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21-11-28杜秋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华法林稳定型氯吡

杜秋红

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属于房颤的一种类型,调查研究表明[1],非瓣膜性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患病因素。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经典药物,一直延用至今。达比加群酯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因其出血风险低,目前临床已经推广使用。我国人口中房颤和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冠心病治疗的重点为抗血小板,对于该类患者,指南建议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但具体抗凝时间以及双联或单联抗血小板策略的选择,尚未统一。本研究意在观察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采用不同抗栓策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 例,其中男89 例,女71 例,平均年龄(70.45±8.4)岁,吸烟67 例,合并高血压52 例,糖尿病43 例,高脂血症59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1 例。将患者根据使用的抗凝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HA2DS2-VASc 评 分≥2 分,HAS-BLED 评 分<3 分,且无抗凝治疗禁忌证;②入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所有患者均口服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12 个月。排除标准:①高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 评分≥3 分;②有抗凝或抗血小板禁忌证的患者;③有严重肝功能、肾功能障碍,患有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④合并瓣膜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降压、降脂、降糖、控制心室率等。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用量用法:75 mg,q.d.,p.o.;达比加群酯(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64)用量用法:110 mg,b.i.d.,p.o.。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治疗: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用量用法:75 mg,q.d.,p.o.;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规格2.5 mg)用量用法:起始剂量 2.5 mg,q.d.,p.o.,调整剂量维持INR 在2.0~3.0 之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的TT、PT、APTT、INR。同时随访12 个月,记录出血事件以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出血事件包括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其他部位出血(咳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T、PT、APTT、IN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TT、PT、APTT、INR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T(29.60±3.89)s、PT(26.20±4.99)s、APTT(49.50±6.40)s、INR(2.35±0.85)高于对照组的(21.40±3.84)s、(22.80±5.06)s、(43.72±5.40)s,(2.05±0.67),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2 个月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2 例、出血性脑卒中3 例、其他部位出血5 例;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6 例、出血性脑卒中7 例、其他部位出血14 例。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 例、心肌梗死0 例、肺栓塞0 例、体循环栓塞5 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 例、心肌梗死1 例、肺栓塞0 例、体循环栓塞8 例。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肺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12 个月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房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之一,据调查[2],我国现阶段房颤患者数量在1000 万左右。房颤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也随之增加。有研究显示[3],我国有32.4%的房颤患者同时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该类患者,诸多指南及共识指出,应同时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4]。华法林作为抗凝治疗的经典药物,长期应用于抗凝治疗领域,但是该药治疗窗窄,INR 需稳定在2~3 之间,药品应用剂量个体差异大,且受饮食及其他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下降[5,6]。达比加群酯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该药抗凝作用稳定,且不需要长期监测凝血指标,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有研究显示,达比加群酯的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7,8]。且对于房颤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讲,其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安全性高于华法林。

本研究中,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TT、PT、APTT、INR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T(29.60±3.89)s、PT(26.20±4.99)s、APTT(49.50±6.40)s、INR(2.35±0.85)高于对照组的(21.40±3.84)s、(22.80±5.06)s、(43.72±5.40)s、(1.56±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均对凝血指标有影响,而华法林影响更大,同时还发现,经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患者INR 基本稳定在2~3 之间。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氯吡格雷联合达比加群酯抗栓治疗,出血风险低于氯吡格雷联合达华法林。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肺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抗栓治疗方案具有同等的有效性[9,10]。

综上所述,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治疗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效果等同,且出血风险低,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华法林稳定型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