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诗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8彭建琦
彭建琦
摘要: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蕴含了我国历代先贤丰富的精神内涵、情感和理趣,其优秀的道德思想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方法借鉴。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经典古诗词中的精神内涵、高雅审美和高尚情操,探寻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共生的路径,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引言
古诗词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正确、艺术地运用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其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古诗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借助古诗文渲染传统文化氛围
有言道:“古诗文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了基因。”古诗文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引用古诗文,有利于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为例,该课中有一句摘自《周易》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名句是想告诉人们,只要宇宙不停止运转,人就应该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向前进步。类似该类含义的经典名句还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等,这些名言名句无一不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良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仁爱的崇高境界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名句,能够进一步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自信。
二、科学准备,适宜解读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全面查阅资料,把握好引文背景、完整上下文内容,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教材特点找到经典名句与教材教学的契合点。例如,在《家的意味》一课中,引入的经典名句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来源于《论语·学而》,其中,“孝”是指子女孝顺父母,“悌”即“弟”是弟弟敬爱兄长。孔子认为,人的根本在于“孝悌”,这样才能做到仁义,这也体现出了我国传承已久的孝亲敬长的优秀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把握了这句话的内涵,在课堂上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进行解读,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初中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应该对古诗文经典语句的讲解把握好一定尺度,因为该门课程不同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经典名句意义,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可以体会其内涵,了解其对于品德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
三、随机应变,捕捉古诗词应用时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主张,提示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捕捉时机。因此,我们应注意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将古诗词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应引导学生借助古诗词破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走出思维误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如《享受学习》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指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进行教学,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此,我引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探究“下笔如有神”体现出怎样的心情,“下笔如有神”又是如何做到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理解到学习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只有经历学习的辛苦,才能收获学习的香甜。这个环节借助古诗词生动地揭示了学习中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古诗词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功底,打破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
四、适度拓展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了许多经典故事,这些故事起到了凝聚民族文化的作用。教材引用的古诗文中,也都会有寓意深刻的故事,教师可以适度挖掘隐藏的小故事,并创设相应的情景,生动化、故事化、具体化教学内容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感悟到传统美德。以《深深浅浅的友谊》一课为例,教材中列出两种不同的友谊观念,一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另一种是“多个朋友多条路”,该课是以学生对友谊观的思考来开展。若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将这两个小故事的由来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小故事所表达的内涵,还能够使其领悟到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经受得住时间的验证的道理。古诗文能够流传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人生真理。这些真理若仅靠教师字面的解读,容易让其失去原有韵味,从而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如果能够适度拓展古诗文背后的小故事,用故事的方式呈现,以故事道真理,这往往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发认同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尤其是在各種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引领初中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思维理念与道德素养,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重视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入中国古诗词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教学成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古诗词内容,并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带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推进学生思想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68.
[2]祁军磊.切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培育新时代合格英才[J].中华少年,2020(10):189+192.
[3]孟庆刚.古诗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中华辞赋,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