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探讨
2021-11-28梅芳吴进
梅芳 吴进
摘 要:在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全日制大学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纷纷选择通过校外实习的方式累积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在实习期间,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致使大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影响。对此本文结合全日制大学生的实习定义、特点及现状,探究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提出维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策略,以期提高全日制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质量,补齐我国在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上所存在的短板。
关键词:全日制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59
0 引言
现阶段,大学生的实习问题不断得到社会、学校及学生的广泛关注。如果难以破解大学生在实习期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将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制约了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比如用人单位延长试用期或无故辞退学生等问题的频繁发生,以及发生医疗、工伤等事故时,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都会给全日制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现代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影响。而要想切实地破解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还需要从大学生实习的“定义”“特点”及“现状”等角度出发,明确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1 大学生实习的定义、特点及现状
首先是大学生实习的定义。大学生实习主要指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在岗位生活中,以此累积“社会经验”“岗位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岗位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实习期间,大学生能够验证和明确自己的岗位选择,确定职业规划内容,推动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是实习特点。全日制大学生在社会实习中普遍存在着“经验欠缺”和“适应性差”的特点。其中“经验欠缺”是所有大学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经验上的欠缺不仅表现在岗位实践上,还体现在人际交往、文化交流及企业运作等过程中。比如大学生在岗位实践中,缺乏对业务环节的了解,导致大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较为被动。而在适应性上,即大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组织环境、文化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无法获取能够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数据和信息。其中信息获取是大学实习生“适应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学生获取充足的信息,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最后是实习现状。根据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发现,全日制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往往存在诸多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但很少有大学生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持自身的劳动权益,致使企业对大学实习生的“压榨”和“剥削”日益严重。比如最低薪酬问题、人身保障问题及无故辞退等问题频繁发生。而部分大学生在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的过程中,还存在惩罚机制与申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上诉程序繁琐,难以及时地帮助大学生,充分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结合大学生的实习特点及现状。能够发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适应性差”与“经验欠缺”特点,能够使全日制大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地位较为被动,为不法企业压制和剥削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条件。此外,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是自身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原因。虽然明确大学生劳动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基本原因,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几率,然而在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却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质量和效率。
2.1 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西方国家在大学生实习期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上较为严谨,能够通过规定最低薪酬标准、人身损害救济法及企业责任和义务等形式,切实解决大学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如美国通过引导大学生缴纳公共健康险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所面临的人身损害问题(工伤)。然而我国在薪酬标准与法律规定等层面上,还存在明显的不完善问题,难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解决大学实习生所面临的劳动权益问题。特别在企业责任与义务的层面上,没有对用人单位进行约束和规定,导致企业剥削大学实习生的现象,难以得到真正的遏止。
2.2 惩罚机制与申诉机制的缺失
在大学生遭遇意外伤害、拖欠工资、超长加班等情况时,学生往往难以利用申诉机制和惩罚机制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投诉渠道狭窄,大学生难以快速、有效、及时地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政府机关。其次,上诉程序繁琐。我国现有的上诉程序较为繁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维权的成本,导致学生合法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最后,惩罚力度不足,即学生在投诉成功后,难以遏止企业对实习生劳动权益的侵害,无法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进而导致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2.3 政府机关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全日制学生在实习期间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扶持手段,比如通过构建实习基地与扶持政策等方式,减少实习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問题的发生。但由于有关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政府机关在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的支持力度不足,难以切实地维护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无法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中的功能和作用。
3 维护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的保障策略
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质量,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功能发挥,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降低学生的申诉门槛,提高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质量与效率。
3.1 加大有关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支持力度
首先,应明确用人企业在大学生实习期间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权益、人身安全权益及争议处理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提高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使大学生在面对劳资纠纷与意外伤害后,能够及时通过劳动监督和劳动仲裁提出索赔和投诉。再次,明确企业在大学生实习期间的违规情形,制定相应的惩罚内容。使企业能够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重视力度。最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如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劳动保护法。将大学生作为核心保护对象。与此同时,设立专门法律也能为大学生更好地申诉、上诉、投诉提供保障和支持。使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上,有方向、有依据。
3.2 构建有关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惩罚机制与申诉机制
首先,应丰富投诉渠道,使全日制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劳动仲裁、法律申诉等。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构建劳动权益申诉平台,即将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所遭受的侵害和剥削,如实反馈到平台上,使学生的劳动权益在第一时间得到维护。此外,也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帮助,拓宽实习申诉渠道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應简化学生的申诉程序。“申诉周期长”“申诉难度大”,是学生难以维护劳动权益的根本原因。对此,我国相关部门或政府机关,应简化实习生的申诉程序,将案件纳入简易程序中,从而降低学生申诉的门槛,提高学生维权的质量。最后,惩罚机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侵害学生劳动权益的单位、企业的惩罚力度。从经济、政策及税收等层面,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然而在制定惩罚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并将监督机制纳入企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以此使企业的违法行为得到更有效的监督和惩处。
3.3 加大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上的支持力度
要想加大相关政府部门在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上的支持力度,就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使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有方向、有目标地提高财政支持、政策支持的力度。首先,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认识,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比如税务机关应对接受大学生实习生的企业出台税收减免政策,财务机关应对该类企业制定财政扶持政策。通过对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更积极地接收全日制大学实习生,提高大学生在企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相应的基金组织,以此解决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工伤”问题、“健康问题”及“薪资”问题。最后,教育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构建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构建,提高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结语
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普遍面临着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实习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对此,我们需要在明确大学实习定义、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政府、申诉机制、惩罚机制等角度出发,切实破解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推动全日制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桂生.以“准劳动者”为视角看我国实习生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完善[J].中国劳动,2015,(05):22-24.
[2]徐银香,张兄武.高校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与实习生权益保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4):237-241.
[3]徐银香,张兄武.“责任共担”视野下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92-96+102.
[4]杨丽霞.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护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