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分析

2021-11-28郭恬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郭恬

摘  要: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分析出发,并结合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说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对小学学科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核心素养出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同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确保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阐述;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8-0131-02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discipline "core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analysis,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to explain.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a new teaching concept for primary school subjects,which requires starting from the core quality.Therefore,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and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qualities into Chinese teaching,and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ans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classroom teaching,so as to ensur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Core literacy;Connotation elaboration;Strategy analysis

隨着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地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全面性以及综合性的发展。因此想要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就应当对课程进行改革,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还应当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持续的发展。小学语文作为技术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应当抓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应当积极的探索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内涵

语文的核心素养相对来说主要侧重文化对学生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了语言构建的运用、思维拓展、创新文化等等相关的内容。其中语言构建与运用涉及有关语言的表达以及修辞运用的相关内容,在思维拓展方面主要包括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整合运用,在鉴赏与创新当中应当更加注重对文字以及人物情感的把控,还应当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发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形象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2.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死板、单一的情况,从而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出现学习能力低下的情况。为了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当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不断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并解决实际的问题。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进行不断的创新,顺应新课改下对语文教学的需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3.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目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认为学生应当注重学习,而且在语文的学习中过于强调背诵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明一切,更不用说核心素养以及创造力的问题。大部分学校对教学质量评定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这是其一,但并不是主要的因素,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消极了学生习的自信心。虽然对于现代的教学形式已经不断地引导,但是大部分学习还持续着传统的观念,所以,想要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2)教学模式守旧

教师教学模式上的守旧往往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出现机械性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不到进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就会导致学生的背诵任务变得繁重。对于这样守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会进步,还会消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仅如此,在课堂的学习当中学生只是扮演了听的角色,并没有真正跟上教师的思路,同时学生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3)教学手段不当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当中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开始运用PPT展开教学。但是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其他教师的PPT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现象屡见不鲜。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随着年龄与年级的增长发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班集体以及不同的学生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果一直按部就班的运用其他教师教学内容,那么就会阻碍学生的创新发展,导致学习情况低下。

4.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主要认知方式,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引思维的路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影视片段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提高阅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如学习《草船借箭》内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影视资料,将草船借箭部分的片段截取下来,在课堂上选择适合的机会灵活运用。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的“草船借箭”这一历史故事,然后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一故事内容,为后边高质量阅读活动打下基础。视频播放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文本内容和影视剧作品表演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印证,让文字描写借助视频直观丰满起来。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视频呈现的画面融为一体,指引了思维的路径。

(2)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核心素养下,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获取课文中的信息,并用此解决问题,以此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学习效果。语文核心素养,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尤其是语言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问题驱动教学的应用,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以《自相矛盾》为例,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时,需要对教材内容与目标进行去全面深刻的分析,了解这一内容教育目的与价值,并围绕此设计任务,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提供方向。该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的故事,意在培养学生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一寓言故事,并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与教材内容,设计以下阅读任务:第一,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第二,通过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有矛盾的地方?第三,文章名字为什么叫做“自相矛盾”?你认为作者想要借语言故事表达什么或者是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学习任务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寓言故事阅读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通过任务驱动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文章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获取与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形成。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型教学模式,具有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的作用。课堂活动就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下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不仅消除学生学习不积极的问题,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效果。阅读活动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与表达能力,科学分组,每组四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阅读文章,了解课文主旨,讨论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展示自我风采。以《月是故乡明》为例,将作者对故乡的感受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根据阅读内容,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其中一个小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作者对故乡存在非常热烈的情感,他认为自己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更明亮,体现出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意。另一个小组学生是这样表达:作者对故乡不仅有爱,同时还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感。由于每组学生的观念不同,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就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并认真听取其他人的观点,完善本组讨论的观点,整合语言,将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更生动的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语言表达与情感表达能力形成。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课堂带来的束缚,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良好的课堂延伸,科学的实践互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锻炼能力,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举例在口語交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社区服务员这一角色为主,去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一角色没有很深的了解,他们就会向社区服务员的工作人员请教。学生经过不断的调研,使自己在课堂中的交流与实际的角色更加符合,进而学生可以在实践的活动当中发挥出自己的交流能力,进而得到最真实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使的小学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茹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0(7):92-93.

[2]张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才智,2019(17):117.

[3]陈霞.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科技风,2019(14):16.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