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土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试析

2021-11-28郭秀琴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地理

郭秀琴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新的改变。生态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学生行为意识和提高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主要方式。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优秀意识和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施行有效的生态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学生生活中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正是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学科,因此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地理教学中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但是如何将乡村教学与生态教育结合起来,是初中地理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村生态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8-0017-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 reform,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Ecological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is the main way to standardize students' awareness of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golden period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excellent awareness and habits. Effective ecological education methods at this stage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themselves,thereby changing the behaviors that har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tudents lives. As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expl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t is an inescapable obligation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geography teaching. But how to combine rural teaching with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a problem that geograph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need to think about.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Rural ecological education;Penetration strategy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社会对于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对日常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成为了构建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明确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融入生态教育理念已成为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新教学观念。生态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个人行为,建立生态伦理规范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人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而建立生态保护观念则需要从幼儿出发,通过从小培养将生态保护观念深深的植入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让生态保护成为学生的终身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生态教育的意义。

1. 生态教育的意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将生态教育与自然教育相混淆,自然教育是让学生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活动和劳动中接受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生态教育则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为了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的生态理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价值、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工艺、生态标识、生态美学、生态文明等。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世界经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从局部发展到了全球。大量的制造业和开采业危及到了全球的整体生态环境,现代生态危机因此而爆发。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臭氧层的损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快速锐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都逐漸显露出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人类大工业时代到来的必然历史产物,但它却并不是不可避免和缓解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当所形成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节制开发和破坏性开采所导致的。

人类在地球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人类既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受到世界本身的约束和限制,但同时人类也是自然的主宰者,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会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人类却没有发现过日常的生活对自然产生的负面影响,直至自然的负反馈回馈到人类身上,人类才有了生态保护意识。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认识,生态教育逐渐走出生态学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生态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生态教育不仅仅能使人们获得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认知,而且更具有突破“知识本位”,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和塑造美好的生态情感的功能。

2. 乡村生态的运用

乡村地理原本是指乡村本土的地理,及乡村地理属于乡村研究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了乡村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以及特征性的地域风俗。而乡村生态教育则是以本地地理环境出发,从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气候等因素来对本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以此向外扩展。例如在進行河流对城镇、村庄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本地区出发,如浦城为例。从浦城的所处的位置来探讨其地理位置的特点,而从该类特点上可以向外延伸探讨河流对于城镇和村庄的分布影响。

乡村生态教学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生态理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于本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及巨大危害。以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1)案例

本文将以浦城作为乡村生态地理教学的教学案例,以此来对乡村生态教育的渗透进行全面分析。

以浦城县作为乡村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进行乡村生态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作为课堂的开头,《赠缅甸友人》一诗所描述的真是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及东南亚的中东半岛上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南半岛上河流流经的国家以及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到沿岸城市的分布状况。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福建省政区图,之后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福建省城市分布的共同点。而最后则是向学生展示浦城县的地区图,让学生回答浦城县乡村分布的特点。

第二阶段则是通过三者的相同点来了解河流沿岸地区以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沿岸地区的有利条件和地理原因所产生的弊端。

第三阶段则是对有利条件和地理弊端进行详细的拆分,如沿岸地区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运通道,能够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路运输和水源获取。但同时由于靠近河流,在河流的汛期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洪涝灾害,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安全等。

第四阶段是针对浦城地理环境变化的因素分析。例如自然元素所带来的山体滑坡、认为原因所导致的树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

第五阶段则是带领学生了解认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如工业垃圾和工业污水排放所导致的水源变差、人为过度砍伐所导致的绿色覆盖率减少以及水平流失的等等。

第六阶段则是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课作业的布置。

(2)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整体是依照着引导、联想、扩展延伸的思路进行乡村地理教学的。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能够通过图片来进行相应的知识回顾和梳理。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

第一,通过视频构建教学情节。

浦城作为学生的生活所在地,学生对于浦城具有一定的了解性,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终归是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师进入到第四阶段时可以选用浦城的介绍视频来向学生进行一次浦城地理文化的全面介绍,以此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浦城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第二,利弊的全面解析。

对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初中阶段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但是对于环境所带来的详细变化学生却不了解。也就是所学生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例如,在浦城为例的乡村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6.22特大洪灾的相关视频以及相关报道播放给学生。以此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三,联系实际生活。

虽然以浦城本地地理环境作为教学对象能够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但是浦城县面积具有3374.7平方千米,学生即便是了解浦城但也是了解一边一脚,对于浦城的地理位置所属地貌以及气候环境等地理信息都不了解。因此教师想要通过浦城来进行生态教育,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例如在第三阶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谈谈是否在生活中有发现影响浦城周边环境水土流失或水源污染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第四,可治理方法的探讨。

向学生展示生态破坏之后的现象虽然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在乡村生态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例如在例案第四和第五阶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来讨论导致浦城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入手,来全面寻找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而在第五阶段,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因素占比分析,让学生讨论是人为因素占比更大还是自然因素占比更大。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认为因素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对于水土流失的讨论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设想治理水土流失的办法、例如植树、设立砍伐区等,以此为学生建立起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念。

第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地理中地图教学、地理位置识别、不同地理位置上国家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其中地图教学应用到多媒体图像技术;地理位置应用到多媒体视频技术,通过视频技术可以将地理位置以三维、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国家文化的学习应用到多媒体文字技术,可以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体、形象地传达出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想要实现乡村生态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与教师实施的渗透策略密切相关,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想要将乡村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本地出发,通过让学生了解居住环境的地方地理文化来进一步的推动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和生态知识的理解。而在教学方案中,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图片、解说视频等来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生态了解和地理自然了解,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张碧秋.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王炳辉,张荣花.初中地理渗透生态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05).

[3]何立德.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0(03).

[4]陈志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04).

[5]李华.“生态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地理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