐荣谦
徐荣谦认为,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应以清热祛湿,活血行气为主,自拟五草肾炎方,其中马鞭草清热解毒利水,配伍鱼腥草、车前草、红茜草、灯心草等药物共奏清热利水、益气活血之功,用量一般为10 g[6]。
2.5 黄文政
黄文政认为,糖尿病肾病临床上以脾肾气阴两虚者多见,且病久必瘀,瘀阻脉络,以至络脉不通,浊邪不降,用药应以平补为主,佐以活血通络、逐瘀解毒、利水之品,方中用马鞭草配伍土茯苓可加强利水渗湿的功效,其中马鞭草清热利湿,用量为30 g[7]。
2.6 钱英
钱英认为,肝癌属于中医“癥积”范畴,病机是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治法以化痰活血解毒为主,方中用马鞭草配伍白花蛇舌草可起到活血解毒之功,其中马鞭草清热解毒,用量为15 g[8]。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认为,气虚血瘀、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的肝功能失代偿期治则以活血化瘀软坚为主,以益气、养阴、补阳、利水、清热五法兼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方中马鞭草利水消肿,茯苓利水渗湿,二者合用可加强利水之功,其中马鞭草用量为30 g[9]。
3.2 杨明会
杨明会认为,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治则是急性期清热解毒调肝,缓解期补肾健脾活血,治法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为主,缓解期以健脾补肾、扶正固本为主,方中均用马鞭草配伍黄芩、虎杖,三药合用清热解毒,其中马鞭草既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又能平肝泻火利小便,用量一般为15 g[10]。
3.3 曾庆琪
曾庆琪认为,体质虚弱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变基础,湿热浊毒瘀阻是其主要病机,而感染充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故以益肾固本、清热解毒、祛湿泄浊、化瘀通络为其主要治法,自拟前列腺炎I 号,其中马鞭草清热解毒,萆薢清热利湿,二者合用可清利下焦湿热,其中马鞭草用量为15 g[11]。
3.4 贾英杰
贾英杰认为,腹膜假性黏液瘤病人腹腔内有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虚、毒、瘀并存,故在治法上应扶正解毒祛瘀三管齐下,共奏其效,以马鞭草配伍车前草利湿泄浊,调节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使水湿之邪由二阴分消走泄,其中马鞭草清热利湿,用量为15 g[12]。
3.5 邵荣世
邵荣世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在心脾,与肺肾相关,病机为心气不足,痰饮内阻,治疗重在益气培本,佐以化饮和络,方中用马鞭草配伍川芎、葶苈子,三药合用可加强利水消肿、活血散瘀之功,其中马鞭草清热利湿、利水活络,用量为15 ~30 g[13]。
3.6 张晓峰
张晓峰认为,妇科病赤带病机是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治法以滋阴降火止带为主,方中用马鞭草配伍土茯苓可加强利水渗湿之功,其中马鞭草清热利湿,用量为15 g[14]。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益母草
何贵翔用清化方治疗围绝经期血热夹瘀型崩漏,马鞭草破瘀通经活血,益母草清热解毒消肿,二者合用增强清热化瘀之功,其中马鞭草15 g,益母草30 g[15]。倪青用治疗糖尿病前期脾瘅气阴两虚证兼瘀血水湿者,以马鞭草活血祛瘀,配伍益母草活血利水调经,其中马鞭草15 g,益母草30 g[16]。
4.2 配伍墨旱莲
时燕萍用加味清肝止淋汤补肾疏肝、清热利湿、化瘀止血,治疗肾虚肝郁兼湿热型经期延长,其中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马鞭草活血散瘀消肿,二者合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用量均为15 g[17]。
4.3 配伍酒大黄
黄尧洲用马鞭草配伍酒大黄治疗丹毒,其中马鞭草活血祛瘀,酒大黄泻火解毒,二者合用清热解毒化瘀,其中马鞭草15 g,酒大黄10 g[18]。
4.4 配伍鹿衔草
徐宪玲自拟清化泻浊汤以辛开苦降、活血化瘀、清热泻浊,治疗慢性肾衰竭,其中马鞭草清热利水,解毒活血,与鹿衔草作为药对使用,增强清热除湿的疗效,其中马鞭草30 g,鹿衔草30 g[19]。
4.5 单味药
用马鞭草全草干品治疗牙龈肿痛、口腔黏膜溃疡及白喉,可清热解毒,用量为50 g,水煎取汁,日2 次,连服3 ~5 d[20-21]。用马鞭草治疗瘴病,可解毒除瘴,用量为50 g,水煎取汁,分2 次服,于瘴病发作前2 h、4 h 各服1 次,症状消失后再连服3 日[22]。
5 小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马鞭草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用量为5 ~50 g,常用剂量为15 ~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马鞭草最佳用量与配伍。如马鞭草解毒截疟,可配伍青蒿,治疗疟疾为10 g;清热利湿,化瘀止血,可配伍当归尾、荆芥穗、红藤、鹿衔草、仙鹤草、益母草、墨旱莲、鼠尾草、车前草,土茯苓,治疗妇科疾病(如妇人血蛊、崩漏、人流后出血、子宫切口假腔伴经期延长、青春期宫血、赤带等),水蛊、腹膜假性黏液瘤、糖尿病肾病为10 ~30 g;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单用或配伍鹿衔草、黄芩、虎杖、鱼腥草、车前草、红茜草、灯心草、酒大黄、益母草,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白喉、脾瘅等、丹毒为10 ~30 g;清热活血、化瘀利尿,配伍莪术、三棱、王不留行、茯苓、秦艽、萆薢、川芎、葶苈子,白花蛇舌草,治疗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腺瘤),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肝癌,为15 ~30 g;清热解毒,可单用,治疗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白喉、瘴病为50 g。马鞭草有抗炎镇痛、镇咳祛痰、抗肿瘤、抗辐射、抗早孕、抗疟等药理作用[23-29];马鞭草用量安全且具有食用安全性,但孕妇慎服,脾胃虚弱或消化系统患者慎服,“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本草经疏》)。“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本草从新》)。本文通过总结古现代医家运用马鞭草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使马鞭草发挥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