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实验实施困境及改进措施
2021-11-28刘蓉蓉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操作活动,目的是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精神,告诉幼儿实践出真知,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积累。本文以幼儿园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沉与浮》为例,分析活动实施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幼儿实践活动开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实验操作;困境;解决措施
学前儿童科学领域的实践操作类活动,主要是在“做中学”教学理念引导下的集体活动。科学教育活动的多种组织形式中,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方式仍以集体活动为主,而科学领域的实践操作活动有饲养、种植等,但集体活动中,以实验操作类活动运用的最多。该类型的活动过程较为简单,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或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操作过程、教师引导、活动时间等因素影响,该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困境,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究,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一、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设计
实验操作类活动是幼儿综合运用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学习科学中运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渗透了科学教育本领域中的不同活动类型,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科学教育集体活动《沉与浮》为例。采用观察法,重点从活动过程了解其在具体实施中的困境,以便能更好的实施该类活动。
(2)材料准备
木球、橡胶球、铁球、玻璃球等,并提出几种球类物体的大小、材质、轻重和软硬程度等相关问题。教师将幼儿按照不同的小组排好座位,分发给他们活动将要使用的材料——不同种类的小球,并都用小塑料袋装着。活动开始前,幼儿小组所在的桌子上已经有老师提前放好的其他材料:包括塑料垫板、盛好实验用水的小水盆。
(3)提出假设
教师让幼儿依据手中的实验材料,猜想哪些小球在水中会浮起来、哪些小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并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猜测,将结果记录在小黑板上。
(4)验证假设
教师让幼儿分小组做实验,并抽选了几个小组的代表,说出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将实验后的结果总结在小黑板的右侧做好记录,让幼儿清楚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些材料是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材料是不可以的。
二、活动实施的困境及改进措施
(1)活动项目材料投放顺序不当
在教师提出问题进入活动之时,小水盆等部分材料已经放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了,导致活动还未进行,幼儿已经开始玩水。教师在分发小球材料的过程中,拿到小球后的幼儿,还未听完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就已经将球放入水中,开始了探索,并有水溅出。这就需要下次在进行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时,一定注意材料发放的先后顺序,避免幼儿被别的事物所吸引
(2)活动材料的选择不够合理
桌子上选择了塑料垫板,防止实验操作过程中水盆里的水洒在桌子上。但一是垫板太小,未能覆盖整个桌面,依然有水洒在桌子上。二是垫板是平的,教师分发袋装小球后,幼儿自行将小球拿出,放在垫板上,好多幼兒的小球从垫板上滑落至地上,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以及有些幼儿因为滑落后的小球混淆,相互之间起争执。开始实验后在进行小球的发放,防治幼儿出现上述情况,或追逐打闹现象,同时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规范,保证课堂纪律。
(3)活动延伸缺乏深度
实验操作类活动可以做较多的渗透性延伸活动。活动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幼儿回家将实验活动告诉爸妈,锻炼幼儿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力。实验操作类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一次活动并不是终点,而仅是幼儿操作能力提升的起点或引子,通过活动延伸部分,去拓展无限的空间,实现教学目标。亦可以延伸至相同的科学领域:使用其他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依然用这些物体放在不同的水中、探究沉下去的物体能不能浮起来、浮起来的物体能不能让它沉下去等等。
(4)师幼互动缺乏有效性
教师按照预先设定的活动步骤,让幼儿先猜想哪些小球能浮起来、哪些能沉下去,幼儿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水中玩弄小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师幼互动缺乏有效性,幼儿不能真正理解教师的要求。且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较为严厉,学生有些畏惧感,不能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幼儿的动手操作可以体现在无危险性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实验材料的准备,水盆中加水、收取材料等都可以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过程,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即可,动手操作的过程还给幼儿,不要干预太多。活动中应当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为中心,在探索中学会知识,站在伙伴的立场上与幼儿讨论问题。
4 总结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实验操作类活动在科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并渗透着在他不同类型的活动。活动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活动实施来体现,开展有效的科学领域实验操作类活动,教师的问题应具有目的性、启发性、操作性,并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延伸部分也应注重结合实际,让幼儿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晓花.浅谈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J].快乐阅读.2013(31)
[2]许琼华.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幼儿教育.2016(Z1)
个人简介:刘蓉蓉,(1982.7-)女,山西长治人,现任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北关幼儿园,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