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前焦虑状态对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

2021-11-28吴志娟吴艳红王会瑟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8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全麻

吴志娟 吴艳红 王会瑟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071000

全麻是胃癌根治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可协助手术的顺利实施,但有报道指出,全麻下胃癌根治术后存在苏醒期躁动情况[1]。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躁动、兴奋和定向障碍,患者存在不适当行为,如肢体无意识动作、挣扎、哭喊、呻吟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预后[2-3]。因此,寻找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有报道指出,过度的应激反应是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血压升高等[4]。胃癌术后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术后通常需要接受放化疗等,导致患者在术前过度担心手术效果及后续治疗费用,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5]。焦虑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患者可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及恐惧,进而引起恐慌、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等症状[6]。由此,猜测麻醉前焦虑状况可能与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关。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麻醉前焦虑状态对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 例,女44 例;年龄39~72 岁,平均(53.12±3.24)岁;合并高血压25 例,合并糖尿病18 例。纳入标准:①麻醉方法为全麻;②首次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③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胃癌;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7]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②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③合并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④凝血功能障碍;⑤术前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⑥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⑦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⑧肿瘤发生转移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苏醒期躁动发生评估方法 术后所有患者Ste ward苏醒评分[8]达到4 分后,采用Riker 镇静躁动评分量表[9]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该量表包括危险躁动(7 分)、非常躁动(6 分)、躁动(5 分)、安静合作(4 分)、镇静(3 分)、非常镇静(2 分)、不能唤醒(1分),其中5~7 分为患者发生躁动。根据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1.2.2 基线资料统计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ASA分级(Ⅰ级、Ⅱ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既往手术史(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焦虑状况(有、无)。高血压的诊断符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版)》[10]的标准;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11]中的标准;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评估患者麻醉前焦虑状况,包括20 个项目,采用1~4 分4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焦虑情况越严重,其中≥50 分为存在焦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单因素分析

9 例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9/100)。两组合并糖尿病、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手术史、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单因素分析

2.2 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多因素分析

将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2.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逐个纳入作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将P 值条件放宽至<0.2,纳入符合条件的变量(合并糖尿病、焦虑状况)同时作为自变量(表2),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焦虑是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OR >1,P <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苏醒期躁动患者可表现为语无伦次、四肢颤抖、呻吟等症状,可导致坠床、管道脱离等不良事件发生,严重者可引发器官功能紊乱或衰竭,影响预后[13-16]。但关于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周楠等[17]对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发现,387 例患者中有111 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8.68%。本研究结果显示,9 例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在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9%;低于上述研究结果,可能与手术方式不同有关,但仍提示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有较高的躁动发生风险。麻醉前焦虑是由于患者有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及感受,导致其出现持续或发作性的恐惧、紧张、不安,并对手术效果及麻醉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感,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预后[18-19]。有研究指出,术前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可能与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有关[20]。猜测焦虑状况可能与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是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提示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可能麻醉前焦虑有关。分析原因为:麻醉前伴有严重焦虑可能导致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对刺激更加敏感,甚至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引起生理变化,增加躁动发生风险[21-22]。同时麻醉前存在焦虑,可增加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的疼痛刺激,出现炎症介质级联爆发,血管内凝血机制异常等负面效应,易引起血栓形成相关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系统性精神紊乱,进而引发苏醒期躁动[23]。对此,建议做好患者术前访视及准备工作,在访视过程中需积极与患者沟通,并为患者详细介绍麻醉方法、手术内容,并介绍相关案例,消除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积极性,避免因不良情绪引起患者苏醒期躁动。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合并糖尿病与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关。这可能是由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因术后会出现胰岛素水平应激性升高,增加交感神经活性,继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加重脑水肿,引发躁动[24-27]。因此,应密切监测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并采用降糖措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麻醉前焦虑状况可能与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关,应加强术前的访视及准备工作,消除患者焦虑状况,对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帮助。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