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嵌入度理论的高校学生实习期稳定性探究

2014-07-25徐祥福李天乐于军

关键词:实习期高校

徐祥福+李天乐+于军

摘要:在高校应用型专业“3+1”培养模式下,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对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就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实习期的稳定性是学生实习成效的保障。文章从职业嵌入度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分析了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选择、职业适应及成效三个方面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实习期稳定性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嵌入度;实习期;职业适应;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8-0043-02

目前的高校工程培养模式,特别是应用型专业,很多采用3+1模式[1],即前三学年进行理论基础、专业课教育,大四进行专业或工程的实习实践。实习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实践,也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同时提高了学生职业成熟度、培养职业价值观[2]。顺利渡过此阶段,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知识,而且对后面的就业有很大帮助。但另一方面,贯穿于实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工作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学生实习单位选择、实习条件、学生心理状态等。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实习稳定性问题,经常是学生中途不想继续实习,或是频繁要求更换实习岗位或单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由于学生实习不是在学校进行等方面原因,学校相应的学生工作很难展开,同时由于这方面理论研究也较少,学生工作方法也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

学生在实习期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习条件等“硬”原因导致的稳定性差,经常学生实习不到一周,便会以不同理由要求更换实习岗位或单位。即便是工作条件、机会、待遇都不错的单位,也有相当学生提出离职要求。第二是迷茫和困惑的心理等“软”原因导致稳定性问题。不论哪种原因,都与学生自身特点有关。目前90后学生普遍的特征是个人自主意识、自我表现意识较强[3],强调实习与工作对于个人的满足感,强调岗位或单位对于个人重视。同时学生择业中功利意识强,强调实习或工作的环境及回报,而忽略了工作联系、个人牺牲等特性,导致学生职业稳定性差。

目前研究职业稳定性主要以工作嵌入度为理论基础。2001年Mitchell和Lee提出工作嵌入度概念[4],其定义为工作像是一张网,让人嵌入而不能离开,并以不同方式嵌入到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网络之中。与以往理论相比,其包括了非工作因素对职业稳定性的影响,该理论经过发展,目前公认的理论核心是联系、匹配、牺牲。尽管此理论是针对职业稳定性而提出的,但对实习稳定性,此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可以解释大部分实习期学生稳定性问题,相对应的,学生工作可以据此找出解决实习期稳定性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一、实习期的择业矛盾

嵌入度核心之一匹配,指的是职业者的专业、特长、兴趣等个人因素与岗位工作相匹配的程度。对实习学生来说,实习生的专业、个人从业意向与实习岗位的匹配,会对实习的稳定性、实习结果的好与坏产生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能按照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实行,但由于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同时受一些功利因素影响,经过大学本科培养,有一些学生会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即使他们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实习,实习稳定性与实习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如有些学生,刚实习没几天时间,就会抱怨岗位或工作,以生活条件等为借口要求离开,如不能满足其要求,甚至会演变成一些极端事件。尽管这部分学生数目很少,但却是学校实习工作的重点、难点。匹配理论与职业发展理论中的职业锚概念相类似。

职业锚[5],其核心是一个人从事各种不同工作中始终坚守的某种信念,即为职业锚,是人们内心深层次价值观、能力和动力的整合体,是真实自我的体现。目前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不论学习就业,强调个人体验,学生对即将工作的岗位有强烈个人要求。而根据职业锚的观点,学生将以此为信念,寻求其理想的职业。而实习阶段是就业的前奏,部分学生倾向于与所学专业不同的行业,有的不但是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领域。因此,对学生形成矛盾心理,因为处于毕业期的开始阶段,这种矛盾心理对日后的择业就业造成的影响也比较重。

对此问题,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关注较少,一方面因为实习阶段大多在校外进行,不方便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是因为,此阶段学生因矛盾心理影响不大,表现不出来,容易被忽视。但这种矛盾心理不解决,其以后的就业择业产生仍会带着这种矛盾心理,而且压力会越来越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此阶段对学生这种矛盾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根据嵌入度理论及职业发展理论,如果以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及对真正对学习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利角度看,应该以多元化发展来对待学生不同诉求。相对应的可以由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进行心理及职业指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或院系在进行学生实习工作时,可以区别对待,既有多数学生统一安排的实习,也有根据学生自身多向发展要求,允许在其理想行业实习,并且此过程中进行帮助指导。

二、实习期的职业适应

嵌入度的另外一个核心是联系,指入职者与单位的员工、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多反映学生与同事、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实习初期,学生刚步入社会,面临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若没有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得不到充分的关心与关怀、指引,学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不知自己在单位中的角色与未来前途和道路。从事学生实习工作,经常有学生向教师反映,感到迷茫或困惑,这段时期对学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有些学生不知该如何处理,相类似的就业初期,学生也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只能通过频繁跳槽寻求适合自己的单位。

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就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忽略了岗位的联系,不去经营岗位周围的人际关系,导致实习效果差。相反,有的学生,实习时尽管在一些小企业,工作条件虽不能与大企业相比,但能得到同事、部门经理甚至企业领导的重视,能得到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反而愿意留在单位。这就是学生自主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强的表现。

对实习期学生来说,因为这种与单位的“联系”度不高的原因,若不能及时调节与适应,长期处于压抑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而若要使学生学会如何提高与单位的联系度,作为学校方面来讲,需要在学生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它不能在实习期突然训练或授课得来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学生工作,体现在学生工作和生活、活动的各方面。而对学生工作者,只能通过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要有与实习单位、与员工“联系”的意识,认识到岗位“联系”环境重要性,尽快让学生能融入实习单位组织的“网络”当中。

三、实习期的成效

实习能否有较好的效果,能否取得一定成效,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为岗位所做的牺牲有多少。工作嵌入度另外一个核心内容是牺牲,其表示的是员工对工作所付出的代价、精力、投资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从事的岗位、工作深入学习与掌握之后,当他要离职或转行时,就要评估离开岗位所要付出的代价,牺牲越大,离职时的代价就越大,越不容易离开,稳定性就好。当学生为实习的岗位或工作投入个人精力、时间,甚至金钱时,牺牲就多,职业嵌入度就高,学生较能融入组织网络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工作角色定位,从而提高职业稳定性。

实习时,很多学生反映,工作太枯燥,实习没有意义。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或是学习材料,缺乏学习的环境条件,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付出和牺牲,没有深入思考和学习,不能投入其中,不能融于组织当中,以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对待实习。反观有些学生即使在一些条件不好的单位或岗位上,调整心态,积极付出精力搜集资料,甚至自己花钱买书自学等,积极对待实习工作,所以学到很多知识,并乐在其中,实习稳定性也好。

对学校实习指导工作来讲,针对此方面,可以由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职业妥协性及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实习期间,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召开总结与经验交流会,让优秀学生将知识及经验分享,让其他学生尽快融入单位岗位工作当中,以此激发学生投入精力、牺牲于工作中,增强岗位稳定性,提高了职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习的成效。

由以上分析,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于刚接触社会,会产生各种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直接会影响到未来就业及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因此,实习期的学生工作不能因为学生不在校及学生快要毕业等原因而忽略。反而应在学生大学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匹配专业,让学生发展自身,适应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震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2]谢雅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T.R.Mitchell,B.C.Holtom,T.W.Lee.Why People Stay: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6).

[5]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2:68-70.

收稿日期:2013-12-02

作者简介:徐祥福(1981—),男,山东平邑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理与光电子学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发展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研究”(20114)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习期高校
跟踪导练(五)4
拿到驾照后这些知识必须知道!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驾照实习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