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圪梁梁》的前世今生

2021-11-28高定存

山西文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保德阿宝琳娜

1. 唱入经典行列

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

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

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长着十样样草,

十样样那个看见妹妹你九样样好;

妹妹你在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

看中了那个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这一首出自黄土高坡的民歌,多年来刮风一般唱响于塞北江南,久盛不衰。无论是成名的歌星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只要唱民歌,几乎没有不选这首歌的。

这首歌最初的名字叫《那是个谁》。杨仲青、王向荣、石占明、谭晶等歌手演唱时用的是原名,后来龚琳娜、阿宝、王二妮、云飞、高保利以及更多歌手演唱时,歌名叫成了《圪梁梁》。现在上网输入“圪梁梁”三个字,成串的演唱者云集而来,不可胜数。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这首歌在各类大赛上唱,在电影、电视剧里唱,在京城五彩缤纷的舞台上唱,在穷乡僻壤的土摊子上唱,也在一些吆三喝四的酒场上唱,直唱得和《走西口》《兰花花》《想亲亲》《黄河船夫曲》等经典民歌站到了一处。唱得多,演化出了各种版本,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对唱、多人组合唱,还有钢琴独奏,甚至华阴老腔一班人也在那里敲锣打梆子连吼带唱。近些年又被改编为广场舞曲,大妈们在圪梁梁上翩翩起舞。

演唱几十年,众歌手似乎感觉最初的三段不过瘾,不足以表达那一种百折千回萦系难解的情与爱,不足以释放歌者的满腔激情,于是一边唱,一边再不断即兴添加歌词,扩展到了四段、五段、六段,回环往复,咏叹不已。

国内传唱之余,《圪梁梁》也唱到了国外。2010年1月30日,“中国陕北民歌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在金色大厅举行,中外歌唱家演唱了十七首民歌:《东方红》《走西口》《赶牲灵》《南泥湾》《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黄河船夫曲》 《九曲秧歌黄河阵》 《秋收》《兰花花》《翻身道情》《三十里铺》《五哥放羊》《兄妹开荒》《圪梁梁》《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黄土高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据《华商报》报道,这十七首民歌是二十余位专家历时半年,从八千多首民歌中反复筛选而来。八千选十七,真可谓披沙拣金,《圪梁梁》入选,难能可贵。

2012年12月15日和18日,《2012聆听中国·德国柏林——波兰华沙陕北民歌音乐会》先后在波兰国家剧院和德国柏林UDK音乐厅举行,一共演唱演奏了《兰花花》《圪梁梁》《走西口》《五哥放羊》《三十里铺》《黄河船夫曲》等十五首民歌,《圪梁梁》由德国男高音歌唱家罗伯特·切斯演唱,轰动一时。

《圪梁梁》大众喜欢,雅俗共赏,魅力何在?有专家这样点评:“ 《圪梁梁》堪称信天游的代表作品之一。整首歌的情趣在于:它把刻骨铭心的恋情唱得那么自如达观和潇洒飘逸,让人觉得就连圪梁、山坡、草和沟都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我的家乡保德县,举凡会哼哼两句的人,都能扯开嗓子吼唱一番“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我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仔细聆听这首歌,但觉蓝天高远,山梁起伏,阳光热烈而明快,人站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之上,心胸辽阔。“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脱口而出,仿佛一只大鸟猛然从怀中扑出,腾空而起,径直飞到了沟对面的蓝天里;“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大鸟几经盘旋,然后从高空翩然而下,徐徐落在了圪梁梁上妹妹的怀中。只有两句,也只需两句,就完成了一个曲折优美的回环,一腔恋情就大胆热烈地表白了出来。

时光飞逝,青春易老,人生旅途上,大都曾遇到过要命的二妹妹或者大哥哥,但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也未能表白……这首歌能勾起人的种种回忆,唱出深藏在心底的那一种无限思恋。

歌者如云,听众如雨,从国内唱到国外,但却很少有人考究这首歌的出处与身世。人们或将其说成是山西民歌,或将其说成是河曲民歌,更多时候列为陕北民歌。一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位新疆女歌手还将其选定为长治民歌。

