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思考
2021-11-28徐正华张发祥
徐正华, 张发祥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先进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中“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等高尚品德能够发挥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努力挖掘和有效利用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将其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独特、生动和具体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升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1 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1.1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1],这些课程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入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和江西省情,深刻体会“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在实际教学中,江西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将江西独具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些枯燥乏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理论内涵迫切需要大量现实的红色文化去充实。
此外,江西各高校可利用所在地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要包括分布江西各地的革命遗址、革命先烈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等,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2],大力增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一言堂”方式,依靠教材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不仅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甚至产生反感排斥心理[3]。把江西当地红色革命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卓有成效地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单一、上课气氛不活跃的现象,拉近远大理想与现实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3 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4]。红色文化可以使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为高校大学生人格完善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高校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面临着不同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影响,同时他们当中很多是独生子女,环境变化和情感挫折等主客观原因使得当代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几年发生的药家鑫杀人案、林森浩投毒案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中吸取红色革命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进取,让红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稳定的人格品质[5],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2 将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
第一,对江西红色文化掌握程度不够。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自身对江西红色文化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同时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技能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将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意识淡薄。当前,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缺乏对江西红色文化的主动了解,利用红色文化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动性不足,更没有充分钻研江西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难以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中的案例、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导致在传播红色文化时无法做到“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最终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参差不齐。毋庸置疑,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江西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整体政治素养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缺乏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课堂教学随意发挥,散布一些不当言论,给青年大学生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混乱”[5],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参与度和听课的积极性却不高。教师缺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导致对红色文化的应用仅仅限于课堂多媒体简单展示或课堂讲授讨论,课堂互动不活跃,使得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在课外实践方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活动方式比较单一。高校向学生传授红色革命精神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革命遗址、纪念馆和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等方式。在此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不入心,不走心”,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变成“走形式”和“走过堂”。
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常大(合)班上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规定的高校必修课,无论哪所高校,无论哪个专业,都必须开设,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明显不足,师生比达不到国家规定。这些高校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大班集体上课,学生人数通常在100—200人,授课也经常被安排在大教室或阶梯教室。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无法在课堂展开,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这是江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江西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经费投入的短缺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同时也减少了到本土红色文化基地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的机会。
3 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
3.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要实现江西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等教育功效,江西高校必须加强其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优化、政治素养好、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
首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到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正确的政治观点、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6]。
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根据教学需要,一方面,高校要多渠道积极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学或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学位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的对接能力(迁移能力)、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用能力、教学兴趣激发能力、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能力、课堂延伸能力[7]。
3.2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拓宽红色文化教育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传承
要实现江西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方面,创新授课方式,激发大学生听课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课堂讲授的相关理论内容,适时引入江西本地的红色文化,如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红军三次反围剿、红色电影或者专题纪录片等,用这些鲜活具体的实例配合教材理论讲授,增加课堂的活力,提高大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此同时,高校要积极推进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并结合使用情景剧、动画视频、体验互动等以学生为主角的全新方式来教育启发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另一方面,举办红色文化专题讲座,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可定期组织和举办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和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系列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系列活动、“不忘初心·我的中国梦”“井冈山·中国革命摇篮”“赣南苏区·红色故都”等主题的红色文化讲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挥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
3.3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
首先,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课时。高校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科学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安排2—3次实践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安排3—4次实践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安排6—8次实践课;“形势与政策”可安排1—2次实践课等。
其次,建立校内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图书馆或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校内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专题收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各类红色图书,为高校师生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阵地。同时,校内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还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广泛搜集和收录江西红色教育影视资源,充实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
最后,建立校外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高校可充分利用江西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高校思政课校外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高校可定期安排师生去红色文化基地考察,组织高校师生开展采风活动,走访红军老战士和革命先烈的后代,学习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搭建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通过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参与机制,将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3.4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大力支持
要使江西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高校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堂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外,各级领导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在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第一,高校增加专项经费支持。高校可设立“弘扬红色文化”专项资金,利用专项资金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对本地红色资源的收集、整理,然后将其制作成视频,给大学生提供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各自特色的红色网站资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经费投入[8]。
第二,高校尽可能实现“分班”和“小班”上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国家人才培养方向,意义重大。高校要像对待专业课一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根据大学生人数来合理配置教师人数,尽可能按40—50位学生为一个自然班授课,为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