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访福建省尚飞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耿

2021-11-29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

文/林萍姗

陈耿,中国民营企业家,2014年作为企业家代表团成员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盟;2017年荣获“福建省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慈善企业家”称号;2019年获“第十七届新时代中国经济优秀人物”殊荣。陈耿创办的福建省尚飞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飞)经过18年的悉心打造,成为在亚、非洲拥有13家工厂的跨国集团公司,拥有员工17200人,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为首屈一指的户外服装供应商,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海外,走向世界。2010年,尚飞获得德国欧图集团颁发的“零投诉供应商”“单款数量最大的供应商”荣誉;2012年尚飞作为中国制造百强入选CCTV发布的国家宣传片《中国制造》;随后从全球供应商的激烈角逐中胜出,先后成为伦敦奥运会和英联邦运动会的指定制造商;成为福建省“百千”二产企业;2019年荣获“中国经济(行业)十大领军企业”称号。

陈耿(右一)向前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夫妇介绍制衣厂有关情况

许多人不知道,在福州市观风亭街6号恒力金融中心的12-13层,有着一家令前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饶有兴趣的企业,他在2017年结束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专程来此视察;这家企业制造的服饰曾为英国首相约翰逊(原伦敦市长)所穿着,是伦敦奥运会的指定制造商;它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在越南、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孟加拉等沿线国家投资兴建成衣厂和纺织产业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与发展,让更多国家的人民穿上了“中国制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视野与在细分市场做隐形冠军的能力。

它就是尚飞制衣,匠心织造十八载,用质量与态度争做“品牌老店”。

在逆境中逐渐壮大的民营企业

尚飞的创始人陈耿,出生于1970年,是福建福州人。1992年,陈耿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毕业后,进入福建省珠宝进出口公司工作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外贸经验,在该领域小有名气,曾获“福建省十佳外贸业务员”称号。因机缘巧合,陈耿受邀与友人合作,开始涉足服装领域。从零做起,对陈耿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产品如何定位、如何获得第一个客户、如何壮大团队等都是他要面对的现实。福州当地主要是工装产业集群,只做贴布革等工装及最基础的压胶服,款式简单、工艺简陋,户外服装制造处于较低水平,同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差距。既然在同质化竞争中没有优势,那么,避开与当地同行巨头的正面竞争,探索适合于户外极端气候的功能性服饰,进军更有附加值的市场,开拓一片“蓝海”,成为陈耿努力的方向。

高端户外服装制造不仅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而且对配套产业和工人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陈耿面临的挑战是推动上游原辅料企业和劳动力共同成长,实现产业升级。而创业之初的陈耿,没有经济实力聘请优秀的设计师,也没有现成成熟的工厂合作,技术上的突破全靠技术干部查阅资料,学习国外先进工艺,展开“头脑风暴”,取长补短,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获取新客户最有效的渠道是参加广交会。初创企业争取广交会“入场券”十分艰难,尚飞投入大量资金依托外贸公司才争取到小摊位。广交会是尚飞将“中国制造”送出国门的第一步,在很短时间里超越了不少同行。

经过五年的拼搏,正当尚飞在这片“蓝海”取得不错成绩时,遇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老客户订单下滑,展会的客户流量锐减,业务一度颓靡。陈耿没有慌张,果断转回国内市场,开始和国内客户的合作,同时入驻ALIBABA国际站,通过电商平台展示产品,吸引客户询价、下单,在全公司上下联动共同努力、共克时艰的情况下,熬过艰难的一年,次年即出现转机,第三年实现了70%的增长。

2012年前后,美元汇率从6.8滑落至6出头,重创外贸企业,尚飞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过集体协商,陈耿决定和银行锁定汇率以减少损失,尚飞成为福州首家和银行“锁定外汇”的企业,收获了良好的成效,挺过了难关。

经历过逆境的洗礼,尚飞在供应链、市场、人才和资金方面的积累为自身奠定了强大的发展基础。相较于同行,尚飞以其更稳健、更扎实的方式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尚飞对外展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广交会,经常带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亮相于更多发达国家的展会。为了贴近客户,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尚飞在欧洲、美洲建立了销售公司,以开拓市场、跟进服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尚飞已成长为有实力、有名气、有底气的跨国布局制造性企业。