诞生地不甚明确,诞生时间更是模糊。2020年播出电视连续剧《西口情》,说的是民国年间山西人走西口的故事,里面也有人扯着嗓子在唱“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让人听得满心沧桑,以为这是当年走西口的人在唱,以为这首民歌也像走西口一般古老。

虽然从词曲来看,《那是个谁》很像是一首古老的民歌,但事实上这歌并不古老,到2021年春天,刚好四十岁。

2. 诞生在春天里

这首歌诞生于1981年春天,保德县文化馆的窑洞内,作者是三位保德人。

那是一个让人无比怀念的年代。冰河解冻,春潮奔涌,天空高远而又明亮,大地上万事万物都迸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所有的人都仿佛年轻了许多,世界也仿佛年轻了许多。所谓岁月如歌,说的就该是那样的年代。

1981年开春,忻州(当时叫忻县)地区文化局通知,要举办民间艺术调演。县文化局长信心满满地說,咱保德自古是民歌之乡,不拿奖说不过去,这一次调演要保证二等奖,力争一等奖。

文化局长所提保二争一的目标毫不过分。保德县坐落于黄土高原腹部,紧紧依偎着黄河,人类活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民歌与劳动形影相随,与劳苦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上千年来,黄土地上的庄稼长了一茬又一茬,民歌唱了一代又一代,唱成了一条汪洋恣肆的河流。直到20世纪50年代,保德县的山坡梁峁上依然民歌飘扬,唱不断头。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歌曲大行其道,民歌被列为毒草,从此销声十几年。

此番调演,节目要求自编自导自演。演员不用愁,民歌之乡,前面走出过军旅歌唱家马玉涛,后面跟着能登区县舞台的人也有一大串。但只有演员不行,需要编写新民歌,这个任务落到了文化馆音乐组长周培梧的身上。

周培梧那一年三十二岁,已在文化馆工作多年,精通曲谱,浑身音乐细胞。前些年为县里编配莺歌燕舞学大寨、四老汉批林批孔批宋江之类的节目,嘴里哼,手里写,立马可就。更难得的是,他能演奏十来种乐器,二胡、扬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子、笛子、小号、圆号之类,拿在手中好似耍玩具,甚至还会吹笙。1986年,他为二炮文工团一位词作家的《梦儿晾在绳绳上》谱曲,获得全国作曲二等奖,此为后话。

周培梧从县化肥厂找来了杨仲青、杨仲阔,兄弟二人都是化肥厂工人。杨家人人爱唱歌,兄弟姊妹七个都有一副好嗓子,其中杨仲青和妹妹杨爱珍已经小有名气。1980年,兄妹二人同时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民间音乐汇演,杨爱珍以一曲《我瞭哥哥到五寨》获得二等奖,杨仲青以《周总理永远活在咱心中》获得一等奖。此番要从地区拿奖牌,主力还是杨家军。

三个人凑到一块,算是创作组。几番切磋,分别为几位参演歌手量身打造了歌曲。杨爱珍唱《姑娘爱着一个人》《春忙歌》,杨仲阔和另一位女演员唱《对了》,其他演员的歌曲有《打夯号子》《送夫郎》《机械化生产就是好》《越思越想妹妹好》等。给杨仲青先写好一首《自古恩爱靠心诚》,但调子太低,试唱几遍,感觉实在是浪费了杨仲青高亢激越的好嗓子,大家都不满意。

春日里的一个下午,三个人又聚在县文化馆的窑洞内,重新琢磨。要为杨仲青打造一首能拿到奖牌的歌。

写一首什么样的歌,一时困住了三个年轻人。周培梧回忆说,当时想过好几种题材,感觉都使不上劲。歌唱粉碎“四人帮”,已经唱了好几年,唱过无数遍,好词都让人唱遍了,丝毫不新鲜,即使杨仲青有再好的嗓子,也很难唱回一块奖牌来。歌唱领袖人物,前一年杨仲青已经编唱过《周总理永远活在咱心中》,而且也得了奖,炒旧饭显然也不行。唱农业大丰收莺歌燕舞形势好,老掉牙的东西,人们肯定不喜见。说来想去,三个人把思路集中到了情歌上。保德县是民歌之乡,六十年代初文化局的人曾下乡采风,收集回上千首民歌,有三分之二是情歌。大家都清楚,爱情最能打动人,是民歌的永恒主题,而且有老情歌做参照,写起来也容易一些。

