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中汉语排比结构的翻译策略
——以七一讲话《求是》网英译版为例
2021-11-28张翠
张翠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20年以来,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从抗疫到复工,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同时,抗疫成就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基层党员的付出,国民对共产党的情感愈加深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这个彪炳史册七一建党节,习主席在天安门发表演讲,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是中共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求是英文版网站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English website of Qiushi Journal,Qiushi Online uses materials from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journal to introduce the CPC’s theories,policies,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national governance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audience”,可以看出,英文官网是国外网友了解中国政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承载着外宣的政治文化功能,且网站的文章可以被分享到Twitter,Facebook 等国外社交媒体上,可见其开放性。因此,该网站上的领导演讲英译文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2021年9月,《求是》英文网站刊登了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英译版,笔者以此文本为例,探讨了外宣文中汉语排比结构的特点和英译策略。
一、文本分析
排比或排比结构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可以是词语并排,也可以是句子或段落并排。排比作为汉语常用修辞的一种,特点鲜明,语用意义显著,可以借以达到说理淋漓尽致、表意清晰坚定的效果,同时又具审美性。然而,英文句子主子连接词较多,长句多,其中的排比结构较少,因此在翻译汉语排比结构时,既要考虑译成英文后是否符合英文行文规范和语法原则,又要尽量保留汉语原句的些许特色,包括必要的语言气势,和包含在其中的情感元素。
从笔者的分析角度来看,七一讲话中出现的排比结构,包括显性与隐性排比,多达20 处,其中有长有短,有二字格、三字格,也有问句排比,动词排比,还有一个段落排比,其中以短排比出现频率偏高,这也是党政演讲文章的特点之一,即短句群多。排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局部重复”,因此,在分析七一讲话文本时,笔者将“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这类出现反复的四字词语并列结构也视为排比结构,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外宣翻译中排比的处理策略有所启示。
二、外宣文章中排比翻译的原则
外宣即“对外宣传”,这个对外指的对国外,因此,外宣要有针对性和严谨性,针对性指的是不要偏离宣传目的,要搞清楚想传达的是什么,严谨性指的是认真、准确,因为外宣与建构国家形象、传达政府声音密不可分,如果因为误译而让外国人误解了中国政府的政策或想法,就会影响到国家形象,甚至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交流。外宣要想能够成功取得话语权,就要做到让别人愿意听你说话,也可以说是让别人愿意看你的外宣文,并且能看懂它。如果不愿看又看不懂,那这个外宣工作就是失败的。所以在翻译外宣文章时,要注意政治敏感性、严谨性、客观性,英译版也应以党中央及其领导人的政治意图为归旨。
外宣类党政文章中的排比句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能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又兼具生动性,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又加强语势、增强语气。为了更好传达出党与政府的价值观,展现我国话语权,译者在处理汉语其中的排比结构时,要根据排比结构传达的意义和语篇衔接功能,注意翻译的忠实性、准确性和连贯性,要明晰排比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因果关系,适当增译、转换词性,进而使译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朱英毅、赵圆(2010)指出原文的排比句基本都可以采用直译法,保留原文的语气。但是,笔者认为为了能让外国人读懂、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翻译排比结构时需要采用增词、省略、转换、重组等翻译手法使译文尽可能符合英语的行文与表达习惯,为此,甚至可以牺牲汉语排比的美学元素。
三、排比翻译的策略
(一)直译
直译即字对字翻译,尽可能保留结构的完整性。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善用短句,这在党政公文中也有体现。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明,因此公文中的排比结构大多也并不复杂,可以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
原文: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译文:The great path we have pioneered,the great cause we have undertaken,an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we have made over the past century…
这句话是典型直译,“伟大”作为重复词汇被依次翻译,得以保留,保持了源语与目的语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且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二)直译加省译
省译即在保证译文忠实性的同时,省去不必要的词语不去翻译。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汉语不同,在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结构上都有差别。汉语外宣演讲言辞华丽、同义反复;英语行文讲究“简”,要求逻辑严谨、文风质朴。一些简短的汉语排比结构可以用直译加省译的方法,该直译就直译,可以用英文并列结构代替汉语重复词语的时候,就选择省译重复词。
原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译文:It is the foundation and lifeblood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and the crux upon which the interests and wellbeing of all Chinese people depend.
