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
2021-11-29张荣容张成贺中昱丁小艳
文/张荣容 张成 贺中昱 丁小艳*
智慧医疗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数字医疗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与物联网、移动通信,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技术高度关联。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智慧医院的建设与运营对当前医学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信息是指基于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信息的确认和识别,使用大量信息资源和工具来解决问题技术和能力[1]。相较其他高校,医学类院校人才的课业较为繁重,医学人才的培训过程信息课程开设偏少,而医学信息检索与有效利用不仅是医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还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技能之一。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人才培养框架中加强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内某高职类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试图了解医学人才目前接受健康信息和培训评估的动机、方法、能力,以便为随后的培训信息与培训改革提供参考材料[2]。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20年5至6月,对某校18级全日制医学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90份,以教师课堂内发放、学生匿名填写当场回收方式进行。医学专业设置包括:护理(205例)、检验(105例)、临床(60例)、药学(120例)。
(二)内容
依托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的独立调查表。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由李克特五级量表组成的单选题(5-1分别表示完全一致、一致、不确定、不一致、完全不一致)和多选题构成。量表克朗巴哈系数α系数(cronbach’s)为0.894。
(三)统计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医学信息获取、自我评价、课程评价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对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490名在校二年级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年龄范围为19岁~22岁,性别为男生183人(37.3%),女生307人(62.7%)。
(二)信息素养不同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对于不同的信息素养参数,医学专业人才的性别和专业在得分上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但是,不同维度之间诸如来源、是否使用信息技术等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培训过程以及去图书馆的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来自城市专业人才在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方面的得分要比来自农村的得分较高,而来自信息技术选修课的人才和经常出勤的人才在四个方面的得分要高于获得这些得分的学生。不参加课程(具体见表1)。
表1 信息素养不同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x±s,分)
(三)医学生获取医学信息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医学院专业人才获得培训信息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师指导,满足考试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项目申报要求;获取信息的地方主要是宿舍和教室、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信息媒体主要是计算机、手机和纸质文件。研究发现,最常用的获取医学信息的方法是传统的教科书和搜索引擎,而最常用的中文文献数据库是中国知网,英文文献数据库主要采用PubMed。
就获取医学信息的主要目的而言,与护理及药学专业相比,检验和临床专业的人才获取信息在主动学习和项目申报上的比例更高(P<0.05);就医学信息获取途径而言,使用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上,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检索健康信息的自我评估能力方面,被调查者在搜索引擎评分中得分最高,这表明被调查者在遇到问题以及使用中文和英文的能力评估时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的可能性更高,中英文数据集中在3至2分内。
三、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在高职类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信息中,考试得分总分为(56.02±4.15)分,量表的总分为26分~143分,低于均分。因此,本次调查对象的医学信息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就不同维度而言,信息意识得分为(12.03±3.65)分、信息知识为(9.96±2.24)分、信息技能(18.05±4.78)分、信息道德(15.05±3.34)分;这四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而言均处于较低水平。
单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1)。所谓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资源、网络和计算机有关的知识[2];信息技能是指信息的收集,科学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信息以及创新信息的能力。就某种程度而言,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与学生的家庭资源及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关联,城市生源的学生相较农村学生在接触新奇事物上更具途径,因此,信息知识要比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好,家庭资源相对更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知识的能力,为获得信息技能打下更好的基础。
调查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的学生与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在知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方面的得分要高于未参加过课程且不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学生。所谓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是否能自觉、主动地获取和选择信息资源以供自己使用的主动性。这是医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总体得分很低,表明高等教育中的医学生仍然对当前的信息社会不敏感,对主动利用信息时代知识来创造有利于自身的价值产物缺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在智慧医疗大环境下的就业能力产生着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有效利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和图书馆,对提高医学生的信息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尽管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的引入,我国各类学校逐步重视与普及信息素养教育,但不少院校仍简单地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信息素养教育,而单纯地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类课程来等同于推行了信息素养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素养认知上的局限和狭隘。
当前,高职类医学专业人才获取医学信息仍以完成课程作业或考试为主要目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被动型学习现状,他们缺乏寻求医疗信息等相关知识和培训的热情和主动性。所以,在健康信息素养教学中,有必要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认识,使他们能积极获得专业知识,提升其信息检索与应用的技能训练,使人才洞悉医学信息素养对职业发展的意义,推动他们主动借助文献信息检索和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