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入研究——以《对外开放》一课为例

2021-11-28黄冰冰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价值观

黄冰冰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重要的命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上的丰盈,也是精神文明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了中国近代现代以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成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事业。中学历史教育承载着民族记忆,传递国家意志,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一课为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和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首先最基本的是要对教学内容有精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切且丰富的材料以更好落实课堂目标。统编新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对外开放》一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在研读课标与教材的同时有了这样的思考,处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面临着怎样的痛苦、抉择、奋斗和改变,他们是如何从旧体制的桎梏中以巨大的智慧和勇气“冲开一条血路”?如何理解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没有细节式的历史描述,就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1]

基于此,教师应当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神入”历史,价值引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才真正有效。

一、阅时代记忆,感知时代洪流

罗素说:“历史学是有价值的,首先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这一点尽管不是它那些价值的全部,却是所有它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真正的历史,存在于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在分析本课一些重点的问题,如: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的原因;经济特区何以能发挥改革开放中“窗口”和“桥梁”的作用时,我通过当时的照片、时人的记载和诗歌等史料,把学生的记忆拉回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的前夜。

课一开始我呈现一组1976——1978年大逃港的照片,河岸上尸横遍野,边界上密密麻麻的铁丝,反对大逃港的标语,人们痛苦与哀伤的表情等,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当照片呈现出来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人物的表情,并且说出自己看完照片的疑问与困惑。在对那段历史有了感观上的了解后,通过一则史料来说明当时之所以会引发轰轰烈烈大逃港的原因: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在他们(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却出奇地沉默……他平静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当时人们所处的时代——贫穷、落后,生活水平低,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因而很多人铤而走险,要到香港去寻求一线生机。

贫困的危机呼唤改革与开放,将铺垫做足,学生才能够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真正置于70年代末的时空下考察。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百年富强之路的艰难历程,为下一部分改革开放取得成就做铺垫,让学生通过学习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观人物之行,渗透价值判断

历史,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更以关注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把“人”放在课堂第一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变化;关注历史事件中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活动(这个历史人物,包括大人物、普通民众和社会群体),引导学生从人的思想行为出发来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导致中华民族不断遭受外来入侵,一百多年以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成为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将梦想化为行动,他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敢闯敢拼,敬业奉献,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本节课教材出现的人物是邓小平,课标要求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但笔者认为本节课还应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普通民众。改革的决策是大人物,而推动改革开放的却是广大的普通民众,在那个时代,人们经历了抉择与改变最终汇成改革洪流推动时代进步。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认识这段历史:

材料三1978年中国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更加速了改革开放的酝酿。西欧、日本等国家地区,成了主要考察地。西欧五国考察团,参观了八十多个工厂、矿山、港口、农场、大学及科研单位,对欧洲经济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看到: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整个欧洲连成一片。农业也是科技型、集约化的,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代表团回国后报告: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总以为资本主义腐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曹普《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卷》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认识到国家要发展,国家制定政策不应固步自封,要对外开放,学习他国先进技术与制度。但关闭已久的国门,要怎么打开?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如何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如何推动旧体制的改革?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0年,在中国这个大棋盘上,对外开放的第一颗棋子落在中国的南海边——

材料四1980年,袁庚开始全盘掌管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还是在勾画工业区雏形之初,袁庚就提出挣脱现行体制中“大锅饭”的设想。1979年10月间,工业区指挥部对四航局在码头工程中率先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原来每天每车只能运20到30车,制度施行后,规定每人每天劳动定额为40车,完成这一定额者每车奖励2分钱,超过定额每超一车奖励4分钱。实行奖励后,司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为国家多创产值达130万元,工人产值只占他们多创产值的2。但袁庚额手称庆太早了,很快,超额有奖的改革之举被上级有关部门勒令停止,甚至有人指责蛇口“奖金挂帅”是倒退。码头建设进度又慢了。最后,在袁庚等人不懈努力之下,向中央反映问题,胡耀邦、谷牧、江泽民等人一致认为,蛇口工业区的计件工资、超额奖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也取得了成果,蛇口可以实行特殊政策。1980年8月1日,蛇口工业区获准实行超产奖励。于是,工地上快马加鞭,一片繁忙景象。

——摘编自涂俏《袁庚传·改革现场》

以上史料的呈现展示了社会转型初始阶段的人性、人情的碰撞,有冲突、有情节的历史细节自然是引人入胜的,通过史料分析,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搞生产效率;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旧体制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用改革的方式解决新问题。袁庚是蛇口工业区之父,以他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在爱国主义精神和敬业爱岗精神的推动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许多不平凡的事业,如对于旧体制的大胆突破,积极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等。因此,通过观人物之行,渗透价值判断,让学生真正从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就是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剖史事之理,生成历史理解

所谓“史事”,就是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客观时、地、人物和历史事件……是被记录下来的时间及其过程,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探寻历史联系、进行意义建构的产物。[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可以站在不同深度,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理解,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初中历史教材中哪些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融合,教师通过引导与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鲜活真实,深入人心。

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经济特区的探索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作用。课堂教学将课程内容难点的突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会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能力之外,升华情感价值观。在此笔者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之一,在引领福建甚至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做了有益探索和突出贡献。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厦门地区八十年代以来在对外经济发展的贡献。学生通过开展社会问卷、访问长辈及参观特区纪念馆等方式了解厦门的变化,并将其成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学会搜集史料,运用史料论证的意识,以下是其中之一的文献资料——

材料五厦门经济特区坚持引进外资与国家需要和特区发展紧密结合,重点引进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出口创汇型“三资”企业。到1991年底,全市累计签批外资项目1138项,合同外资总额24.9亿美元,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3.2%,外向型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3年6月,台商独资企业厦门灿坤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成为投资大陆的首家台企B股上市。

2003年7月中华老字号黄则和花生汤店改制为私营企业。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所调查及记录的材料,寻找其关联点:经济特区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学生亦通过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感受厦门人在推动对外开放过程中所显现的拼搏、探索及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为家乡人民的奋斗及发展成果感到自豪。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不懈奋斗,青少年学生更应奋发有为,为祖国的更加富强而努力。

通过生动展现历史场景和细节,历史教学不再是教师单调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应答,而是走进改革开放初期,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中汲取历史的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死搬硬套,既要从历史史实本身出发,又要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充分运用教材内外各种素材和资源,将活泼生动,具备真情实感的史实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学活动之中。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