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分析

2021-11-28张旭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复习方法新课改

张旭

摘  要:当前高中历史题型已经深度嵌入史识、史料、史观等专业性历史学研究要素,对于传统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内容逐渐减少,专业性、学术观的基础成分更加浓厚,学生解题的实质是切换时空观察点,模拟一种旁观者视角,紧跟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中历史复习方案。近年来高考历史出题比较重视综合运用文、政、史、地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高考历史复习中引入新的方法,而非主动创新,因此教师积极为学生探究复习中的新学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8-0183-02

【Abstract】At present,high school history questions have been deeply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 historical research elements such as historical knowledge,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historical views.The investigation content of traditional memory knowledge is gradually reduced,and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views are stronger.The essence of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is to switch time and space observation points,simulate a bystander perspective,and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Formulate a practical high school history review plan.In recent years,the history question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politics,history,geography and other knowledge.New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history review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ather than active innov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actively explore new learn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Histor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eview method

1. 高中历史复习简述

(1)高效应对情境题

当前历史考察内容与传统考察内容不同,传统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否完备,对课堂知识内容记忆的扎实程度,注重复习的重复率,以巩固基础来评价教学效果。当前高中历史复习倾向于等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过程,而非传统验证。这种题型往往以史料、人物叙述、背景故事为题,学生要求使用历史知识进行史学性的评述论断,严格来说,这本来是大学阶段应培养的史学素养,对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这种复习方法过于专业性、学术性,例如摘取史料的分析题,答案一定在史料的章节内部,然而学生通常不会有精力去关注这些史料,只能以所学知识进行情境代入,快速切入相关章节的历史背景,以教材知识进行代答。

(2)提升思辨分析能力

思辨是指通過分析事物的细节和局部以获得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即如何接近历史真相,并作出合理解释。这种能力的养成通常要使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论,根据片言只句、隐晦的修辞或不明说的背景资料锻炼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具体时空条件的判断是解题关键。例如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三第28题: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了什么?学生首先就面临情境的判断问题,这段话是何时说的?因何而说?背后有何隐情?这种题目相比传统历史教学,属于“活题”,教材上不会有同样的题目,只有产生关联想象,辨析语言语素,才能高效应对。

(3)提高文科知识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例如文综合试卷,单一科目的题型越来越少,史、地、政综合内容试题越来越多,注重出材料题、看图题,重点考察语素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尤其是大题,答题要求精简高效,要求学生史论结合,不要泛谈,以往“乱枪打鸟”、罗列字数的解题方针逐渐失效。再如古代历史的材料题,基本跳出教材,又深度链接语文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语素极简,生僻字与通假字多,通过分析语素语境深度链接古代政、经、文的具体情况,即使开卷考试也无法在教材上找到评价性的答案,学生只能综合运用语文工具进行解读,才能分析历史具体概况。

2.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系统复习思路

(1)将人本主义新史学史观引入复习课

近年来许多历史试题都援引史学界前沿性学术观点,也是教育部自上而下推行“新史学观”的具体方针,“新史学观”在摘取史料出题方面往往援引权威著作原文,不泛谈而浓缩的学术语言往往融政、经、文、艺等方面信息于一体,本质是史学观点而拓展性强,这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很具有改革性的素质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前提下,加强知识综合素养,多对相关史料、专家著作进行研究与加工,摸透史学界前言研究领域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尤其是人物、事迹等一些核心点,防备教材中一笔提过的历史人物在复习题中“突然复活”,对这些人物身份、人物主张、参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变革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剖析,教会学生基于人本主义的“新史学观”思维方式,使学生面对教材缺失的史料分析时,准备充足,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

(2)增加课外阅读与适当点拨

学生仅仅掌握了历史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先根据考试特点试作1-2道模拟题,给学生分析,同时观察学情,发现学生分析和判断失误的主要分类,然后归结为思维方式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拓展阅读指导,当前较多的拓展阅读史料一般是《世界史纲》、《全球通史》,但上述两个阅读史料本来就不属于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前文提到过,新史学观高中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教师有进行点拨、引导的义务,“人本主义”史学观在复习题中的表现,无外乎“人要做事、事影响人、时代缩影”三个方面,例如单选题常常出现的“清末洋务运动”题材题型,某某人物说一句话,话的内容反映了(?)此题目就不出上述三个人本主义层次,例如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的一段话:“(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这段话出题方向很广泛,例如辨析“旧工业的衰落”、“来自他国的市场占领”等等,无不体现了人本主义史学观在复习题中的考察范围。

