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
2021-11-29刘志兵
刘志兵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面塑,俗称捏面人,又称面花、礼馍、花糕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宋代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曾详细表述面塑被用在春节、端午、中秋以及结婚祝寿等喜庆日子,并将这古老习俗一直贯穿于各节庆始终,同时文中还提及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野随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另外,宋人所著《唐语林》对唐朝的面塑描述到:“宴诸司,以面及蒟蒻之类染作颜色,用象豚肩、羊臑、脍炙之属,皆逼真也.”[1]
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面塑有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活化石”的美誉.“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是对面塑艺人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他们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手中的面塑做于街头、成于瞬间,可谓一个表情一个故事,一尊面塑一部春秋,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扬.
1 淮北面塑的概述
1.1 淮北面塑的形成
面塑之所以在北方地区发展较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和面粉来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徽省淮北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地处沛郡故址、泗水旧治和淮海心腹,位于安徽的东北部和秦岭—淮河以北,属中国的北方地区,与鲁豫苏三省接壤,有着“四省通衢”之称;淮北市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盛产小麦,所辖区域以面食为主.可见,优质的小麦种植环境,充裕的面粉来源,传统的饮食习惯及通达的地理环境,无疑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1.2 淮北面塑材料调制方法及制作程序
淮北面塑材料调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先将面粉和糯米粉作为原材料在器皿中相互混合,再添加盐、糖、甘油及防腐、防霉、防干制剂,注入适量的开水,调和成团,待面团发酵一昼夜,压按成大约二厘米的厚饼,置于锅内蒸约半个小时,取出冷却至50 ℃左右,并分成数块,加入所需的颜料,趁热揉搓均匀,放于面塑盒内即可随时使用.
淮北面塑在制作方面,首先要精心地构思和设计面塑的大小和形态,并做到胸中有数,然后把调制好的面团从上至下、由里及外地进行手工捏塑,再通过竹刀、竹针、簪子等工具进行精雕细琢,并搭配与之相吻合的场景,如此一来,一尊面塑基本完成.
2 淮北面塑的派别
淮北面塑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主要由殷派面塑、赵派面塑和商派面塑三个流派组成,并分别被优选入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 殷派面塑
殷派面塑源于山东并流传于民间,迄今具有四百多年历史,且世代沿袭,后迁于安徽五河县境内发展,最终在20世纪中期定格于淮北市濉溪县.其艺术作品以区域文化和习俗传说为载体,来源广泛,丰富多彩,独具风格,是淮北民间老百姓热爱生活、反映生活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多年来一直受到淮北人民的认可和赞誉.
殷派面塑讲究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既注意生活体验,又致力于揣摩和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擅长塑造刀马旦等戏曲人物形象,极具写实特征.令人惋惜的是,殷派面塑尽管做到了绵延至今,但因当前戏曲艺术发展相对滞后,其所塑形象已不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一度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殷派面塑采取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应对方式,使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得以重新焕发生机,并在政府部门及非遗部门高度关注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2.2 赵派面塑
赵派面塑起源于清末的京津地区,曾一度受宠于宫廷,所选题材大多以戏剧人物为主.在光绪年间,赵派面塑艺人就曾进宫为清朝皇族制作面塑,并成为当时达官贵人的座上宾.当时,清朝皇族们以拥有一件赵氏祖上的面塑为骄傲,并成为他们之间流行的时尚“玩品”.后来,为躲避北方战乱,赵派面塑迁至中原大地,并辗转于上海和南京从艺,其间受近现代美术影响,其风格趋于写实,成为南派面塑的一面旗帜.
当前,赵派面塑既传承了传统的面塑技艺,又融入了现当代艺术精髓,擅长传统人物、动物塑造及中西人物漫塑.其作品不仅涵盖了三国人物、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钟馗、达摩等人物,还包括外国名人与政要.赵派面塑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传神、色彩考究、造型生动、小中见大,给人以粗犷豪放的感觉,耐人寻味,所塑的十二生肖和花鸟鱼虫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以说,赵派面塑融汇古今,贯通中外,达到了取古人之所精、借今人之所长的境地.
2.3 商派面塑
在安徽淮北有一商姓人家,祖祖辈辈从事面塑,到商远平已是第六代传人[2].商派面塑起源于淮北本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淮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颇具地方特色.其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且独具风格,非常适合随身携带、随手把玩.
如今,在区域、时代和市场的影响下,商派面塑被不断赋予本土民俗文化的色彩,多反映本区域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其制作工艺更为复杂,所塑形象惟妙惟肖,达到了“巧手塑百态,指尖演春秋”的艺术高度,多次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和收藏.此外,商派面塑正逐步走进社会及大中小学课堂,其技艺对青少年及儿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大.
