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2021-11-28张雪山
张雪山
目前临床上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1]。如果大量滥用抗菌药物,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所以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降低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合理用药以及规范用药的宣传和教育,来进一步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以及患者的关注[2-4]。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通过有效运用临床药学干预,能够大大减少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5]。本次研究针对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治疗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并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龄21~79 岁,平均年龄(49.38±9.88)岁。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2~81 岁,平均年龄(49.41±10.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无其他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疾病符合抗菌药物治疗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对本次研究所采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具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般抗菌药物的用药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药学干预方案。①根据相应的药学干预方案进一步完善本院院内相关制度,结合本院实际,将相关的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进行确定,同时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措施进行宣传和指导,保证所有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宣传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②临床上的所有药师都要参与到药物干预治疗活动中,而且还要对临床的处方以及病例进行抽查,针对一些药物指征不明确、用量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等方式进行记录,针对个人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的进行反馈以及处理。随后加强对临床医师以及药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教学参观、学术研讨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将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药师以及医师进行宣传和教学,保证所有的药师和医师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和了解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原菌的耐药问题、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特点等,保证所有人员都能够建立一个规范用药的意识和思维。医院为药师和医师提供培训机会的同时,还要定期组织考核,保证所有人员在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所有人员的考核结果以及合理用药状况,必须与绩效挂钩,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利于对抗菌药物规范用药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执行和贯彻。③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以及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将抗菌药物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抗菌药物均能够划分在不同的级别当中,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各种药物的使用规范以及使用权限。在进行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必须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的具体管理情况来进行完善和调整,保证临床药学干预方案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④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范情况来对出院病例进行实施考评,根据各个科室合理用药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奖惩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包括用药症状不符、联合用药不当、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比较[n,n(%)]
2.2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13±1.25)d 和满意度评分(8.64±2.45) 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65±1.62)d、(6.48±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半合成法进行,是通过真菌以及细菌的微生物培养所形成的产物[6-8]。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临床细菌感染疾病,而且大量实验表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9]。但是抗菌药物在广泛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滥用的情况,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人体内出现大量的耐药性,直接引起人体内菌群失调,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导致体内二重感染,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目前我国在进行药品分类管理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社会上也仍然存在人民群众自行去药店购买抗菌类药物等现象,这就表明我国在进行抗微生物药品管理方面,仍然不够规范和谨慎[11]。在临床方面也很容易由于临床医师的失误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其中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选择用药品种不当、药品使用疗程不当、药品用法用量不当、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等,针对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2]。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临床药学干预,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管理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并且制定一个本土化的用药干预方案,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和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13]。
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4]。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临床药学干预能够帮助医、护、患完成抗菌药物的治疗,同时为医、护、患提供相应的药学教育,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医、护、患对于合理用药的认识,较大程度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另外通过一个合理的药学干预,还能够进一步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针对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纠正,保证在药师的干预以及相关的管理规范措施指导下,可以有效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督[1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13±1.25)d 和满意度评分(8.64±2.45) 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65±1.62)d、(6.48±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治疗中作用显著,大大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规范性,进一步保证了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