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四大名著”中的龙虎山元素

2021-11-28宋国兵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太上老君天师真人

宋国兵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鹰潭 335000)

一、道家祖庭的来源

龙虎山,何以命名龙虎?龙虎山得名的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广信府志·山川篇》里面说龙虎山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所以取名龙虎;其二,就跟张道陵天师有关了,《龙虎山志》这样记载:“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龙虎山的闻名,一则源于其独具特点的丹霞地貌,二则由于与道教深厚的渊源。这种渊源,就是始于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东汉末年,道教由一些松散的组织正式发展成为纪律严明治理规范的教派,这便是最著名的两支教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前者由张角创立,以《太平经》为教旨,采用治病救人的方式进行传教,广集教众数十万,后来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后者的创始人便是张道陵,因其入道须缴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在组织上采用“政教合一”的方针,成立了“二十四治”,后来又发展为“四十四”治,相当于一个独据一方的割据政权。他们的首领被人称作“天师”,他们所传之教也叫“正一盟威之道”。今日龙虎山的“正一道”便是由此发展而来。张道陵仙化之后,其子张衡接班,称作“嗣汉天师”。衡去世后,衡之子张鲁接位,是为“系师天师”。这个张鲁,正是《三国演义》中割据汉中,在曹操与刘备之间游走,极力谋取自立,后来为形势所迫投降曹操的那个角色。

《三国演义》中的张鲁是一个“政治化的道士”。张鲁继承祖上两代基业,继续统治汉中,教化民众,时间长达三十年。

张鲁殁后,其四子张盛继承衣钵,掌管五斗米道。曹魏初年,张盛辞官归隐,携弟子众人迁徙至江西省鹰潭市之龙虎山,从此扎根传教,至今已逾千年。张盛南归,意义重大,正一道得以独立发展,一跃成为最为知名的派系之一,而龙虎山也拉开了道教祖庭的序幕,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它不再仅仅以风景秀丽闻名,更是以道教圣地而为世人瞩目。

二、水浒英雄出龙虎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虎山,就没有《水浒传》。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开头便是龙虎山。楔子部分介绍了洪太尉奉宋仁宗旨意前往龙虎山宣张天师祈禳瘟疫,却阴差阳错放走一百单八只妖魔的事情。其中就有对龙虎山和上清宫的描述: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神仙境界在这段文字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为后文张天师的出场营造了氛围。

龙虎山在《水浒传》一书中的体现,不仅是自然风光与道教仙境的描述,更是奠定了全书的框架结构。《水浒传》讲述的是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的故事,这一百零八个人打哪来的?楔子里面说的,洪太尉放走的刚好就是一百单八只妖魔,这已经近乎直接地告诉读者:一百单八将就是一百单八只妖魔。如果没有误放的设置,后面的众多好汉与故事便无从安置。这是古典小说常用的套路,采用神话元素或者因果报应关系来讲述故事,一则增强故事的合法性,二则满足读者的好奇与需求。《水浒传》如此,《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也莫不如此。龙虎山在小说中引出了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同时也宣告他们的归宿:误放的妖魔迟早还是要回来的,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他们在人世间闯荡一番之后,终归悉数凋零。

虽然说龙虎山在《水浒传》中的出现不是很多,基本上就是在楔子部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它除了影响着小说的结构,更是将一部英雄起义的作品纳入到道教思想范畴之列,使作品沾染上神秘的色彩。反过来,《水浒传》在传播推广的过程中,也是提高了龙虎山的知名度。二者可谓是相得益彰。

《水浒传》一书正是借助对龙虎山和天师道的描述和讲述,来构建全书,引出故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水浒英雄出龙虎的说法是完全有道理的。

三、太上老君的使命

《西游记》本就是一部神魔小说,涉及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纠葛与关联,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内容。其中关于道教的部分就跟龙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太上老君就扮演着这样的纽带角色。

太上老君显然不是该小说的主要角色,但是对于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动却起了很大作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就是在老君的炼丹炉中练就的,而孙悟空之所以具有辨明妖魔鬼怪的能力,主要还是靠他那双火眼金睛。这对于丰富孙悟空的形象肯定是有用的。到了正式的取经路上,太上老君或者跟他相关的人和物也在影响着取经进程。他的一粒仙丹救活了已经死去三年的乌鸡国国王;他的两个童子跑到凡间变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跟孙悟空斗智斗勇一番;他的坐骑——青牛,偷走他的金刚圈儿,下凡成妖,阻拦唐僧师徒西行,着实让师徒几个吃尽苦头,后来还是老君亲自出马才把青牛收走;等等。太上老君在文本中所起作用由此可知,而他本人也是道教世界以为尊贵的神仙。道教世界有三清之说: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被奉为道教祖师,张道陵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玄道真传,才得以修炼成仙。至今龙虎山天师道依然尊太上老君为开山鼻祖。或许正是因为他在道教世界拥有显赫的地位,所以,到了小说之中,他依然是一位尊贵的神仙。至于太上老君的历史名字,那也是世人共知:姓李,名耳,字耽,尊称老子。历史上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著有五千言《道德经》传世。此处不探讨老子,只说太上老君,因此只简单介绍一下,不再展开。

