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
——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实践探索
2021-11-28林存良苑秀颖崔昭斌
林存良 苑秀颖 崔昭斌
(1.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中学;2.山东省汶上县刘楼镇中心校;3.山东汶上第五实验小学东和园校区,山东 汶上 272500)
为了家庭生计,为了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挣钱,这就导致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没有时间教育和管理孩子;另一方面,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时间和精力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不懂教育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六成的农村父母面临着“养育焦虑”,这已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成长,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校开展了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实践研究,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粗浅地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与大家共享,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以期共同进步。
一、对教师进行家校共育理论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全面推进家校共育这一实践研究工作,一定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将家校携手共育成长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教师进行新教育观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学德育大纲》等。通过培训,能积极地影响教师教育行为,让每一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师们进一步了解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解决方法和原则,并让新教育观能内化于教师的心灵深处,为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对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理论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突出家庭教育在家校共育中的主体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学生既要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又要受家庭教育的熏陶,而且家庭教育的熏陶更直接,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的影响力更大。因此,建设家庭文化,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们组织家长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形式学习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家校合育以打造品牌教育的建议》,学习济宁市先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意见》《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情况调查”的通知》《济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文件。通过与家长一块学习,让家长清楚、明白“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在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的起始阶段,我们就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让家长协助学生共享视频、共同完成测试题,利用班级微信群转发家庭教育的视频、文章、建议家长阅读的家庭教育书目、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时时处处为家长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学习机会,营造了富有特色的家庭学习氛围,基本实现了家校共育的无缝衔接,突出了家庭文化建设的特色。第三,开展专题教育讲座,向家长和老师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及具体的教育方法。专题教育讲座让家长教师平时教育学生做到五个方面:让学生养成惜时如金、作息有规律的良好习惯;禁带手机入校园,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将手机交给父母保管;鼓励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与孩子共同讨论未来人生规划;多鼓励少批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上具体要求,对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偏差、改进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现实直接的指导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现在抓起。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利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利用校园广播、手抄报、宣传栏、滚动电子显示屏等,让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团委、政教处坚持每日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每周评出“文明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督促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专家引领,为家校共育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坐井观天、鼠目寸光、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出效率出成果的,在家校共育实践中,我们采用请进来,请名师名校专家来校讲学,让一线教师能够与专家直接对话,对我们的家校共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定期举行校级家委会会议,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对学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或意见,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生。走出去,向名师名校学习,2020年5月,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去衡水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学习了衡水中学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在家校共育方面,衡中的主题班会经常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老师、学生、家长在课堂上交流互动,面对面三位一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让家长听课、评课,让家长对学校、教师有更多了解和理解,形成家校联手育人。后来,我校学习借鉴了他们一些先进的做法,指导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对我校的家校共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加强家校共育制度建设,保障家校共育实践活动如期高效进行
(一)定期学习研讨制度
坚持把每周三定为家校共育理论学习研讨时间,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提前确立学习主题内容、主持人、中心发言人,所有参与人员要畅所欲言,各叙己见;坚持做好学习记录和写好心得体会,最后明确下周的工作计划。
(二)问题清单研讨制度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思想动态和成绩分析调查,发现学生思想行为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找出解决办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保证学生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要对家长开展一次学校办学行为、办学质量电话回访活动,探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三)活动推进开展制度
学校搭建各种平台,有计划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实践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亲子活动、家教经验交流活动等。
为了让制度落地生根发芽,一方面,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组长有教科室主任孙老师和课题主持人林老师,组员由课题参与人员、各班班主任、家长委员组成。另一方面,每学期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详尽的实施方案,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六、通过QQ、微信、钉钉、乐教乐学平台,开辟家校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新渠道
这些平台,一是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学生及家长推送信息,加强沟通,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便利;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身提供的同步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三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可进行答疑解惑,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与学生线上交流学习的平台;四是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保持与各科任教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家长提供了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
七、开展任课教师大家访活动,关爱孩子,携手育人,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通过家访,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生活习惯等;二是可以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同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和价值观;三是可以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四是可以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学生(贫困生、单亲生、孤儿、留守子女等)和思想行为偏差生(学困生、有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五是可以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六是可以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共商共议教育方法。
八、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家委会成员活动,指导家庭教育。主要内容有: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提高科学育人意识;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水平;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让家长了解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家长学会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习惯。按计划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每学期,各个年级均要召开至少两次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都要求家长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由家长参与的活动。如果的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家长会,则应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说明情况,择日补会,约请老师单独交流。就开家长会与家长“约法三章”:一是赴会前应平等地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谈话,倾听孩子心声,了解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是开家长会时,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会后,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难题,和老师共同研讨,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回家后再认真与孩子促膝相谈,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定下一步努力目标。
通过家长会,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法,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方法引领。
随着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地逐步深入推进,后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定会积极思考,理性应对,不断挖掘家校合作共育的潜能,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利共赢,为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