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版画集》中“诗与画”般的意境美
2021-11-29张盈盈
张盈盈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意境,意指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做出的主观判断,并产生相对应的情绪反应;境指的是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感受德彪西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发挥艺术想象力极为关键,在欣赏与演绎德彪西艺术作品时,需要充分调动想象力,体会德彪西应用音符塑造形象和画面的特点,感受德彪西在音乐中融汇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音乐之外的深层次内容.东方古国的王维在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而西方的德彪西则在音乐中融入了诗歌和绘画的元素,二人处在不同时代和国度,但同样采用音乐、诗歌、绘画的融合,表达对作品意境表现的重视.德彪西的音乐创作领域非常广泛,其中钢琴作品表现最为突出.在其很多钢琴作品之中,和弦结构通常弱化,从而表现出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意境,给人以朦胧和不易捉摸的感受,这种特点和印象派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版画集》则充分彰显了这一特点.德彪西的《版画集》创作始于1894年,完成于1903年,首演于1904年,作品将象征主义诗歌、印象派绘画以及东方印尼佳美兰音乐融为一体,对“诗与画”般的意境美进行探索,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研究价值.
1 德彪西主要钢琴作品和风格
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是法国20世纪音乐艺术的代表者之一,其在印象派与现代音乐创作方面的开创精神值得重视.德彪西本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又放浪形骸,奇装异服,酷爱收集东方艺术品,这些个性与行为不符合西方传统,但彰显出其个性的独树一帜,这样的个性植入于钢琴音乐创作方面,所显现的便是天才的创造力,使之可以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方面汲取营养,并在不同创作时期都有很大的突破.从1884年至1900年的第一阶段,德彪西虽尚未形成印象主义风格,但在法国传统美学及浪漫主义的影响之下,创作的《阿拉伯风格曲两首》及《贝加莫组曲》等,已经有了创新求变的意识,表现出了自身强烈的个性[2].从1901年至1909年的第二阶段,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开始走向成熟,著名的钢琴作品集《版画集》创作于这一阶段,此外,像《欢乐岛》《意象》《儿童园地》等也颇负盛名.同《意象》比较起来,《版画集》还未完全脱离具象性,可创作技法的新颖性已经非常值得关注.从1910年至1917年为第三阶段,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更显大师气度,在经历了战争与病痛之后,其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较之从前多了一些质朴与理性之感.
2 《版画集》的诞生及主要内容
德彪西的钢琴套曲《版画集》中包括《塔》《格拉纳达之夜》及《雨中花园》三首小曲,有音乐史专家赞誉这三首小曲确立了其印象派音乐作品的地位,属于德彪西的印象派技法里程碑之作,还有人将《版画集》称之为“听觉的风景”,其展现出的异国情调、奇妙风景等,一直以来为欣赏者所赞许.《塔》《格拉纳达之夜》及《雨中花园》这三首小曲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其中,第一首《塔》具有非常浓郁的神秘东方色彩,之所以使人产生这样的感受,大致源于五声音阶调式的灵活应用,还有四、五度平行和弦的恰当组合;而位于第二首的《格拉纳达之夜》,显然具有西班牙情怀,作者有意识地使用了西班牙哈巴涅拉舞曲节奏,用以说明夜色降临时,一位青年演唱动人小夜曲的场景;最后一首《雨中花园》的灵感来源于古老的法国民歌,是对雨中花园场景下孩子们烂漫形象的表现[3].从这三首作品中,能够看到创作者采取的描写性形式,这种描写性形式正可视为德彪西钢琴创作风格的突出表现,因而也可以认为《版画集》代表了德彪西钢琴艺术创作上的逐步成熟.作品里所出现的那些变换频繁又井然有序的力度符号,准确地表现了作品在音乐创作上的有关要素,并让意境自然融汇其中,欣赏与演奏时要进行逻辑性更强的推敲.比如《版画集》在音色上有明朗与暗淡变幻无常的特点,所以只有使用好三个踏板,使之相互交替,并运用深浅踏板,才能将印象派风格真正展现出来.