太上老君的纽带作用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身份,还体现在他的住处。《西游记》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住处,是借孙猴子之口说的: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由此可知,太上老君居住在兜率宫炼丹讲道,后来孙悟空练就火眼金睛的地方也是此处。上天的兜率宫在离恨天,那么,人间是否有兜率宫?有的话,又在哪呢?

无论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想象类型的著作,它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天上的兜率宫在人间自然有它的位置,它就在龙虎山仙岩顶上:

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 平方米,高19 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

从历史沿革来看,兜率宫先建,《西游记》后出,后者将前者融入其中合情合理。

《西游记》的主旨之一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有关道教部分的创作自然需要吸收了不少真实的道教文化,龙虎山和它所承载的道教文化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而太上老君和他的住处兜率宫成功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四、张道士的原型

《红楼梦》,主流文学界一直将其定义为世情小说,其实也是一部与宗教关系非常紧密的小说。无论是空空道人、渺渺真人,还是茫茫大士、警幻仙子,亦或后来的甄士隐、张道士、王一帖等等,都是宗教人士,他们有的在上一层叙述层讲述故事,有的在下一层演绎人生。根据探讨的需要,我们着重看看张道士的形象,试图还原一下他的原型。

张道士首次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小说中的张道士,有这么六个特征:

(一)长期生活、掌教在京城;

(二)给荣国府国公当替身,年龄应该与贾母差不多;

(三)地位较高——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

(四)受到两代皇帝(“先皇”和“当今”)的宠信;

(五)如今现掌“道录司”印——是朝廷封的最高级道士;

(六)被封为“终了真人”。

红学家经过研究,大都认为:这个张道士应该就是清代的道士。小说中的“先皇”与“当今”是同一朝的皇帝,曹雪芹又是有意隐射当时朝政的意思,因此,张道士认定是清代的道士还是可信的。

根据其他信息,可以进一步推理。他是掌管“道录司”印的,“道录司”是朝廷封的最高级道士。相关文献显示:清初四代皇帝对全真道与正一道各设置一个“道录司”掌印。正一道以天师派为主。江西龙虎山正一观是正一道的祖庭,以“张天师”或大真人为住持。

小说中还说张道士被封为“终了真人”。“终了真人”,这可不是好称号。“终了”,就是到此为止的意思。似乎暗指乾隆在降正一真人为五品后停止真人“援例请封”之事。因为一直到曹雪芹去世,正一真人没有恢复世袭。

另有史料证实:清朝康熙皇帝为庆祝万寿生辰曾筹银修龙虎山万法宗坛,而与《红楼梦》关系密切的江宁织造曹家、苏州织造李家,皆参与其事。作为曹家后人的曹雪芹,对于龙虎山正一道在当时受到重视的情况应该很了解,把它写进小说也不是不可能。

综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张道士就是出身正一道的道士,只是后来来到京城掌管天下道教了。

透过《红楼梦》,读者也能一窥龙虎山道教(正一道)在全国道教乃至宗教界的地位,道教祖庭的名号绝不是浪得虚名。只是这个张道士,在作品中颇为尴尬,作为道教界的权威,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要极力讨好贾府上上上下。贾府的权势与嚣张可见一斑,这或许就是作者特别的用意吧,姑且不论。总之,不管怎样,龙虎山正一道(天师道)也算是在《红楼梦》中露脸了。

五、结语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部古典小说名著,现在被统称为古典“四大名著”。它们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采用了精湛的艺术手法,更在于它们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中的道教没有理由不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任何一个作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将其拒绝在自己作品之外。作为道教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龙虎山正一道(天师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入文学视域也就顺理成章。古典“四大名著”涉及道教,尤其是关于龙虎山正一道的记录或描述,说明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视,反而来,以龙虎山正一道为代表的道教能够进入文学作品,正好说明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根基作用,也显示出它们曾经的辉煌。今天,我们重读传统经典,挖掘文字背后的底蕴,不仅合乎时代旋律,更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自觉实践。龙虎山正一道(天师道)亦如此。

猜你喜欢

太上老君天师真人
两个太上老君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王天师消暑之法
除妖计
嘻哈段子铺
变色龙
“天师”教职略考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
少年印第安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