杨仲青回忆说,倘若在前几年,我们绝不敢往情歌上想。曾几何时,情歌被定为淫词滥调,饱受批判。但此时已经是1981年,思想解放,文艺界新歌旧戏一齐发,爱情已不是禁区。电影《庐山恋》已上映一年多,收音机里也常能听到一些爱情歌曲,而且头一年省文艺汇演时,忻州地区选送节目就有《想亲亲》《哥哥我也看见妹子好》等民歌。我们三个人反复讨论,觉得解放思想,创作一首新的情歌,应该不犯忌。

主题确定以后,先找曲调。杨仲阔盘点脑子里存储的众多民歌,想起了保德县南部乡村流传的一首,歌词记不确切,但有两句曲调高低跳跃,很让人喜欢。心里想着,嘴上就哼哼了出来。杨仲阔哼完上一句,周培梧眼睛一亮,立马就接出了第二句,要的就是这个调调!三个人哼哼几遍,加工修饰一番,两句完整的曲谱就形成了。信天游格式,回环往复,两句即可。周培梧提笔将曲谱记到纸上,然后再编词。

保德县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人出门不是下沟就是上坡,两眼望出去全是一道道的山梁。三个人一番斟酌,就从眼前的山梁梁唱起,于是就有了头两句:

“对坝坝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

第一段唱出了妹妹,第二段自然就说妹妹如何之好,用民歌最常用的比兴手法:

“那山上长着十样样草,十样样看见妹妹你九样样好。”

第三段回头再与第一段呼应:

“妹妹你在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也就只是招一招手,比较含蓄。

填好词以后,周培梧敲起扬琴,杨仲青试唱。周培梧说,这里有一个高八度跳跃,仲青你能驾驭了吗?杨仲青胸脯一挺,放开嗓子唱起来,窑洞立刻变成了一只大音箱。虽然是高八度跳跃,但嗓子绰绰有余,歌与人简直就是绝配。

从下午四点开始编歌,三个人兴奋投入,不觉间已到夜里十一点多。一遍又一遍低哼高唱,惊得隔壁的创作组长高晋汾睡不着,走过来观看。杨仲青给高晋汾唱两遍,高晋汾说这首歌确实是好,歌名叫什么?三个人说,刚写完,还没有名字,你给取一个吧。高晋汾看了两遍歌词,略一沉吟,说就叫《那是个谁》吧。三个人觉得不错,于是歌名就正式定为了《那是个谁》。

歌曲写完,三个人感觉完美,但还是决定不署名,只写保德民歌。周培梧回忆说,没有署名的原因,一来是版权意识淡薄,当时无论成果大小,首先得突出集体,不能表现个人;二来是怕万一以后形势有变化,再来一个什么运动,歌曲被定为不健康甚至是毒草,我们三个也好有个躲闪。

第二天将这首歌报与文化局长审查,局长认为不错,尤其对不署名,只标注为保德民歌颇为赞赏,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万一以后形势有变化,歌曲有闪失,咱们也都有个退路。

3. 从舞台到影视

赴地区调演之前,先在县城窑洞式的大礼堂内试演。杨仲青登台,一声“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穿云裂石。“妹妹”二字一落下,礼堂里的掌声就压倒了过门伴奏聲。演出大获成功,一位县领导观看以后说,歌词特别好,演唱时最好给咱打上字幕。

这首歌中有两个保德方言,“对坝坝”和“圪梁梁”,前者是对面的意思,后者是山梁的意思,唱成叠字,增加了一种亲切感。特别是“对坝坝”三个字,唱出来清脆响亮,阳刚之气十足。后来有的歌手怕观众听不明白,将“对坝坝”唱成了“对面面”,效果就大打折扣,远不及“对坝坝”有味道。

时隔四十年,杨仲阔至今还保存着赴地区参赛的歌单,铅字打印,在八首新民歌之前,还有一段《前言》:

为了挖掘、整理我县民间艺术和迎接地区调研,我们在县委的重视支持下,派专人深入到农村、厂矿对流行的传统节目(对唱、山歌、曲艺等)进行了采访、录音和整理,我们对有益健康的曲调和唱词尽量保留,在具体的演唱风格上仍保持原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多加批评指导。