3 《版画集》的审美意象及东方情怀
3.1 审美意象
因为德彪西在印象主义音乐方面的巨大贡献,现在人们已经将其视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然而在当时,德彪西本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德彪西本人对这种评价不认同的原因:其一是由于德彪西的态度谦逊,其二确实是因为印象主义音乐无法完全概括德彪西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别是无法说明作品中所洋溢的审美取向,与其以印象主义概括,不如以意象主义概括德彪西音乐作品的风格,这是由于其作品几乎和意象主义的原则全部相符.意象主义有这样的观点:人类内心和自然界间有互相联通和互通感应的可能性,意象的存在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德彪西在审美意识方面显然赞同这种观点,所以可以视德彪西的作品为意象主义的代表作.在他的作品里,音乐并非人类意识的单纯符号,也非任人宰割的片段,音乐因其自律性而增加了体验感,对于自然和世界的即兴描绘,让音乐中的“自然”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是它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减弱了浮夸的音响渲染和磅礴的声音气势;二是以穷尽旋律的创作手法为支撑,意象起到了更明显的联系内心与自然的效果.在《版画集》中,几首作品都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看似分散的旋律、简练的织体同复杂的音色相统一,使人如同置身在王维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画意境之内.[4]比如:在《雨中花园》中,欣赏者似乎能够听到雨声,看到花园中的雨中景象;在《塔》一曲中,那高耸入云的塔,还有由此带来的梦幻般的联想,非常令人陶醉.
3.2 东方情怀
意象和东方两个词,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些对东方文化稍有了解的西方人,总是习惯地认为东方是意象的国度,东方文艺作品以意象为代表.西方人认可并赞许王维的诗画境界,认可并赞许李商隐的朦胧神秘.从这种思维习惯出发,德彪西的东方情怀,无疑让其作品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意象魅力.这种意象魅力,也被认为是其钢琴音乐里的王维“诗与画”般意境美的动力来源.19世纪之前,世界各国交通普遍不够发达,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受到地域上的阻碍,发展与演变受到限制,因此,早期的音乐作品极少有异国元素流露.在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与社会快速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各国艺术家因为交通的便利而热衷于游走在异国他乡,并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德彪西曾经广泛接触各民族音乐,并从中受到较大的启发,其中尤以东方音乐对他的启发最为明显[5].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在1889—1890年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音乐艺术汇聚一堂,德彪西由此欣赏到东方音乐,并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印尼佳美兰音乐更是使其难以忘怀,从其《版画集》中的第一首《塔》,可以体会到突出意象的东方音乐对德彪西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在调式、调性与和声曲式方面,更重要的是音乐的神秘性、细腻性被德彪西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塔》非常具有东方的意象式神韵,其中的七和弦及五声音阶音程,让小曲的旋律如处云中雾里,既清新又不失秀美,全曲不同结构形态五声调式回环往复,尤其是被视为“神秘和弦”的音,其来源是把五声音阶进行叠置,这样的创作技巧此前在法国并不多见.此外,以大二度音乐结构为主体的听觉音响,用于对寺院内钟声的描绘,也非常具有东方意象意味.五声音阶与空五度、空四度平行和弦连续结合应用,也有助于东方寺庙中既空灵又显神秘气氛的烘托.
4 《版画集》中“诗与画”般意境美的阐释
德彪西在其具有东方意象式特点的音乐中融入了绘画和诗歌的元素,与我国唐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可谓不同时空的知音.
4.1 绘画性的阐释
虽然绘画属于视觉的艺术形式,而音乐属于听觉的艺术形式,但毫无疑问的是,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风格转变,均和绘画史上的风格转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比如印象派画家强调对创作题材的变革,主张从画室中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再以精细的笔触对特定的气氛、闪烁的色彩进行渲染,从而表现出朦胧的自我感觉.德彪西在青年时期与印象派创作者接触广泛,并受其美学思想与创作观念影响,从中汲取了大量音乐创作灵感,这种音乐创作灵感同创作者对意象主义的欣赏和理解相结合,最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思路与音乐风格,简而言之,他的这种音乐风格便可首先以绘画性来概括.正如前面所说,《版画集》兼具审美意象与东方情怀,从作品的标题分析,其实已经能够把作品与绘画产生联想,若再重新审视作品所描述的对象就会发现,德彪西与一些印象派画家一样,均对自然的风景怀有极深厚感情,像风、雨、云、雾,等等,皆可入于作品之中,作品用曲式结构的模糊、和声的色彩化形式,给欣赏者以朦胧画境感受,这是其绘画性的基本特点.在《塔》里面,德彪西利用自身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力,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之塔,极具东方特色的五声调式,再加上色彩性的和声,烘托了那些流动的音符,在进入欣赏者耳中时是朦胧有韵味的声音,而欣赏者眼前仿佛出现了烟雾萦绕的古城.与此类似,在《格拉纳达之夜》这首小曲里,德彪西将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和风格进行了改编应用,并采取相对独特的音乐织体,用于体现格拉纳达之夜——作者所想象的场景,在这场景中有迷人的景色、有热情的人们、有丰盛的宴会,这些无一例外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而像《雨中花园》之中所采取的分解和弦则具有延绵不断的意味,非常好地表达出了由飒飒小雨至风雨交加再到雨过天晴的整个过程,音乐之中极富色彩变化.德彪西以节奏的快慢和音响、音色的变化,充满想象力地生动描绘了各种光线色彩.
