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浊解毒方联合全息经络刮痧治疗浊毒内蕴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2021-11-28陈贵婧尹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8期
关键词:浊毒嗳气刮痧

陈贵婧 尹晓华 张 纨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多发且难愈、有可能癌变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常以胃痛、胃胀、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1-2]。西医治疗多以抗感染、修复黏膜、增加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为主,然而病情反复,以及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降低了生活质量。中医治疗CAG 具有一定优势[3-4]。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创新地提出浊毒是CAG 的主要病机并贯穿病程始终[5-7]。因此实施以浊毒立论的化浊解毒方联合全息经络刮痧,汲取传统刮痧精华,标本兼治,能够发挥疏通筋脉、清热排毒、解痉止痛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浊毒内蕴型CAG 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其中治疗组男19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6.05±9.17)岁。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5.33±9.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2013)》[8]要求,经河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9]制订。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0],拟定浊毒内蕴证候标准。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纳呆;次症:嗳气,嘈杂,口干,乏力,寐差,大便黏腻不爽。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或弦滑。具备上述主症2 项、次症2 项及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纳入标准:年龄45~75 岁,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上消化道出血,溃疡;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皮肤知觉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组前1 周服用过同类治疗药物;依从性差。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联合全息经络刮痧治疗。化浊解毒方组成:石菖蒲15 g、郁金12 g、紫豆蔻9 g、砂仁9 g、蒲公英15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丹参15 g、藤梨根15 g、莪术6 g、当归12 g、白芍20 g、三七粉2 g(冲)、元胡15 g、木香6 g。由煎药室负责煎制,先3200 ml 冷水浸泡30 min,煎至水开,改文火煎药20 min,取汁400 ml,每日1 剂,分早饭后及睡前30 min 口服。

全息经络刮痧:①治疗前评估,取舒适体位,保暖;备润滑油和多边角刮板。②头部全息穴区。双侧头前部,额旁2 带胃区;前额正中线上额顶带中三分之一;操作时将刮板与穴区垂直,刮板始终紧贴皮肤,做短距离厉刮。③经络穴位。背部两侧膀胱经、腹部任脉、上肢心包经、下肢胃经,重点穴位胆俞、脾俞、胃俞、肝俞,上脘、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采用平刮与推刮相结合。每个部位刮拭≤30 下,不强求出痧,时间控制在20~30 min。每周2 次。治疗后适量饮用温水,促进代谢,3 h 内避免洗浴。

对照组单纯口服化浊解毒方治疗,方药服法同治疗组。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2017)》[11],选择胃系症状中的胃痛、胃胀、嘈杂、纳差、嗳气、反酸、烧心7 个证候进行量化记分,每个证候按无(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4 个等级标准记分。分值累计越低表示临床症状恢复越好。②临床疗效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1]判定。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③生活质量评分:选取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12]中躯体疼痛、精力感受、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 个维度,每个指标的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健康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纳差、反酸、烧心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嘈杂、嗳气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嘈杂、嗳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嘈杂、嗳气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M(P25,P7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 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精力感受、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的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的比较;SF-36:健康调查量表36

3 讨论

CAG 已被确定为胃癌前病变,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内蕴是CAG 的主要病机,患者是因饮食、情志、外邪等原因使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壅滞不行,水谷输布不利,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久则浊化,热郁毒蕴,浊毒相合,蕴于中焦而发病[13-14]。以化浊解毒方联合全息经络刮痧对CAG 患者进行治疗,将浊毒理论与全息理论的有效结合提升了中医特色技术辨证论治的精准化,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尤其对嘈杂、嗳气症状疗效更为明显,同时能缓解患者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化浊解毒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藤梨根共为君药,消肿散结,具有防癌抑癌的作用[15-17];臣以石菖蒲和胃消痞,紫豆蔻、砂仁健脾化浊,助君药解毒之功;佐以郁金、元胡、木香调理气机,以丹参、三七、莪术活血消瘀,气血同调;使以当归、白芍行气止痛,有改善胃部微循环的作用[18]。诸药合用,行气和胃,浊化毒解,脾胃复健,气血生化有源,从而使胃黏膜得以修复,病变的腺体得以逆转。

全息经络刮痧运用生物全息理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藏象学说辨证选穴,既可以达到防治目的,又可以通过刮拭中的疼痛点和出痧情况判断疾病部位和程度。全息经络刮痧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刮痧的疗效,经络刮拭具有推动气血运行、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19-21]。治疗中选择的头部全息区是督脉及足少阳胆经所循行的部位;背部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可增加全身血液循环,调理脾胃,消痞除胀,提高生理舒适感,减轻患者负面情绪[2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刮拭足三里可理气活血解毒,健脾祛湿化浊,扶正强身[23];中脘为胃之募穴,临床研究表明刺激该穴可以增加胃底部血流量,抑酸减少胃黏膜的损伤[24];内关疏通三焦,降逆止呃。三穴相配是治疗胃病经典之方[25]。

综上所述,化浊解毒方联合全息经络刮痧内外并治具有化浊解毒、理气和血、调理五脏等功效,防治兼容,临床效果显著。自然疗法操作简易安全、经济便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浊毒嗳气刮痧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饮水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浊毒病机理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