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愁用工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渐渐稀缺,陈耿不得不考虑用合适的方式降低劳动力成本,以维持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陈耿开始关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与加工成本较国内低,且劳动力充足,发展空间更大;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部分地区的贫困居民,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养家糊口,产业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于是,自2016年起,陈耿开始在国外陆续投资办厂。

“我们非洲的工厂外面,常常围着许多当地人,他们非常渴望来工厂上班。我们没有岗位空缺,暂时也没有招工计划,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来学绣花,通过绣花获得一些收入作为生活补贴。他们的绣花工艺品较为粗糙,不适合销售,给他们发工资纯粹想帮助他们但又不想助长不劳而获的想法。他们非常感谢我们,圣诞节纷纷送来感恩卡,上面写着:‘谢谢中国人,我的妈妈不会饿肚子了。’‘谢谢,我的孩子有书包了。’‘谢谢工厂,我们家的房子不会漏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非洲办厂造福了许多人,这种成就感让我感受到这份事业的使命与意义。”

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的一件事令陈耿愈发感触:善良是有回报的。一天,欧洲客户来非洲工厂参观,看到了绣花作品,听陈耿讲了其中的故事,颇为感动,决定采购这些绣花工艺品,要求在他所采购的户外服装的每个包装袋里都夹一个绣花工艺品和一张卡片,写着:“我们也能为非洲做点事情”。一段“绣花”的故事,带动了一系列公益之举,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外的善举很好地展现了大国风范。非洲办厂,一方面带动了尚飞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大程度地改进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尤其使当地女性的家庭地位攀升,甚至成为家里重要的乃至唯一的经济支柱,点亮了其人生与家庭的希望。

产品的生命力在于经得起检验的产品质量,尚飞一直将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线。发展至今,在不断转型与完善下,尚飞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管控体系和全球布局的生产基地。各国生产基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最高端、最复杂的产品在越南生产;主流市场、需快速反应的产品在中国生产;量大的基础款式在非洲生产……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及梯度式、全品类的供货能力,尚飞直指行业顶峰。

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

作为跨国布局的制造性企业,尚飞的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原材料来自中国,加工生产由国内外工厂共同联动,产品的检验与管控由福州总部统筹把关,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的市场。在外贸领域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后,尚飞掉头开拓国内市场。2012年,陈耿创立中国户外运动服饰品牌“33000f t”,将外销款式针对中国人的特点与喜好进行改良,以相对低成本的电商领域作为突破口,进军中国市场。

陈耿坚持以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与中科院、闽江学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其团队研发的GEO系列功能性面料品牌,在2018年获得国际权威大奖。2019年,陈耿为前往南极的科研探险队提供适合-110℃环境穿着的服装,助力项目的完成。虽然国内户外服饰领域的市场呈上升趋势,但是国人对于户外活动的热情与了解远不如发达国家户外爱好者:外国人酷爱户外活动,会为徒步、骑行、钓鱼、登山等分别购置合适的服饰,从而享受其合适的功能;却只有极少数国人会为不同户外活动选择相应功能的服饰。陈耿希望通过媒介的宣传,让国人关注功能性服饰特有的穿着体验及其在不同场景下对人体的保护功能。他赞助了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地球之极》,展示了“侣行”夫妇穿着“33000ft”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探险的经历,间接地加深国人对户外功能性服饰的了解。

滑雪服、冲锋衣、雨衣、休闲棉衣、抓绒夹克、软壳夹克、战术服等都是尚飞独具风格的产品。其研发设计的背包软壳夹克,兼顾功能性与便利性:夹克后背加一块大孔网眼布,脱下夹克、翻转衣服,就可以将夹克塞到这个网布形成的收纳袋中,变成背包,且可以同时收纳其他物品,解放双手;轻旅薄棉夹克,其帽子处延伸出眼罩,后领处设有挂环可固定颈枕,前方配备大袋鼠袋可放随身物品,方便远行的旅客拥有更好的旅行体验;体感转向灯机车服,适合作为外卖员、快递员、养路工等的工作服,可通过身体角度的变化及手部动作启动后背的转向灯,也可根据需要启动适合的警示灯带,以保障骑行安全。最值得一提的是为“侣行”夫妇的南极探险队设计的服装是以号称“改变世界的十大神奇材料”之一的气凝胶作为中间层制作而成的,具有极低导热性、超强抗寒及疏水性,在恶劣环境下可以展现非常卓越的性能。此外,其采用的轻薄、360°超弹、可再生涂层面料使夹克透气舒适有弹力,让运动更轻量、无负担,也利于环境保护。