3 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
3.1 独具匠心
淮北面塑在造型上大多讲究气韵流畅、生动朴实,既注重展现物象的精妙细节,又能把握神情特点,具有鬼斧神工般的艺术表现力,完美地体现了当地人民祈福纳祥及追求真、善、美的心理诉求.另外,淮北面塑着色考究,在未改变传统配色方式基础上,施之于水彩、油墨等颜料加以调配,同时又不断融入现代色彩的搭配理念,给人以鲜艳明快、亮丽和谐、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更难得的是,淮北面塑做工精美、工序繁多、配料多样,其中所仿效的象牙、珊瑚、翡翠等质地的工艺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淮北面塑原料、材质及配方日趋完善、成熟,具有细腻、柔韧性好和不易反弹的特点;所用材料可塑性强、形式多样,使其作品耐干裂、结实且抗摔磨;加之不断改进防腐蚀、霉变及防蛀、变形、变色技术,其作品易存且更为久远.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还独创性地在原料里加入珠光粉,并选用玻璃、塑料等简单材料制作场景面塑.
3.2 借物言情
淮北面塑常用借物言情的方式来传递情感,以此体现本地人们的民俗心理和人文情怀.如以鱼、莲组合谐音意味着“连年有余”,以红枣的形状代表早生贵子,以家禽、家畜的形象寓意着财产和富足,鸳鸯之间的搭配表示“夫妻恩爱”.不仅如此,淮北面塑常以元宝、下山虎、瓜果表达生活美满、吉祥丰收的祈愿;以宗教人物和神话故事预示对极乐世界的希冀,以及对无忧无虑现实世界的期盼;以孔雀戏牡丹、龙凤呈祥、喜鹊登枝、蝴蝶恋花象征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不胜枚举.具体来说,在包括淮北在内的北方很多地区,青年男女订婚时,男方送予女方面鹿、面桃去体现他们朴素的祈愿,女方则回赠男方蝴蝶、佛手、鸳鸯等面塑形象,以此表达美好的向往和虔诚的祝福.
3.3 民俗特质
淮北面塑与本地居民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早先,每逢各传统节日、新房落成及婚丧嫁娶等民俗盛典,各家各户都大显身手,竭尽其聪明才智,通过擀、挑、剪、压、扭、捏等制作手法,辅之以蒸、炸、烙、烤等工序.最终,那些大小不等的面团奇迹般地变成了令人垂涎的食品及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如此做法,其一,可以展示面塑制作者的心灵手巧和高超技艺;其二,可以表达对宾客的热情、尊重和敬仰.此外,在淮北及中国的很多地区,春节期间需将蒸制完好的面塑制品摆于先人的灵位前端,以表达求吉纳祥的愿望和对先辈的缅怀之情.可以说,淮北面塑既来源于民俗活动,又是民俗心理的直接体现,是淮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题材广泛、技艺精湛
淮北面塑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既包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楼阁、历史人物和外国友人,又兼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及各项民俗活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淮北面塑还能根据题材所需随手取材,善于运用诸如“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面塑制作原理,以及“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面塑制作法则,达成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另外,淮北面塑技艺娴熟、精湛干练,捏、揉、碾、挑如行云流水,动作连贯,轻松自如.在人物塑造时,只见艺人把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滚、掀,再用竹刀、竹针、剪、簪等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那些面团则快速地被塑成了人物的躯干和五官,随后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各种各样的面塑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3.5 稚拙朴实
北方居民一直具有制作面塑的传统,以此作为节日面点和待客的食品,抑或是先人贡品及日常交往的赠品.由于古往今来“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故以“主内的”劳动妇女技艺较为出色,她们多以家庭为单位,口耳相传,世代沿袭,以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技艺最为高超.然而,就这些家庭妇女的技艺而言,较之于“面塑世家”的职业艺人则必然有些许差距.令人惊叹的是,正是这些女性“稚嫩”且“业余”的面塑制品,却有着别样的变形夸张的艺术趣味,并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美感.不仅如此,这些“从群众中来”的面塑制作者具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创作方式大胆张扬,她们多采用斑斓多姿的色彩搭配及稚拙纯真的制作手法,所塑作品富含情感、数量庞大,且多给人以稚拙、敦厚、朴实的视觉体验.可以说,这些富有乡土气息又饱含诚挚情感的面塑制品,无疑是淮北面塑文化的有益补充,且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淮北面塑的多元价值
4.1 文化价值
淮北面塑饱满圆润、敦厚质朴、世代相传,形象化地表达了本土人们的民俗心理和民俗情感,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多年来,淮北面塑历经沧桑、丰富多样,它既作为淮北民俗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又是淮北人民自然崇拜、宗教思想、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现.古人曾说“礼从宜、事从俗”,当某个区域人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岁时节令、礼仪活动等发生变化,当地的民俗文化理念亦会随之改变.淮北面塑也是如此,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那些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不仅被赋予了新的民俗文化内涵,而且与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交相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皖北文化景观,表达了人民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五谷丰登、幸福美满、爱国爱家的美好祈愿.
