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的面向地方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链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

2021-11-28张亚楠罗浩虹陈仲巍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8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工科校企

洪 璇 张亚楠 王 英 罗浩虹 陈仲巍

1.厦门医学院教务处,福建厦门 361023;2.厦门医学院药学系,福建厦门 36102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正呈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位列全球第一。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区域生物医药的发展对生物医药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挑战。

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同时也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参与者。在生物医药专业教育中,由于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紧密,实践内容不够前沿,与生产过程脱节,造成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1-3]。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经常局限于实习就业方面的简单合作[4-6]。如何让学校和企业、教育和产业打破体制障碍、领域门槛、属性差别,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当前需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7-9]。

厦门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基于产出导向[10-12]的面向地方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链新工科人才培养途径,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13-15]。

1 生物医药新工科人才培养主要思路

基于培养能够深入基层、胜任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出导向的理念,我校构建了“产学研技创”多元协同的生物制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产业密接轨、学习勤自主、科研早启动、技能多训练、创新广培育。通过思考及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三问”,即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16-18]。

2 “产学研技创”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实践

2.1 产业密接轨

2.1.1 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充分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的深度融合机制。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合理制订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组建1 支20 余人的行企业外聘教师队伍,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开设多门校企合作课程。

2.1.2 校企共建实践育人基地 在整合学校、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共同组建生物医药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平台、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等构成。依托生物医药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推进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见图1。

图1 生物医药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构成示意图

2.1.3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形成两条课程链 经过深入调研和探索,我们发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有两条主要的技术路线。其一是基因蛋白质药物生产技术路线,主要通过构建工程菌、微生物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等工艺流程进行疫苗、干扰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其二是诊断试剂研发与应用技术路线。因此,我们针对地方产业特点,打造了两条课程链,精准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见图2。

图2 地方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路线与对应专业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开设生物医药企业家面对面课程,每学期邀请3~4 名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稳定专业思想,激发专业热情。此外,校企合作开发科研方法、体外诊断生物活性原料的研发与应用、分子诊断学、生物制药设备、药品生产安全与质量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直面行业企业的机会,并进一步与企业研发生产所需核心技术接轨。

2.1.4 将毕业论文做在生产一线 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环节,我们对学生进行精准摸排,鼓励就业意愿强烈的学生赴企业完成毕业实习。2017 级36%的学生赴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做在生产一线,这既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要求,也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

2.2 学习勤自主

2.2.1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我校以超星平台为主体,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引领深入思考并进行合理有效考核,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2.2.2 推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在实验课环节,我们有6 门专业核心课开发了33 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了7 项软件著作权。我们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一线难以充分进行实操的项目,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形式展现,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得到充分训练,实现与产业需求的快速对接[19-22]。

2.2.3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我们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自学节省下的实验学时,用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上[23-25]。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尝试打破原有的固定实验流程及参数,要求每组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相关讨论,以此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92%含实验课程,45.3%的实验学时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均远高于国标要求,体现了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路。

2.3 科研早启动

设置本科生班导师,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合作的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导师形成班导师团队。依托本科生班导师制,引导学生加入各专业教师课题组,形成不同年级科研梯队,参与“早科研”,推进研究性学习,投身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

2.4 技能多训练

2.4.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制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必修实践环节占比31.5%,高于国标,专业课的理实比为1∶0.82,契合了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包含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第二阶段以提高专业实验技能为主,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岗位技能性。第三阶段以强化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培养科研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4.2 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深化技能 集中实践环节自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安排如下:见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根据产业需求、扣紧前沿、层层递进、步步夯实为原则,筛选确定实验内容,逐渐从基础实验向专业实验,从认知实验向应用实验、从单一型实验向综合型实验过渡,让学生接受全面、系统、扎实的实验技能训练,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2.5 创新广培育

2.5.1 以校-院-企协同“班导师”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根据专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专业兴趣,积极酝酿难度适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课题。借助生物医药协同创新育人基地孵化优质项目,在导师的引导下逐步开展科研训练,贯穿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进行项目深入研究。依托“大创”项目开展“早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及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初步培育和遴选创新创业项目。

2.5.2 分层次多平台协同育人 分层次多平台协同育人,既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又选育一小部分优秀创业项目。在学校层面通过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科研训练、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打下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在行业企业层面,通过参与工艺改进及实习实践,在生产一线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的历练,使大学生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使创新创业项目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花结果,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见图3。

图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

3 生物医药新工科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

3.1 “产学研技创”多元协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成型

面向地方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链,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道路,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充分对接、深度融合,基于产出导向,着力构建以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学研技创”多元协同的生物制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学生满意、产业欢迎的生物制药专业,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呈现积极成效。

3.2 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

校企合作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利用现有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通过行业企业提供研发和孵化平台、中试平台和规模化生产平台等方式,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

3.3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人才与拔尖创业人才

近两年来,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铜奖1 项、福建省金奖1 项、铜奖1 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 项,省级8 项,校级12 项,项目总经费41 万元,参与人数占本专业在校生的42.9%。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体现了我们坚持产教融合的思路,以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成效。

4 小结

我校针对地方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链以诊断试剂和基因蛋白药物研发生产为主要技术路线的特点,以岗位胜任力和创新精神为需求的导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根本性任务,基于产出导向的思路构建“产学研技创”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岗位胜任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该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逐步选育出部分具备创业激情、创业能力的学生,可行性的创业方案,孵化成熟一小部分创业项目,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拉动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生物医药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工科校企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校企合作五反思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