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大课堂,最好的课外培训班

2021-11-28丁艳红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学生素养课程整合

丁艳红

摘  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大量时间与孩子朝夕相处,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教育机会。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精髓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因此,我们不妨先试将儿童从培训机构中解放出来。生活即教育,父母每天的一举一动,是我们孩子学习的对象,都足够让孩子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的新我。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丰富的大课堂来帮助学龄前儿童做好入学前期的衔接基础。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学习能力;学生素养;幼小衔接;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8-0029-02

【Abstract】Parents,as their children's first teachers,have a lot of time to get along with their children day and night.What a rare educational opportunity.The essence of Mr.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lls us that we should liberate children's mind,hands,mouth,eyes,time and space,and return children to freedom,so as to liberate children's creativity.Therefore,we might as well try to liberate children from training institutions.Life is education.Every move of parents every day is the object of our children's learning.It is enough for children to focus on leading themselves to the most noble and complete new self.Parent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ich classroom of life to help preschool children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nection found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enrollment.

【Keywords】Life is education;Learning ability;Student literacy;Connection between young and young;Curriculum integration

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孩子们的昵称也在不断更新。曾经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80后们,现在也已进入了为人父母的年纪,而现在他们的宝贝更多的被称为“吞金兽”。家长们的假期不是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就是在培训班的门口。市场上众多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参差不齐。在疯狂上培训机构的现象背后,相信更多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为了给孩子更多发现自己兴趣的机会,是为了开发孩子无穷的创造力。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简单的做出非黑既白的判定,而应该根据实际效率进行取舍。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精髓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因此,我们不妨先试將儿童从培训机构中解放出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大量时间与孩子朝夕相处,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教育机会。生活即教育,父母每天的一举一动,是我们孩子学习的对象,都足够让孩子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的新我。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生活这个丰富的大课堂来帮助我们即将步入学龄阶段的幼儿们,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基础素养成竹在胸,自信登攀

(1)生活素养

我们常常说生活要有仪式。让我们的孩子每一天都过的有品质,不将就。不是有以家庭经济实力来衡量的,而是用心过好每一天。这样的生活仪式感可以表现为:每天早晨起床,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认真的道一声早上好!有条理的布置餐桌。按需取餐,不浪费粮食。用餐完后能自己清理自己的餐具。每天精心为自己搭配第二天的着装。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学习用品。重视个人卫生等等。

有条理的生活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是我们孩子逻辑思想的一种外显性表现。只有思维是有条理、有逻辑的,日常生活表现才能达到有条不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们有条理生活的培养,反作用与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先尽量观察孩子生活中的各类表现,再通过观察寻找孩子个性化的做事规律,并分析此规律形成的原因。例如,孩子们在初识十以内加减法时,孩子们通常运用数数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孩子们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是没有大小概念的,因此在数数的时候,孩子们先看到那个数,就数那个数。这时候家长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积累大量的数数实际经验,过一阶段家长可以再关注孩子们数数的状态。数数的速度快了,说明我们的孩子对数的顺序有了深刻的记忆,有些孩子还能几个几个数了,有些孩子会先从多的开始数数了,这样看似随意的数数行为,就为孩子提升计算打好了基础。当孩子们计算2+8的时候,就会自然运用数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大数开始数,先数8,再数两个1,9、10;或者两个两个数,直接数8,再数2,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因此家长只有通过耐心的观察,从而找到孩子们学习习惯和方法形成的内在原因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或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方式。良好生活素养的形成必定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内化成为孩子的内在气质。

(2)情感素养

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对孩子倾注爱,同时需要家长重视孩子的情绪感受。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常常为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感到愧疚,总是在斥责孩子过后在内心深处自我反思,那么您正在朝着优秀父母的目标前进,所以将您的反思内容与另一半分享,共同进步吧。父母要重视让孩子及时得到正面感情的回馈,明白爱与被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情感素养。

在培养孩子情感素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让孩子成为我们情绪的奴隶。家长作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面的展示和引导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感受到情感激励。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要避免将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让家长对自己感到厌烦时,孩子只会将这类会引起家长负面情绪的行为隐蔽,而并不会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家长并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正确。也许一次、两次的正式告知孩子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掉某种不好的行为,但请家长相信,如果有其他孩子也表现出类似不好的行为时,接受过正面教育的孩子一定能正确明辨是非,从而根据自我判断纠正不良行为。这时自我行为纠正就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是被孩子自我所接受的价值观的体现。

(3)知识素养

说到知识素养的培养,通常都会想到培训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知识储备量并不是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孩子接受知识的习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孩子吃饭需要很长时间。又是边吃边玩。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如果在十分钟内吃晚饭就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来看动画片。孩子通常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抓紧时间用餐,然后看动画片。有些则没有改观。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在于,有些孩子能明白家长语言表达的事情发展结果,而有些孩子不能理解语言的指令。这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起来的接受知识的方式。

因此在幼小衔接时要帮助建立孩子接受语言指令的习惯,这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练习养成的。学龄前的儿童喜欢玩捉迷藏,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找玩具的方式帮助孩子接受语言指令。例如,将神秘大礼包藏在书房的右边第二个书柜。书柜从上往下数的第三个抽屉里面。这样的训练既有趣味性,又能帮助孩子建立空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2. 关键能力脚手支持,顺利过渡

(1)思考能力

就学龄前儿童来说,思维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动作思维、举象思维、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三岁前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3到6岁的儿童以举象思维为主,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多使用实际物体帮助学生建立数字、空间、比较等概念。不要过早的让儿童接触抽象的数字,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实物,并用声音、肢体让孩子感受数量的改变,从而为建立实际数量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等到孩子进入基础教育阶段,才是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这时要给儿童充分独立思考的空间。

(2)观察能力

儿童的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一年级上册就要接触“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

数一数中,要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将图片中具体的实际物体数量与点子图连在一起。教材设计的意图就是让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实际物体与点子图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帮助孩子从点子图再抽象到数字符号。比一比中,教材设计了比较长短、高矮、轻重。其中在比较高矮的过程中,教材将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材。例如:站在阶梯上的两人如何比较高矮?学生解释:只有站在同一高度的两个人才可以比较高矮。学生能够尝试用生活经验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分一分教学部分,就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实际物品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体进行分类。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但要学会观察,而且通过观察后能够自己分析,并找出物体之间的规律。因此家长应该在学龄前重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3)动手能力

看知识,不如学知识,学知识不如做知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调动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家长在生活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孩子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施展能力,讓能力同步年龄增长。简单说就是多让孩子尝试各类生活自理事项,从穿衣吃饭到洗脸刷牙,都是锻炼的好时机,做善于观察的家长,而不是急于帮忙的家长,一阶段后你会发现一个动手小达人。

3. 良好习惯内功修为,助力扬帆。

(1)坚持不懈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是一段前所未有的长期持久战,我们的小战士们一定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好习惯,才能做到坚持就是胜利。

家长可以先从帮助孩子建立体能锻炼开始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习惯。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身体锻炼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一方面能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放松眼球,降低近视发生率。

(2)勤劳勇敢

“不拿起扫把,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家长可以通过家庭劳动过程帮助孩子建立起勤劳的好习惯。国家教育部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3)刻苦努力

我们不能只重视给孩子减负,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辛劳付出,培养出他们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孩子在接收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

所以与其说在孩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具备勤奋拼搏的精神,不如说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后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这才让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学生素养课程整合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