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提升

2021-11-28姚璇杨学春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姚璇 杨学春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合肥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打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学团队,制定有效的双创激励机制,转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35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更新加快,亟须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双创教育的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应社会需求开展的一项教育内容。在我国的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各大高校经济管理院系都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向社会输送有效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都有现实意义。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秉承学校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在学生的培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特色。

1 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共有物流管理、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中德物流管理、经济工程、投资学、供应链管理11个专业,学生共计三千余人。

1.1 依照专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从学校到学院、系部均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11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都纳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应学分设置,结合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使得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均需完成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修满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除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第二课堂学分分值的要求则根据专业不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11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需修满的第二课堂学分要求不一样,这也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模式单一

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模式通过开设《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专业课的讲授提倡融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授课老师的讲授水平和程度)。《创业基础》的开设设定在学生大三年级秋季学期,由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统一安排。第二种模式通过第二课堂的平台,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A、B类赛事和双创项目,以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三种模式是鼓励在校生、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设有创业孵化园,配有专家、老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和孵化,通过政策、场地、技术支持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化。这三种模式中,通识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则是对比赛感兴趣的学生自由参加,第三种能够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就更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种模式,相对单一。

1.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侧重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搭建的平台,这种平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A、B类赛事,包括“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含金量高的赛事;第二种是各种专业学科竞赛,通常称之为C类赛事,如与物流专业相关的全国物流管理挑战赛,与经济学专业相关的全国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与供应链专业相关的全国供应链大赛等;第三种是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通过申报这两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自己的双创能力。

1.4 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积极鼓励学院教师申报创新创业相关的项目,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加促进专创融合。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教师到企业挂职搭建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制定方案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比赛,提倡师生共同开展科学项目研究。

2 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专业上的不均衡。经管学院涉及的11个专业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分布差别很大,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金融學、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这四个专业,学生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及获奖人数上均高于其他专业。这与专业课程设置、课程难易程度、专业教师的鼓励与动员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都息息相关。

(2)就年级分布而言,学生创新创业奖项大多在大二、大三年级获得,大一次之,大四最少。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调研,低年级学生参与度高,高年级参与度低,随年级上升成下滑趋势。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年级侧重理念的培养,大三、大四年级侧重成果的体现,但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热衷于创新创业比赛,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后刚有所积累,到大三、大四就不愿参加,导致创新创业竞赛的结果和效果大打折扣。

(3)就比赛的层次来说,学生获得的A、B类赛事奖项少。在高级别的创新创业赛事中,特别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如有发明专利或是技术更占优势),但这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是很难实现。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远远多于A、B类赛事的获奖奖项。

(4)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老师大多为本院教师,学生管理部门老师占比较大,年轻老师居多。他们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虽然他们也有各种培训和证书,但是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院积极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增长缓慢,不能彻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困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单打独斗为主,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师指导团队。学科竞赛也是参加一年是一年,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3 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1)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积极营造双创氛围。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专业导论、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等均要体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专业特色增设创新创业类进阶课程,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教育与训练。除开设《创业基础》等基础课程外,还可通过举办SYB培训、讲座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课程的教学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微课、慕课等模式开展线上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模式,重视网络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互联网思维、技术,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

(2)加强双创师资的培养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方面依靠创业指导老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来指导,应该整合院内院外的师资、软件和硬件等资源,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创新创业导师的培训和认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深化政校企合作,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学团队,致力创新创业教学研究和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制定有效的双创激励机制,加强对双创指导老师及参加学生的激励。从教师层面看,对教师在课时认定、经费开支、奖励绩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将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尤其是省级以上奖项作为职称晋升时的条件之一。从学生层面看,做好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活动记录,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活动或创业训练等活动,可在学分认定、评奖评优、综合测评及党员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加大对双创及创业学生在资金、政策、专业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4)转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采用“俱乐部”制度或老带新制度。即每项比赛成立专门的学生团队,由教师指导与负責,从大一到大四形成梯队建设,保证比赛的延续性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双创项目的科技含金量,可加大与其他院系、已毕业学生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经管学院的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谢秉宸,吴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50-151.

[2]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社会科学),2008,(8):26-29.

[3]刘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文学教育,2020,(12):68-69.

[4]甘万洋,田全喜.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路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135-13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