“我们已经发展至有能力接受智能制造、量体裁衣的高端定制。例如,特种兵对服饰有极高的要求,丛林作战需防大雨、透气、防蚊虫,不同部位分别有耐磨、防烫、隔热,乃至防弹、防刺、防割的需求,当对方将复杂的要求传达给我们,我们根据不同部位的特殊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材料,为其定制服饰。功能性来源于面料的特性,我们做研发要倒推到面料纤维的研发上,与院校合作,加强改良。”高端定制要求高、成本高,集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尚飞将品质牢牢坚守,口碑流传至世界各地,影响力深远,外国客户越来越认可“中国制造”。

有温度、有态度的企业文化

尚飞最为特色的是其“军队、学校、家庭”的企业文化:“军队”,即如军队般严苛的执行力与流程管控,公司精心打造流程,员工必须按照流程和时效办事,不得偏移;“学校”,即设有各项培训机制,如在工作上保持着一对一“传帮带”的模式,公司为每名新人配备一名师父,师父在工作上对新人倾囊以授、在生活上关心新人,新人出师前的业绩会全额叠加计入师父本人的业绩,相应地如果新人没有成才或出现工作失误,师父也要承担全责。新人出师后永远不会成为师父的上级,但可以裂变出新的团队,这样既保证了新人的培养,又保障了师父的地位;“家庭”,即人性化的公司氛围,公司配备厨房、健身房、图书角、滑滑梯、攀岩墙,乃至哺乳室,冰箱、微波炉、咖啡机、跑步机、体感游戏机、桌上足球等,设施应有尽有,为员工营造强烈的归属感。员工请假、迟到只要理由真实、不影响工作且保持联络畅通,均能获批带薪假期。员工工资不分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无论产假、病假还是疫情等特殊时期,不管公司订单处于旺季还是淡季,均全额发放工资。

“我或许没有能力为社会做很大的贡献,但是我要为我的员工负责,只要进了企业这个门,就要把员工管理好、照顾好。”陈耿告诉记者,公司的一名员工几年前因严重肝硬化丧失了正常工作能力,在家休养,公司每年派人到她家为她庆生、邀请她来公司与大家一起过年节,并持续发放全额工资长达数年,直到她去世。正因为公司把员工当亲人,员工为公司效力的心更加坚定。公司善待了员工,员工带着这份爱更加热情地对待客户,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更强。

在尚飞,员工也可以有“老板梦”,这是陈耿制定的“内部创业”制度:有些外地员工有理想、也有管理能力,公司会支持其回到家乡办厂,成为集团下属子工厂。缺乏启动资金的,公司可以借贷,也能优先得到公司的订单扶持;公司往往会占其工厂20%以上股份,如果经营出现亏损,公司的股份先亏。这些措施都变相地为员工的子公司提供保障,让他们创业之路不担忧。得益于“内部创业”制度,如今尚飞已有不少员工实现了“老板梦”。这些案例也成为了激励其他员工奋斗的动力,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陈耿自身热爱运动,他深刻体会到运动能为一个人带来活力,也能为一个企业带来激情,但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宅、鲜少运动,体质越来越差,因此,他把员工运动列为综合评估的一个方面。陈耿将公司所有员工跨部门组建运动能力相当的八个运动队,每年通过票选确定四个项目进行比拼;通过激烈的竞争,全年积分前三名的队伍能获得年度奖金,最后一名则要在尾牙晚会上表演以运动为主题的节目。为了保持在前期比赛项目中落后队伍的积极性,还设置了倒数第三名的奖项。次年则根据前一年度的队伍排位重新打散分队,每年循环。十多年下来,员工运动已成为尚飞的传统,不同部门之间的同事借运动的机会走得越来越近,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司上下更有团体感。