尤为重要的是,淮北面塑作为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为淮北的民俗学、美学、历史学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更是本地区乃至本省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相关学科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还始终贯穿和维系着皖北人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性,早已成为皖北乃至全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审美价值
淮北面塑气韵生动、精细传神、精益求精,令人爱不释手.其色彩缤纷、浓郁艳丽,予人亲切自然之感.面塑中的人物造型,既有场景气氛的营造、情节的刻画和主题的渲染烘托,又兼顾了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神情姿态;其动物造型则突出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审美趣味,舍弃了凶猛、恐怖的动物特征.这些姿态各异的面塑作品,非常符合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倾向,不断引发了他们视觉上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面塑中巧夺天工的技术手法、原汁原味的乡土情怀愈发耐人寻味.可以说,淮北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和质朴的心境.
4.3 教育价值
淮北面塑具有强烈的社会教育功用,它通过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风土人情的形象化传达,使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增加学养、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这一艺术形式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更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品质,故又被称为“立体的画作,无声的戏剧”.以孩子的教育为例,他们在欣赏面塑和学习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面塑形象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知识,又能进一步分清善恶、增加学养.恰如“淮北好人”张红运在淮北市社会福利中心教孩子们捏面塑时谈到,面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在学习捏面塑的同时,能够培养兴趣,提高艺术修养,对身心都有好处[3].
4.4 实用及收藏价值
淮北面塑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作为面点食品,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断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次,它又可作为庆贺节日、祈祷祭典、婚丧嫁娶、庆祝丰年等民俗活动的贡品,以及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的礼品,从古至今传达着人们求吉纳福的美好祝愿.面塑是一种吉祥文化的代表,它不仅以吉祥物的造型呈现出来,还传达了美好的寓意[4].不仅如此,淮北面塑艺术还是淮北民俗生活和文化积淀的艺术化再现,是雅俗共赏的民俗精品和文化符号,极具收藏价值.当前,随着面塑艺术加工制作工艺进一步成熟,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淮北面塑亦从街头的廉价小商品蜕变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及民俗内涵的高端藏品.
5 淮北面塑的传承和保护
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和新媒体、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市场化、商业化的驱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而被世代传承的淮北面塑艺术,现如今却成为“过时的”“无利可图”的民间技艺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进而日趋没落,传承难度较大.如此背景下,加强对淮北面塑的传承、保护,促其发展尤为重要.
5.1 创设和营造广泛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首先,加强淮北面塑艺术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知晓和热爱淮北面塑艺术的社会氛围,应用各种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地展示淮北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中小学、老年大学及各年龄层次的艺术兴趣学习机构,可以把淮北面塑作为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开发的有益补充,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员及学生对面塑学习的兴趣,使面塑艺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从而为面塑艺术的发展创设广泛的社会环境.
5.2 培养和储备优秀的面塑人才
由于面塑艺术一直被定性为民间手艺,其发展和传承途径大多依赖口传身授,致其传承范围非常狭窄,仅局限于师徒教授、祖辈相传.故此,淮北面塑应打破有碍面塑艺术发展的传授模式,广泛接纳有志于面塑学习的人员,增设面塑传承基地,建立面塑行业协会、开设面塑论坛,多渠道、多层面地为淮北面塑艺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更为有力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俗文化遗产.
5.3 拓展和创新面塑艺术的形式内容
为了传承和发展淮北面塑艺术,应在立足其传统与民俗性的基础上,对形式、内容及表现手法大胆创新,突出和彰显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其一,在艺术观念上,淮北面塑可借鉴现代雕塑的写意性表达,使之在简约中见泼辣、饱满中见夸张,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高端”文化;其二,内容和题材选取上,淮北面塑不能墨守成规,应捕捉和选取体现社会风尚、反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新鲜事物和风土人情,使之注入新的时代文化元素,凸显其新的时代气息;其三,在形式上,淮北面塑可运用浮雕的装饰美感,使之能够镶嵌悬挂,突出其装饰功用,彰显其纯朴与精美,同时,可借鉴陶瓷艺术视觉效果,使其作品更显得自然天成、玲珑剔透.
5.4 提升面塑艺术的经济效益
淮北面塑艺术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和民俗特质,是极具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其经济效益异常突出,有待发掘和应用.首先,扩大淮北面塑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会、手工艺品博览会,把淮北面塑推向市场,让市场认识、认可并接受淮北面塑艺术.其次,突出淮北面塑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通过旅游推介会、旅游景区展示,使琳琅满目的淮北面塑艺术更加彰显其旅游纪念意义.再次,借用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和快递系统建立商贸通路,盘活淮北面塑的销售途径.
6 结语
淮北面塑技艺精湛、世代相传、价值多元,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民间艺术.它通过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渲染与衬托,铸就了强烈且极具民俗意蕴的文化景观.同时,作为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淮北面塑不仅渲染了节日喜庆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还为淮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支扎根于民间传统艺术土壤、数代传承的艺术之花,经过不断地精心保护与开发利用,必能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永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