(3)注重当前事件中隐含的历史规律与相似性

近年来历史题目綜合化趋势渐高,出现了与时俱进的观念和趋势,历史虽然不能重复,但相同规律的事件却与现实事件中往往有相似的联系,这也是新史学观的时代性方向。

(4)正确感受题目中蕴含的历史

以往的传统高中历史复习课中,在遇到陌生史料所反应的历史现象中,学生陷入选择盲区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覆盖意义最为宏观的选项,这在过去是一种复习趋势,但当今的选项考察中更重视学生的语素分析与思辨能力,不能简单地选择“意义最为深远”的题肢,例如2019年浙江名校9月联考题第2题:《战国策》平阳君向赵王进言:“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侍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要求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这段记载反映的历史情况,其中D选项“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很有迷惑性,但进行材料解读发现,材料中只侧面体现出秦国的强大,并没有描述秦国有统一六国的趋势,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属于过度理解;B选项“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也没有依据,运粮不能代表运输;C选项“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为炮灰项;A选项“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看似废话,然而是材料中唯一揭示的现实项,可见复习中在进行知识结构罗列、搜索当中,要首先将材料内容进行是一个语文知识处理过程,实则是根据语素、语义进行考察质疑与思辨的史学精神,重在体验与感受,课堂与教材知识在此种练习为目的的复习中只起辅助作用。

(5)比较研究与分类归纳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多将不同时期人物和事件作比较,常常是以分析异同点为考察目的,在复习过程中可作为历史比较研究的突破口,此种题目要求学生的历史知识具有全面性,能够作出全方位结论。例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经常容易出比较题的领域,或者采用三段式分析法,出题先不提具体事件,而是以一个陌生人物的语言表达出其事件地位与立场,这些需要学生对具有相似性的历史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表格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当前高中学生也可熟练使用希沃白板或WORD软件中的表格化工具,例如以重要事件进行分类,可以表格列出各个事件发生的时期、背景、制度、重要人物等。通过比较和分类表将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分开来,提升分析比较能力。

(6)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

高中历史复习时也应注意答题规律和方法。例如高考模拟复习试卷,在规格方面与高考试卷基本一致,小题全部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当前已经没有多项选择,所以大题实则也可以看作是多项选择题的变种。例如摘自《苏联经济史》的一道史料分析题:“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从1822年起……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内含1-2小题,可按分值进行要点判断,例如(1)题设问:“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是一个6分题,可将其解析为一道多选题的变种,此题目必然有2-3个多选项,每个2或3分,例如(2)题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一个9分题,必然应存在3个多选项,每个3分,再就题干引发关联想象,激发脑海中储存的知识结构。

(7)正确地使用辩证史学观

专业的历史研究法是严密的考据、论证、辨疑过程,不掺杂个人情感与主观臆断,更不可能是阴谋论,学生掌握了思辨素材后,往往需要进行信息处理、加工,然后解题。例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复习课中,林则徐的往往是出材料题的重点,但材料题中往往不会直接围绕“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这些个教材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设计。例如节选自著名历史学家蒋延黻的《琦善与鸦片战争》中的复习材料名题“两个林则徐”是一道自由发挥题,这种复习题目难度大,考察内容深,例如从节选“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争斗”中首先要求总结蒋延黻对林则徐的两种观点,一般此种题型,第一个小题所做出的答案是第二个小题的基础,前一个基础题会意错误会导致整体失分。照搬教材知识往往会超出题目范围,也不能生拉硬套,蒋延黻的观点未必代表教材观点,需要学生自主作思考辨析,第二个小问题往往是升华题,要求学生自主评价,这种题目最为开放,学生容易无的放矢,但一定要把握住实证与反思两个关键要点,这也是历史研究的根基所在,学生作答要靠收集与辨析史料为基础,不能自出机杼,将教材中的评价性语言一股脑地搬上答卷,而要做出合理而不超脱材料映射的答案。

3. 结语

本着时空观点的史料收集、辨析、整理是高中历史复习的出发点,要求培养学生一种人本主义学术思维,在“题目即史料”的原则下谨慎分析语义、背景的变化情况,脚踏实地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梅玲.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2]成学江,刘芳,臧义萍.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与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复习方法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三年级教学高效复习策略与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小议高三英语备考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初探
善变巧解 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