除此之外,公司设有工会、读书会及羽毛球、瑜伽、骑行、跑步、爵士舞等俱乐部,最大限度地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让员工在沟通、分享、学习之中成长。公司倡导“感恩”文化,鼓励员工以“感恩卡”的方式对同事表达谢意,每个季度进行统计,制作“爱心星”光荣榜,公布收到感恩卡最多的六位人员名单并摘录部分感恩卡内容以及他们的获奖感言。“我不认为我与员工是雇佣关系,我们共同做着一份有意义的事业,共同享受着公司的强大带给我们的好处,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时,我们也义不容辞。”

陈耿也曾在哈佛大学为商学院的研究生作题为“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演讲,将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与外国学生分享、探讨,从而碰撞出中西方管理经验的火花。

“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使命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陈耿正在欧洲出差。随着“居家度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陈耿了解到国内对防护服的迫切需求。临时转产对于尚飞而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相比企业的利益,全国人民的安危更令陈耿牵肠挂肚。

“防护鞋服上那道蓝色胶条的密封工艺,正是我们功能性服装的防水工艺。我们也有一部分老员工留在福州过年,可以组织起来。无论任何方式,生产成品也好,提供设备也好,提供技术培训也好,只要我们帮得上忙,我们就全员出动。”陈耿借助原有的供货商渠道调集物料时,接到工信部领导指示,福州肺科医院需要鞋套以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陈耿立刻安排工厂开发鞋套。结束欧洲工作行程后,陈耿回到国内直接指挥,三天内完成了研发、调料和生产,把第一批隔离鞋套送至肺科医院。此后,陈耿要求改造车间取得一类医疗用品的资质,同时撤下生产线上的外销服装订单、理顺生产,将隔离鞋套、隔离服送往海内外的抗疫前线。尚飞作为福州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第一批应援抗疫一线的企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全体员工的使命感、爱国情怀,以及奉献精神。

“那段时期对于我们而言特别艰难,无纺布、密封条翻倍涨价,我每天一门心思想着哪里可以买到这些材料,甚至通宵抢购。口罩的供应、工作位的距离、消毒设施的配备、员工的着装、伙食和安全问题等都要考虑细致、周到;转产做新产品初期,产量不高,工价与加班费大幅提高……所有的困难一拥而上,我们过得很苦,但是该做的事一件不能落下,亏损再多也要把任务先完成。好在我们坚持住了,产能也稳定了,顺利地复工复产,成为整个工业区第一盏亮起来的灯。”

虽然在转产的过程中持续亏损,且疫情也对尚飞外贸业务影响极大,但是陈耿坚持不裁员、不减薪,外国员工因为疫情无法开展业务,他也仍旧不打折扣地发放了高额薪酬。对员工的承诺、给员工的保障,陈耿从来不会马虎与食言。

国内的疫情趋于稳定,国外的疫情愈演愈烈,尚飞的工厂遍布不同的国家,陈耿还是放心不下—国外员工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口罩供应是否充足、疫苗接种是否安排等,都是他的牵挂。除了为国内的疫情贡献力量、反哺社会,陈耿也为非洲人民捐赠了口罩和防护服,为他们送去困难时期“最珍贵的礼物”。

疫情时期的甘于奉献只是陈耿公益事迹中的冰山一角。多年来,陈耿在公益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只要得知哪里需要帮助,他都会立刻伸出援手。他参与福建慈善总会组织的“精准教育扶贫助学”、红十字会组织的困难儿童救助,以及民间自发的公益活动;他为深山里的学校建设图书馆、捐赠大量图书,为畲乡孩子提供运动服装,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提供长期助学帮助……

陈耿也常常同他的女儿分享自己的创业理念与公益理念,灌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等大智慧,让她明白善良的意义与社会责任,让这份大爱能够传承,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让社会更和谐,有更多真善美的传递。

如今,陈耿让越来越多国家的人穿上了“中国制造”,在宣扬善与爱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力量。尚飞,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在未来,随着跨境电商的推进,“中国制造”还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企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大国使命筑造大国精神,陈耿在路上,尚飞在争赢未来。

福建省医保中心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

近日,福建省医保中心收到了共青团福建省委颁发的“2021-2023年省级青年文明号”奖牌,这是继“全国医疗保障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福建省工人(五一)先锋号”“福建省最美家庭”“省直机关巾帼文明岗”“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总)支部”后获得的又一项荣誉。