另外,我们这次演唱的节目,仅是所整理的一小部分,通过这次调演向兄弟县学习,取长补短,在现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让更多的民间艺术之花盛开我县。

前言写得小心翼翼,特别指出参赛节目来源于民间,回避了新编,也是为防批判而留好的一条退路。

1981年4月,全区民间文艺调演拉开大幕,保德代表队一共带去八首歌。杨仲青登台,一声“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震惊四座,“二妹妹”余音未落,剧院就响起了大浪般的掌声。这首歌曲调热烈明快,歌词看似直白,却又余味无穷,让观众耳目一新,加上杨仲青激越嘹亮的嗓音,彻底征服了观众和评委,拿下了一等奖。地区文化局长在总结会上说,这次调演小县胜过大县,最出彩的是保德县,送来了好作品,好演员。

民间艺术调演大获成功,《山西歌声》1981年第五期刊登了调演剧照,其中有保德代表队的两幅,杨仲阔至今还保存着这本杂志。随后不久,地区文化局正式将《那是个谁》列为新民歌,给杨仲青颁发了“新民歌演唱歌手”的命名书。

获奖之后,《那是个谁》又代表忻州地区参加全省汇演。演出气氛和县区一样热烈,观众赞赏,专家好评,赢得满堂彩。演出结束后,山西广播电台又特别录制了一回杨仲青的演唱。

随着连续获奖,杨仲青在全省的名气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就有人来邀请演出,《那是个谁》也成了他的拿手节目,逢演必唱。

198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咱们的退伍兵》,剧本出自山西老作家马峰和孙谦之手,讲的是退伍战士方二虎带领众乡亲共同致富的故事。拍摄地选在山西沁源县,导演慧眼识英才,邀请了杨家兄妹来唱插曲。杨爱珍唱了片头曲《菜园小曲》,杨仲青唱了《那是个谁》。这首歌被安排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了两遍,歌词都是三段。这次插曲很重要,是《那是个谁》最早的影像资料,为后来认定歌曲原创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咱们的退伍兵》先后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特别奖、第九届电影百花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配角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等。随着电影上映,插曲《那是个谁》也传遍了全国。

同年8月,太原电视台拍摄音乐专题片《歌乡行》,来保德县住了三天,拍摄录制了由杨仲青、杨爱珍和另外几位民歌手演唱的六首民歌,《那是个谁》列在主要位置。这部专题片获得了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1986年,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编纂出版《山西民歌300首》,收入了《那是个谁》,但没有标注作者,只写了“保德”二字,这是 《那是个谁》首次正式出版。

这一年春天,杨仲青从县化肥厂调任县文化馆副馆长。同年12月,杨仲青和杨爱珍代表山西省参加由文化部和广电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杨爱珍以一曲《走西口》获得声乐大奖,杨仲青以民歌《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获得声乐二等奖。兄妹同时获奖,轰动一时,地区和县里都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

1987年10月,杨仲青和杨爱珍随山西省民间艺术团访问日本,首次将《那是个谁》唱到了国外。只是日本人把“二妹妹”直接翻译成了“第二个妹妹”,不准确,费好大功夫才解释清楚。

九十年代,《那是个谁》与众多的陕北民歌并肩而行,传唱于全国各地。杨仲青说,看到自己创作的歌曲火起来,我们三个人十分高兴。但很多时候,歌曲被冠以“陕北民歌”“河曲民歌”,又让我们有些失落,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领走一般,心里揣了一块病。

4.  歌名变为《圪梁梁》

2004年,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播出,剧中龚琳娜演唱了五首民歌,其中就有《那是个谁》。歌词略有改动,第二段变为“东山上那个点灯呀西山上那个明,一马马的那个平川呀瞭不见个人”。当时只是唱了歌,未标注歌名。后来龚琳娜在很多演唱会上唱这首歌,报幕时用了《圪梁梁》这个名字。自此以后,这首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圪梁梁》。

随着《血色浪漫》的热播和龚琳娜在各地演唱,《圪梁梁》插上翅膀,再度飞快流传开来,演唱者也越来越多。有的歌手在演唱时即兴二度创作,歌词出现了大同小异的几种版本。

龚琳娜早先听过杨仲青的歌,也知道他在八十年代获过不少奖。《血色浪漫》上映两年后,当她得知自己经常唱的《圪梁梁》是杨仲青原创,就越发敬重这位晋西北民歌手。

2007年元月4日,龚琳娜在榆林参加完一场演出后,与同伴程琴驱车二百多公里,颠簸近四个小时,专程来保德看望杨仲青。这一天杨仲青正好下乡,在离县城二十多里的天桥村辅导排练节目。龚琳娜又赶到了天桥村。

