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维司群治疗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2021-11-28阎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抑制剂乳腺癌化疗

阎瑾

在临床上,乳腺癌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对女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恶性疾病[1,2]。而伴随近阶段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精准化医疗技术的推广,在该病症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治疗的常规措施之一。其中三苯氧胺在绝经前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最为常见;但伴随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经逐渐取代三苯氧胺,成为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以及进展缓慢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首选药物[3,4]。但在接受这一药物治疗干预后疾病进展的患者,该如何选择后续治疗就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和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此次研究主要以本院在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37 例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其后续治疗中应用氟维司群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37 例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此次临床观察对象;患者年龄50~77 岁,平均年龄(53.25±7.94)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经免疫组化判定为Luminal型乳腺癌;②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患者均无内脏危象;④患者均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⑤患者均达绝经水平;⑥此次研究项目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未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者;②伴有严重心肺功能或肝肾功能异常者;③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氟维司群治疗,并在治疗的第12 周进行第1 次随访,之后每8 周随访1 次,复查增强CT 及彩超评估病情。患者有病情变化怀疑进展时随时复查评估病情。氟维司群用法为:500 mg,d1、d14、d28深部肌内注射,之后每28 天500 mg 深部肌内注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估患者的疗效,分析PFS 的影响因素,观察治疗安全性。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分为CR、PR、SD、PD。ORR=(CR+PR)/ 总例数×100%;DCR=(CR+PR+SD)/ 总例数×100%;CBR=(CR、PR、SD 维持时间≥24 周的例数)/总例数×100%。PFS 为从接受氟维司群治疗到肿瘤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FS 采用Kaplan-Meier 及95%CI 进行分析估计;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将在Log-rank检验中涉及到的对患者PFS 有影响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37 例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20 周,中 位PFS 为3.7 个 月[95%CI=(0.85,7.51)]。首次评估时,37 例患者均未出现CR,仅1 例(2.70%)为PR,19 例(51.35%) 为SD,17 例(45.95%) 患 者PD 出现时间为初次评价疗效时。其中ORR 为2.70%,DCR 为54.05%,CBR 为43.24%。见表1。

表1 37 例患者的疗效评估 (n,%)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转移部位数量、既往化疗线数患者的PF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部位数量越多、既往化疗线数越多的患者PFS 越短。不同年龄、有无骨转移及内脏转移患者的PF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n=37)

表2 单因素分析(,n=37)

2.3 多因素分析 将2.2 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当中,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量、既往化疗与否为PFS 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均与PFS 呈负相关关系,转移部位数量越多,PFS 越短,转移数量每增加1 个,PFS 缩短原来的1.931 倍;既往化疗患者PFS 比既往未化疗患者缩短1.534 倍。见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

续表2

2.4 安全性分析 本次治疗中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无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患者。

3 讨论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而言,均有机会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出现是导致其内分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针对这类患者,如何在其后续治疗中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是当下临床治疗乳腺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5-7]。而在大量相关临床资料中均显示,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较为稳定的安全性[8-11]。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37 例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20 周,中位PFS 为3.7 个月[95%CI=(0.85,7.51)]。首次评估时,37 例患者均未出现CR,仅1 例(2.70%)为PR;19 例(51.35%)为SD,另外还有17 例(45.95%)患者PD 出现时间为初次评价疗效时。其中CBR 患者16 例(43.24%)。同时,通过对治疗中影响疗效的单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转移部位数量、既往化疗线数患者的PF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部位数量越多、既往化疗线数越多的患者PFS 越短。此外,通过对比多因素回归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转移部位数量、既往化疗与否为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转移部位数量越多,PFS 越短,转移数量每增加1 个,PFS 缩短原来的1.931 倍;既往化疗患者PFS 比既往未化疗患者缩短1.534 倍。

综上所述,在既往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氟维司群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可靠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抑制剂乳腺癌化疗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跟踪导练(二)(3)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