对于前半句,《求是》英译版处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和命脉”,只翻译中心词汇“根本”与“命脉”,省去“所在”的翻译,因为如果翻译出“所在”,需要用定语从句,显得句子冗余,且表意不直接,不如省译更能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领导地位,且后半句中两次“所系”也只译一次,其他成分选择直译为“the crux upon which……depend”,正是直译加省译的体现。
又如讲话稿中“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一句,中心“执政”出现三次,但可以只译一次,即“conduct governance”,至于“科学、民主、依法”三个词是对如何执政的描述,可以直接转为英语形容词并列结构,译为“enhance the Party’s capacity to conduct sound,democratic,and law-based governance”。
又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省译两次“在人民”,只保留一次,其他成分直译,有译文如下“The Party has in the people its roots,its lifeblood,and its source of strength”,既准确表述原文,又不失排比气势。
同样的例子还有:
a.
原文: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译文:This is a great and glorious accomplishment for the Chinese nation,for the Chinese people,and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伟大光荣”出现三次,只翻译一次,作为宾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转为并列宾补。
b.
原文: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译文:We will use Marxism to observe,understand,and steer the trends of our times,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n the 21st century.
该译文不再依次翻译三次“时代”一词,而是合译一次,“观察、把握、引领”三个词直译,且组成动词并列结构。
同时,七一讲话中出现了两次段落排比。在回顾党的历史成就文段中,每段首句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这句话,出现三次,由于这句话与它承接的句子之间的内容衔接紧密,形式完整,所以译文选择直接直译,每次都翻译为“To realize national rejuvenation,the Party has united and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接着,下文中出现了另一个段落排比结构,在展望未来,呼吁继续前行的演讲文段中,每段都用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这句话,出现了9 次,为了避免冗余和不必要的重复,译文选择只翻译一次,即以“As we put conscious effort into learning from history to create a bright future,we must bear the following in mind:”为总括,后文以冒号为引导,分别另起一句翻译为“We must…”为首的祈使句,共翻译了9 句,这为我们在处理汉语演讲段落排比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即省译。
(三)意译
意译不强调不拘泥于源语结构,强调意思的传达,即重视将译文做释义性解释。在外宣翻译中,直译能更好地体现源语文化的气势,而意译则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更显信息传达功用。
原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译文:The country endured intense humiliation,the people were subjected to great pain,an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plunged into darkness.
“蒙辱、蒙难、蒙尘”三个词干净利落,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们汉语母语者看来表意清晰,如此简单的两字格排比,在翻译成英文时,必然要用释义的方法来忠实传达原文意义,尤其是“文明蒙尘”,字面意思是华夏文明被蒙上一层灰尘,实际含义是文明遭破坏,遭冷落,译文处理为“was plunged into darkness(陷入黑暗)”,是典型的意译,形象地表现出在苦难年代,文明遭难,要比直译为“was covered with dust”更易理解。
(四)增译
汉语有的排比结构较为精炼,翻译时要适当补充出其想传达的含义。增译与意译不同,意译是“掰开揉碎”去释义,增译是“添砖加瓦”,是根据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逻辑关系及目的语的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上却已经体现在内容中的词。
原文:“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译文:The more than 95 million Party members and the more than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 allow such a scenario to come to pass.
“不答应!”出现两次,若直译为“won’t permit”或者“will never allow”则不免显得突兀,且不符合英文行文习惯,有缺失宾语之嫌。这里的“不答应”针对的是“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译文在处理原句时,增译宾语结构“such a scenario to come to pass”来说明不答应的内容,承上启下,表意清晰,比直译更为“达意”。
(五)转译
转译一般指词性转换,这在汉英翻译中非常常见,而在本案例中,出现了修辞方式的转译,即疑问语气转肯定语气,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例子。
原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译文:At the fundamental level,the capability of our Party and the strength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fact that Marxism works.
原句是类似于问句的排比结构,虽没有用问号,但“为什么”一词表明这是一句问句。译文在处理时,并没有翻译为“why”引导的问句,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原句较短,且从语法角度看,句子成分不完整,直译为英文疑问句时必然也不合乎英语语法规则,二是这句话重点想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转译为肯定句能很好地保留语言气势,将两个“为什么能”和“为什么好”转译为名词“capability”和“strengths”并列词,并以肯定句的形式出现,更能达到赞扬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党中央讲话文件承载着党一贯的价值观与严谨的求实态度,包含铿锵有力的宣言,这样的情感很多是借助排比结构体现的,在外宣翻译中处理排比结构时,如何保证“达意”“传情”,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直译法能较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而意译则是“照顾读者”的体现……在翻译外宣文章中的汉语排比结构时,要以“传达到位”为根本目标,以“增强传播效果”为追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不可过度发挥,也不宜追求辞藻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