杨仲青深情地回忆说,当时榆林到保德的公路很不好走,山高路远,天寒地冻,龚琳娜还怀着一个大肚子,专程来保德看我,让我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让村文艺队员为龚琳娜演唱原版二人台《走西口》,龚琳娜听得掉下了泪。随后,我请龚琳娜演唱《血色浪漫》里的《走西口》,龚丽娜毫不推辞,很投入地唱了起来。我们在场的人也都流下了眼泪。当晚,龚琳娜和程琴就在天桥村一户农家歇息。

第二天,龚琳娜将自己的一张光盘赠与杨仲青,上面写道:“亲爱的杨老师,天桥村一见,非常有缘,祝福您永远年轻!龚琳娜2007年元月5日”。杨仲青请村民做了土豆细粉条回赠,然后拥抱握别。

第二年,龚琳娜到延安大学参加民歌创新研讨会,特意邀请杨仲青和杨爱珍前往。龚琳娜给延安大学的同学介绍说,这就是创作《圪梁梁》的杨老师。以后几年,杨仲青和龚琳娜还在演出中几次相遇,切磋交流民歌艺术,甚为投缘。

200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龚琳娜接受特邀,从德国回到上海,演唱了《血色浪漫》中的《圪梁梁》《房前大路》《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 《妹妹心里只有你一个》《走西口》五首曲目,其交响乐配器及改编由龚琳娜的先生德国作曲家老锣编配,这次演出规模宏大,影响甚广。

和龚琳娜同期,把《圪梁梁》唱响亮的还有很多人,其中阿宝名气最大。

阿宝于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获得铜奖。2005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阿宝》,收录《圪梁梁》《想亲亲》《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十首民歌。同年10月,阿宝获得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轰动歌坛。

2007年1月,阿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再唱西北风》个人演唱会,共唱18首歌,開场第一首便是《圪梁梁》,演绎得无比精彩。这大概是《圪梁梁》首次唱进人民大会堂。

2007年左右,杨仲青接触网络,开始在网上演播民歌,主要阵地是《陕北论坛》。坛里聚集着一大群民歌手和民歌爱好者,演唱讨论,切磋交流。网上活动尚觉不过瘾,又在榆林、绥德、延安等地举行过几次大聚会,杨仲青一场不落参加,受到陕北歌迷的热捧。

网上歌声引起了音乐制作人郭乃庆的关注,他先与杨仲青取得联系,随后将杨仲青的歌推荐给阿宝。阿宝听过以后认为唱得好,特别是《圪梁梁》《三天的路程两天到》《想亲亲想在心眼上》等几首,不但把握得准确,而且还有创新。

2009年8月的一天,阿宝和郭乃庆在五台山参加完一场演唱会,专程来保德拜访杨仲青。阿宝说杨老师是老前辈,早在八十年代就获得过全国大奖,听过杨老师唱的不少民歌,很受启发,今天特意来拜访。

杨仲青祝贺阿宝获得“星光大道”总冠军,说在电视上看了阿宝的很多演唱,唱得好。阿宝讲述了他的一系列演出活动,然后谦虚地请杨老师指教。

杨仲青说,“星光大道”上演唱得很不错,把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唱红了全国。今天你称我杨老师,那老师也就不客气,给你提点意见。坦诚地说,你的唱法陕北人不大认可,咱们晋北人也不大认可,《山丹丹开花》是很喜庆的一首歌,但你演唱时,高音有余,喜庆不足,这首歌不管唱多高,喜庆气氛不能丢。当然,我这只是个人看法,你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

阿宝听完,点头说杨老师说得很好,全面接受。

杨仲青把自己的两盘盒式磁带赠与阿宝,又详细讲述了《那是个谁》的创作过程,还把收藏的《山西民歌三百首》等资料展示出来,让阿宝拍照。阿宝说,《圪梁梁》唱过无数遍,今天才确切知道是杨老师的作品,这是此行的又一大收获。

