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9李娜孙睿彭馨瑶
文/李娜 孙睿 彭馨瑶
独居老人是指长期单独生活且不与自己的子女、配偶、亲属等一起居住的老人。独居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身边无人照料,使养老机构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探讨养老机构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了解养老机构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笔者随机选取徐州市吉山老年公寓的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0岁以上;1人居住且入住时间大于6个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独自或在帮助下完整回答问卷的所有问题[1]。
(二)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老年公寓的独居老人现场填写,填写完成后,由专人负责收集。共发放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94%。年龄:59岁至88岁,平均78.8岁;学历:小学及以下8例(53%),初中5例(33.3%),高中/中专2例(13%),大专及以上0例(0%);身体健康:患有慢性病8例(53.3%),相对健康2例(13%),瘫痪5例(33.3%);子女个数:拥有一个子女的4例(26.7%),两个的2例(13%),三个及以上的9例(60%)。
(三)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年龄、性别、学历、选择机构养老原因、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子女看望频率、退休前职业、经济状况。本研究对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独居老人的性别、学历、年龄、养育子女数量等。
2.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
本研究用于渺编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该量表考虑了我国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共有20道题,测评分数越高代表独居老人的心理状态越好[2]。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8.0进行全过程统计。—x±s代表计量资料,统计样本t。检验水准均取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一)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15名机构独居老人SWB得分在8分—44分,平均(26.40±13.083)分,正性因子得分(10.47±5.909)分,负性因子得分(8.07±7.514)分。其中幸福感高的老人5例(33.3%),幸福感中等的老人7例(46.7%),幸福感低的老人3例(20%)。
(二)养老机构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15名机构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自评得分在23分—56分,平均(41.87±12.264)分,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是:适应(7.33±1.952)分、认知(17.60±5.026)分、人际(3.67±1.915)分、性格(10.93±2.604)分、情绪(25.20±3.299)分。其中,存在重度心理问题者6例(40%),中度心理问题者1例(6.7%),轻度心理问题者3例(20%),无心理问题者5例(33.3%)。
(三)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的影响因素
以一般资料中8项为因子,其中SWB、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子女个数对机构独居老人SWB、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的单因素分析/(—x±S)
以SWB、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身体状况(患有一般疾病=1),患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2,相对健康=3)、子女个数(无子女=0,一个=1,两个=2,三个及以上=3)以及心理健康各维度为自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对养老机构内部独居老人SWB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一)讨论
在养老机构中,独居老人SWB处于中等水平,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目前,大多数学者对机构独居老人的研究主要都从生活处境、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等方面出发,较少关注心理层面。经调查发现,访谈的15名老人SWB得分(26.40±13.083)分;养老机构中老人的SWB水平中等,但我们仍需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原因是入院独居老人入住后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身体存在健康问题、无法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以及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差等[3]。
(二)养老机构独居老人SWB的影响因素分析
1.身体健康状况
这项调查显示,仅有13.33%的老人身体相对健康;高达86.67%的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身体相对健康的老人更加热爱生活,集中表现在:积极回应访问者所提的问题、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与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身体相对较差的老人则对生活消极对待。养老机构应更加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其不良情绪,尤其注意遇到突发事件的老人,帮助其正视现状。
2.情绪
情绪会对机构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的老人SWB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一位被访者说:“公家拆了我的房子,钱还没给全呢,这我都不着急,早晚都会给。我不想因为这个让自己不开心。”这位老人在访谈过程中并未有负面情绪的表现,而另一位被访者则因为自己的子女周末没来看自己,就郁闷伤心。在访谈过程中,总是向我们诉说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多次提及儿子上个周末没有来看望自己。该机构的工作人员补充说,这几天饭都没吃好,除了睡觉和吃饭时间,一直坐在门口看她的儿子有没有来,看起来十分悲伤。由此可见,负面情绪会大大降低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为此,机构应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定期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如有必要,请专业人士介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3.认知
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老化主要表现在智力和记忆两方面。鲍尔特斯和威利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设想,即“老年人智力可塑性”的观点。该理论认为,老年人的智力可以塑造和提高。为此,养老机构可以根据这一理论,通过训练提高老人的智力水平,呼吁老人多参与各类有益的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对于记忆能力的训练,则需要养老机构采取措施,多做脑力活动,延缓记忆力的下降。这些措施都会对提高独居老人的SWB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性格
积极向上的性格对老人的SWB有正向的作用。研究数据表明,豁达开朗的独居老人负性因子更低。对自身生活满足度较高的被访者大多是乐观的状态,他们大多不在意未来的状况,认为活在当下更为重要,对生活中诸如丧偶和身体状况变差等问题,具备良好的接受能力。为此,养老机构应关注老人在机构内的精神状况,可定期对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干预,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也要组织多种多样化的娱乐活动,给独居老人更多的人际交往和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老人的负向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四、结语
随着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机构养老越来越成为大众的养老选择,政府要增加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加强养老制度的保障建设。机构自身应建立与需求相匹配的多级护理服务体系,随时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进行增权赋能,丰富老人的机构生活,从而提高老人的SWB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