福建省医保中心主要承担省直、中央直属驻榕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基金管理和支付等服务工作;受委托承担全省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指导工作。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7名,其中党团员共24名,35岁以下员工29名,是一支高活力、高素质、高效率的专业化队伍。中心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活动载体,紧紧围绕“真情服务民生,奉献书写青春”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口号,引导深入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将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整体规划,贯穿于医保经办窗口建设和队伍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打造流程便捷、办理高效、环境温馨、服务优质的医保经办服务品牌。

医疗保障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途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用心打造这个朝气蓬勃的青春集体,不断提升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福建省医保中心 陈琳)

福建省医保中心党支部书记上党课

近日,福建省医保中心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张勇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党课从党章的概念、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性入手,回顾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章制定以及十八次修改的历程,深入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新《党章》的十大修改的主要内容。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其演变的历史是完善的历史,是我们党从弱小组织走向成熟大党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

随后,部分党员代表就学习新《党章》心得体会进行了研讨交流。党员代表们表示,党章的每一次修改,都凝聚着党的智慧和心血,凝结着党的丰富实践探索,蕴含着对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昭示着党的前进方向。学习《党章》的演变史,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福建省医保中心 施敏兰)

龙岩医保窗口开展线上学习培训促提升

为提高窗口经办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水平,龙岩市医保中心多措并举,从今年8月起采取周周学、月月考、人人参与授课的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

由于窗口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时长,不可能在上班时间召集全体窗口员工业务学习,下班后经常性集中学习也不大现实。为缓解工学矛盾,龙岩医保窗口采用腾讯会议或强国会议等现代手段,让职工茶余饭后在家中接受学习和培训。每周培训一个主题,每月底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了解培训效果和掌握程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除前台窗口人员外,每名干部职工都要准备一个授课主题,人人参与,促进职工对自己的授课主题学深研透。

通过定期线上学习和培训,龙岩医保窗口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高涨,业务能力和办件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龙岩市医保中心 邱鹏芳)

福建省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精准就业帮扶工作

福建省通过四项举措,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精准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开展数据监测。依托实名制数据库对全省43万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情况实时监测,督促工作进展。二是实施动态清零。对新增有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及时提供针对性帮扶,促进就业创业。全省累计帮扶153544人实现就业,66597人成功培训。三是组织专项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间断为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推送岗位信息,搭建就业供需桥梁,202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306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44482人。四是开发公岗兜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脱贫人口予以安置,减少返贫风险。

(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龙岩市“四举措”推动就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龙岩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四项措施,积极推动就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夯实数据摸清底数,精准推送服务民生。以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实时动态更新已脱贫人员就业帮扶台账。与移动通信商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招聘会、培训、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信息即时传达至脱贫人员、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二是探索“以面带点”新模式,鼓励“家门口”就业。永定区富鑫达电子扶贫车间在城区各社区小巷及周边乡镇设立了13个加工点,不限时间、不限区域、不限场地、不限年龄、不限文化水平,以灵活就业形式吸纳638名各类群体人员就业,其中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重点群体171人、贫困人员14人。

三是支持新业态领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聚焦当前新业态、新产业需求,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依托电子培训券,积极推行“定向式”“集中式”“线上线下结合”培训,新业态领域共培训145人,发放补贴资金9.1万元。

四是打造人才聚集载体,储备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以龙岩市人力资源超市为载体,搭建人才聚集平台,重点打造零工和家政服务市场,加强对城乡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开展“爱在闽西成就未来”人社局长为招聘代言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实现企业用工心不慌,劳动者留岩就业有保障。加大高校毕业生“十个一批”扩岗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留岩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端人才支撑。截至发稿时,龙岩市人力资源超市汇聚上万条人才信息,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9场,近0.8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龙岩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泰宁县“三心”服务,助企缓解用工难

为了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题,泰宁县实行三项举措。

一是摸排底数,供需“明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充分发挥基层人社平台力量,宣传引导有就业意愿的村民进行求职登记,建立摸排台账,实时动态跟踪,适时推送岗位。

二是多维招聘,服务“暖心”。通过线上、线上招聘、直播带岗、与省外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务协作关等形式,充实泰宁县劳动力市场。目前共举办线上、线下14场招聘会,参会企业114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068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0余人。

三是全力贴补,提振“信心”。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0.28万元、困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52.53万元,惠及企业6家,稳定职工8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笔700万元,贴息50.08万元,创业带动就业88人。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
英媒:北京决心重新塑造“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