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影响下的中美问候语研究
2021-11-28杨意秋
杨意秋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0467)
一、研究内容
(一)问候语的界定
在语言学界,对问候语一直没有清晰的定义。虽然这些学者对于“问候”这一词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开始。本文将“问候语”定义为语言形式下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开始。
(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人们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准则,特别是“合作原则”。格赖斯把它分为四个范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后来,英国语言学家里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他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二、中美问候语的特点及其成因
(一)汉语问候语倾向于表达关切、尊敬及其成因
在中国,言语交际中,尤其是在礼貌惯用语的问候中,大多表现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关心与爱护。熟人朋友见面时,常问“你要去哪儿?”,“你干什么去?”在汉文化中,诸如此类的话,并不是与己无关的话题,而是遵循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因而不仅不是不礼貌的,相反是得体的,是友爱、亲切友好的表示。答话者有可能为了保证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原则。路上遇到朋友,一般都会问朋友要去哪儿做什么,对方一般会比较笼统地回答“有事/出去一趟”之类的话。很少有人会详尽地告诉对方自己要去哪儿做什么,只是礼貌地给出一个比较含糊的答案。这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
归根到文化上,一方面,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礼仪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我们的礼仪文化是渗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在封建社会,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礼制约束着,正是由于这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导致了人们有话不敢直说,才有了战国时期“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需要建言献策时,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交流方式,有话不直说,而改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交流方式一直延续至当代社会,中国人说话的普遍特点是“含蓄”。另一方面,中国人爱面子,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失礼就是丢了面子。面子就是每个社会成员为自己争取的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类。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在交流中也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照顾对方的消极面子,以免双方难堪。如果对话双方在医院相遇,一般都会询问对方“来看病啊?/哪里不舒服啊?”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都是小毛病,没什么大病。/没什么。”之类的话,发话者也就不再追问什么了。这就是保全别人面子,也给自己挣点面子的语言策略。
(二)美语问候语语言简洁、直接明了,重在表达问候及其成因
美国人在见面时,更多的是直接表达问候,对话内容也是直接明了,语言简洁、不拐弯。美国人为什么说话如此直接,朋友需要帮助时,如果自己无能为了或不愿相助,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不”,希望你该离开了,就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这就与美国自身文化有关,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是欧洲的清道夫,当他们来到了美国后,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一个国家,他们只是一群拥有信仰的基督徒,所以他们参考着《圣经》去建国,去制定宪法。比如说圣经中的“十戒”,比如说圣经文化中的人之初,性本恶,人类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成为真正的好人等原因,所以美国人说话的时候,就十分直接,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是没有谎言的。这种直接,反应的不是骄傲,野蛮,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在美国,如果双方见面时,直接问“How old are you?或者“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美国人就会很不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也许就会直接向你表露自己的不满,这就不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也会形成一种尴尬的氛围。所以,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隐私会产生不同理解。中国人认为他们这是在表达礼貌,问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缩短他们的距离。而西方人则认为被问到这些问题,那个人就严重地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所以,在对话开端的问候中,美国人的问候会更倾向于纯粹的问候而不问及生活状况、家庭情况等。
三、中美问候语特点的启示
首先,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向学生解释每种语言独特的文化内涵,强化训练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相应的问候语,避免学生套用母语,带来负迁移作用。其次,教师了解学习者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观察学习者的性格,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于性格内向者,教师可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对于性格外向者,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帮助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帮助中共同进步。最后,由于影响问候语使用形式的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很难确定在一种情景下,究竟使用哪种问候语较合适。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让他们感受在不同情景下问候语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更为直观、易懂、易学。
四、总结
问候语是日常生活中最不容易被注意到却不可忽视的语用文化。在交流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形成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对话良好的继续下去。它作为人们重要的社会交际用语,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反映了社会的状况并影响着社会。利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研究中美问候语,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触碰对方文化的禁忌,从而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