《版画集》中所呈现的创作理念和绘画的基本原理不谋而合,德彪西仿佛是一位音乐领域的绘画大师,他将用眼睛捕捉到的色调与光线,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他的音乐又与绘画有不同之处,即绘画不管画面如何丰富,也只能截取自然中的某一具体场景、某一固定瞬间,但是在音乐中,其广度与深度都被放大.例如在《雨中花园》中,一幅接一幅的瞬间画面,被音乐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产生了宛如连环画般的艺术效果,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尤其在音乐语言应用方面,德彪西既使之呈现自然界的风、雨、阳光,也使之呈现人们在自然景观之中的内心情感,即或紧张、或愉悦的多重心态,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效果,这种交融是绘画性的,而在绘画性的基础上,又有了物我相融的诗性特点.
4.2 诗歌性的阐释
在19世纪后期的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它后来对欧美各国也有很深的影响.在象征主义流派中,很多作家都关注到了语言的韵律问题,像斯特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魏伦(Verlaine)、兰波(Rimbaud)等都是如此,这些作家能够注意到语言声韵,并利用作品的单纯声音与节奏,产生一种瞬间意境,可谓艺术手法的创新之举,其间的象征与暗示,突出的是诗歌作品的审美特质,与这种审美特质比较起来,题材的价值似乎减弱了很多.以德彪西《版画集》为代表的意象主义音乐,在各种音乐门类中,是最不以清晰轮廓见长的,因而也最富于暗示性.这和象征主义诗歌具有相似之处,通过象征主义文学作品,《版画集》找到了与诗歌的结合点,德彪西也有了更加明确的音乐风格发展方向,即以更为新颖的音乐语言,对内心诗意感受进行描绘,对复杂情绪进行阐述.
德彪西在那种朦胧模糊的意境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与向往,并创造了一些新的音乐表达形式,这些形式在诗歌中是暗示、是比喻、也是结构的边缘模糊,而在《版画集》中,与此相对应的音乐语言正在成熟,乐句的零碎短小,力度的层次渐变,音乐组合的细致考究,和声的多种变化,让本来便和文字、语言有较大差别的音乐,显现出神秘韵味、暧昧情趣.在《版画集》中还能够看到:与象征主义诗歌类似,德彪西对于想象的运用非常重视,且提出了明确的以象征和暗示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观点,在其中的《雨中花园》小曲里面,22~24小节以狂风大作为描写对象,为了突出表现效果,作者在织体中融入双音,增加了音响的浓厚感受,而右手分解和弦音型交替于上行及下行中,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花草树木在狂风下的模样,此意象表现又和人们内心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相互映衬,真正产生了此前只有诗歌才能产生的艺术效果.另外,同样在《雨中花园》小曲里面,126~129小节分解和弦从低到高,音量弱、强、弱、强的变化,是天气变化的象征,也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象征,这种象征是诗歌的艺术特色,被作者移植于音乐之中,使其作品的标题——版画集被形象地阐释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5 总结
《版画集》是德彪西最具印象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在《塔》中,德彪西从1889年世界博览会的东方展览中汲取灵感,用极为敏锐的艺术表现力,把西方人思维中的东方古建筑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格拉纳达之夜》中,哈巴涅拉舞曲节奏下,他用独特音乐织体展现出了夜色之迷人、宴会之丰富和人民翩翩起舞之情绪;在《雨中花园》中,持续的分解和弦,让欣赏者明晰地感受到天气阴晴的变化.德彪西把光线、色彩以节奏快慢、音色变化的形式来表现,其成熟的技法、丰富的想象,提高了《版画集》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