临别,阿宝取出他从五台山获得的一尊精美小铜鼎,说先前无数遍唱过杨老师的歌,今番又听了杨老师的指教,十分感谢,这尊铜鼎赠与老师,以作留念。

拜访过杨仲青之后,阿宝演唱《圪梁梁》更上一层楼,制作第四张个人音乐专辑《农业重金属》时,再次收入新唱的《圪梁梁》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次在《圪梁梁》后面郑重地写上了作者:杨仲青、杨仲阔、周培梧。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也唱得比第一张专辑柔美喜庆了许多。

5. 版权之争

《那是个谁》诞生之时,出于诸多原因,作者未曾署名。犹如一个孩子出世,没有说清父母亲是谁。后来随着歌曲四处传唱,越来越火,就有一些人抢着出来认领,要将这流浪的孩子收归到自己门下。

原创之争最先起于黄河对岸的府谷县。1986年,府谷县一位业余歌手参加全省民歌选拔赛,演唱《那是个谁》,给贴上了“府谷民歌”的标签。此后,这首歌逐渐在陕北传唱,神木人说是神木民歌,佳县人说是佳县民歌,榆林人说是榆林民歌,嚷嚷一段以后,人们笼统将其列为了陕北民歌。

杨仲青说,自己创作的歌曲被说成是陕北民歌,已经很无奈,深感当年没有署名是一件失策之事,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人将词曲略微改动一半句,就署上了他们的名字,造下了一地混乱。

写此文时,笔者上网搜索,《圪梁梁》名下的作者还有“词飞林、曲贺艺白秉权”“菅保憨作词作曲”“作词作曲冯晓泉”“作词周晓明作曲李凯稠 ”等一大串。这些作者有的是将原曲谱改动几个音符,有的是给编配了一下乐器,就堂而皇之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除此之外,《圪梁梁》还与陕北作家刘成章先生形成了“撞车”。刘先生也创作过一首《圪梁梁》,其具体情节,刘先生曾先后两次发文讲述。第一次是2013年1月24日在博客上发表《范琳琳演唱的拙作<圪梁梁>》;第二次是2015年06月12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圪梁梁》。《圪梁梁》一文三千余字,里面这样写道:

“时间到了1987年。一天,作曲家王建民到我家来找我,兴冲冲地给我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民歌曲子,那曲子没有名字,只有一节词:‘对面畔畔那圪梁梁上站着一个谁,那就是那要命的二妹妹。我立时被这一节陕北信天游式的歌词感染了。我立时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

“……不久,歌词写出来了:

山畔畔的那圪梁梁上站着一个谁

那就是勾你心魂的二妹妹。

山畔畔的那圪梁梁上十样样草,

十样样看见你九样样好。

二妹妹在这圪梁梁上掏呀掏小蒜,

逗的个三哥哥直朝这搭儿看。

二妹妹在这圪梁梁上摆呀一摆手,

逗的个三哥哥犁地忘了吆牛。

二妹妹在这圪梁梁上站成树一棵,

逗的个三哥哥手里出不了活。

三哥哥你实受呀实在实受,

为什么到如今还不开口。

快快到这圪梁梁上砍上两摞摞柴,

咱二人一人一摞背回来。”

“稿子交给王建民,王建民既精熟于信天游,又才华横溢,他的曲子谱得又快又好。作曲家常宇宏又以他的生花之笔为它和声编配,使之大为增色。接下来由陕西歌舞剧院的女歌手董华唱,杨巧唱,雷安宏唱。陕歌去北京演出的时候,雷安宏也唱了它。人们都感到了满耳的清新。

紧接着,這首歌被《上海歌声》发表,被评上1988年全国广播新歌征集评奖创作奖,被早已号称我国民歌歌后的部队女歌手范琳琳演唱,又先后由陕西音像出版社和延边音像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雷安宏和范琳琳演唱的盒式磁带。”

在文章的最后,刘先生有些委屈地写道: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看见我们这首《圪梁梁》的民间先祖,即‘山畔畔那圪梁梁上站着一个谁,那就是要命的二妹妹那一民歌,还有着两三句歌词,但它也冠上了我所命下的《圪梁梁》这样的名字,甚至它的里边也夹杂上了我写的《圪梁梁》中的一些句子。我还看见众多男男女女的歌手,如阿宝呀,王二妮呀,云飞呀,刘艺、王世清呀,等等等等,他们都此起彼伏地唱着许多不同版本的《圪梁梁》,而那些《圪梁梁》里也都不同程度地浸渗着我的一些心血。当这个时候,我感到我和我们的黄土地以及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完全融在一起了。我多次独自悄悄地想:是他们当年给我馈赠了一节歌词,给了我极大的灵感,因而成就了我的创作;而现在,我的创作又点点滴滴地回流进他们伟大的心脏中去了。我感到我们共着脉动和呼吸。我感到了极大的快意和幸福。

但我同时发现,我们的作品《圪梁梁》的名称和基本框架甚至一些特有的句式,却也齐整整地出现在个把专业文艺人的名下了。对此,老实说,我是颇不高兴的。这些人为什么那么没出息呢?难道不能立点大志,下一番工夫,让自己的心灵在传统经典与活泼泼的现实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以克服自己的思维贫乏,以提高自己的原创能力?”

或许是刘先生对演艺界了解较少,不知道王建民带给他的“很好听的民歌曲子”“《圪梁梁》的民间先祖”,其实就是已经传唱好几年的《那是个谁》,不但有歌名有作者,而且已经唱入了影视里,印在了书籍中。

写此文时,笔者仔细听了刘成章作词王建民作曲范琳琳演唱的《圪梁梁》,前四句歌词和曲谱都照搬于《那是个谁》,从第五句开始改词变调,有了新的发挥,唱到最后一句,曲调重新回到《那是个谁》的旋律当中。虽然范琳琳演唱过,但这个《圪梁梁》并没有流传开来。现在广为传唱的《圪梁梁》,除过名字变化外,词曲全部还是《那是个谁》,里面既没有王建民的一句曲谱,也没有刘先生的半句歌词。虽然有些歌手在演唱时会即兴发挥,增加一两句,却也从未用过“掏小蒜、犁地吆牛、砍上两摞摞柴”之类的字句。

《那是个谁》激发了刘先生的灵感,还馈赠了一节歌词,成就刘先生写出了自己的《圪梁梁》,刘先生应该感谢《那是个谁》的作者。至于《那是个谁》于何时何地由何人给改名为《圪梁梁》,委实不好考证。即令真是从刘先生处移植而来,也区区三个字而已,况且歌曲成为经典主要靠词曲,而非名字,刘先生无须委屈和不高兴。

真正受委屈的,是《那是个谁》的三位作者。歌曲传唱二十余年,当初所顾虑的政治运动并未发生,反倒是人们的版权意识逐日增强,不少人出来争抢《圪梁梁》,要收到自己名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他人争抢,杨仲青急了,舞台生涯大半辈子,整理创作演唱过无数歌曲,也获过不少奖,但最为成功,最有希望成为传世之作的,可能就是这一首《圪梁梁》。倘若真的被别人认领去,一辈子都会懊恼不已。于是决定,正本清源,要将《圪梁梁》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让歌曲回娘家,回归到原创者名下。

大约从2005年开始,杨仲青全力以赴为歌曲原创正名。写不来文章,就找机会讲述。在各种演唱会上讲,外出讲课时讲,参加各类聚会时讲,在贴吧和论坛里讲,给演唱这首歌的演员们讲。2007年在延安、绥德、榆林参加民歌聚会时,更是大讲特讲。杨仲青以电影 《咱们的退伍兵》、音乐电视片《歌乡行》和《山西民歌300首》等资料为证,让一群陕北老乡仔细考证。几番观看分析以后,《陕北论坛》里一位声望很高的人做了结论:《圪梁梁》就是杨老师原创,以后再不争论了。

在杨仲青为歌曲正本清源之时,有不少路见不平者也出手相助,最让杨仲青感动的,是保德人韩俊义。

此前二十年,韩俊义还是一个小青年,保德药监局上班。小韩自小喜欢收集研究民歌。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民歌互相穿插,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一般人不容易分辨开来,但小韩盘点得一清二楚。他说三省区相比,陕北民歌名气最大,而且陕北人也注意收集整理,往往就将山西和内蒙民歌收编到自家地盘上去了。比如 《割莜麦》其实是山西岢岚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是山西宁武民歌,但现在很多歌手演唱时都说成了陕北民歌。

当陕北人说《圪梁梁》是陕北民歌而且标出假作者之时,韩俊义甚至比杨仲青还着急。保德是民歌之乡,文革以后多年沉寂,好不容易出来这样一首传唱全国的好歌,岂能再让别人抢去。作为一个保德人,有义务保卫家乡的成果。除过给熟悉的人讲述《圪梁梁》的创作故事之外,韩俊义在《大榆林》《陕北民歌》《陕北论坛》等贴吧和论坛里与陕北人展开论战。帖子被删掉,他重新发上去;吧主屏蔽不讓他发帖,他换个名字继续发,不依不饶。网上只要看到《圪梁梁》这首歌,他就要在后面写上一段话,说清楚歌曲作者是三位保德人。

历史并不遥远,当事人都健在,加之又有影像资料佐证,按理说领回自己的作品不是一件难事,但很多时候,要让大众相信一件事,甚至比做成一件事还要复杂还要难。《那是个谁》创作用了一下午半黑夜,但说清楚原创几乎用了十年。

从《那是个谁》到《圪梁梁》,传唱四十年,出现过多种版本,有过诸多改编,但改过来唱过去,大家觉得还是最初的版本为好,各种改编都无法超越原作。唱了一大圈,而今《圪梁梁》又回归原点,依然是《那是个谁》的词曲,只是过门曲调长了一点,歌词在原来三段的基础上有所添加而已。

事情已然完全澄清。虽然一些网站上还将《圪梁梁》标注为陕北民歌,但严谨一些的歌手都知道原创者是谁,一些正规出版物上,都标注出了三位原创者的名字:杨仲青、杨仲阔、周培梧。

采访杨仲青,他说宣传很重要,咱不说,人家不知道。咱用事实说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帮助。比如陕北音乐人叶振国、西安音乐人薛九英,都站出来为 《圪梁梁》正名。还有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建斌,在2013年10月专程来保德进行采访,回去以后撰文《<那是个谁>是我们编写的》,发表以后影响也很大。还有龚琳娜,在演出和讲学时替我们做说明;还有阿宝,在自己的第四张唱片上郑重写上我们三个人的名字……世上好人多,好人都会实事求是。杨仲青最后说,现在歌曲终于回到自己名下,去了一块心病,感到很欣慰,死也可以瞑目了。

6. 尾声

时光如流水,到2021年春天,《那是个谁》诞生正好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国大地上产出过海量歌曲,但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那是个谁》越唱越响,唱成现在的《圪梁梁》,成为了经典之作。

采访韩俊义,他说老杨在八十年代先是唱响《那是个谁》,接着又获得全国大奖,如果乘势而行,走出保德县,应该也能像阿宝他们一样,走红全国,但老杨没有走出保德县,没有成为大歌星,有些可惜。

再与老杨闲聊此事,老杨说,1986年全国获奖以后,中央民族歌舞团来了两个人,想要招收我,山西省歌舞剧院也曾想调我,以我的实力,当时走出去肯定会发展得更好,但因为我是农户,家里有两个孩子,四口人,带不动,所以没能走成,只是从化肥厂调到了县文化馆。阿宝他们晚一些,赶上了好时代。当然,我也赶的是好时代,假设没有改革开放,我大概连民歌也唱不成,哪里还会有《圪梁梁》,你说呢?

老杨赶的是好时代,在思想解放的春天里,老杨创作出了经典民歌《圪梁梁》,老杨无憾。而今,年届八旬的老杨把全副精力倾注于培养新人,县里成立了民歌培训班,老杨现场教学,孜孜不倦,先后已有四批学员毕业。老杨的弟子遍布城乡,保德民歌后继有人,期待着民歌之乡再次诞生出经典民歌。

【作者简介】高定存,山西保德人。山西省作协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散文》《美文》《山西文学》《黄河》等杂志上发表作品若干。曾获《山西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黄河》年度优秀作品奖。一些短篇收入几种选集,出版有散文集《黄河往西流》。

猜你喜欢

保德阿宝琳娜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扇形多分支定向长钻孔在山西保德煤矿煤系地层勘查中的应用
English Clause Syntax
保德油枣栽培管理技术
熊猫阿宝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