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建筑的传承开发与思考
——基于抚州市驿前古镇的调研
2021-11-28叶亚军张国瑞
王 微, 叶亚军, 张国瑞
(1.东华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 人事处,江西 南昌 330013)
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是我国特定区域文化的结晶。区别于城镇以及一般的农村,传统村落在建筑风貌、规模和文化特性上有着较强的代表性和优越性。近年来,在民族文化理念的倡导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传统村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开发在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是热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弱点。趋避弱点,如何形成健康的文化生态特性,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传承与开发的必要论题。
1 中国传统村落——驿前古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1]如此才可“让人们记住乡愁”“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2]有乡愁的社会个体,才会有爱家爱国的情怀,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
自2012年,我国先后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要求从政策、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保护。江西省拥有众多传统村落,目前有343个古村列入名录,广昌县驿前古镇为其中的第一批。从历史发展来看,抚州市驿前古镇因交通孔道而成,随江西整体经济兴而盛。繁盛之时,抚州市驿前古镇的酒肆就多达72家,商铺林立,一片繁华景象。现今,抚州市驿前古镇还保留明清早中期古建筑49处,其中35处民居、13处祠堂、1处半祠堂半民居[3]。古建筑数量之多,足可见昔日之繁荣。虽然在调研期间,笔者所见建筑尽管多已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但整体规模和基本样式保留较为完整,建筑物的结构和装饰依然大气精美。独特历史是驿前古镇的根脉,所蕴含的文化是其灵魂,而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与“诉说者”。然而,随着我国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形式趋同现象明显,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受到了影响。研究者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他者”即相关部门或人员在研究与开发设计等过程中往往以模式化的方式开展,忽略了十分重要的文化核心——村落的原住居民及其传统的生计方式。易言之,“他者”在未对调研主体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预设研判,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从而导致了一定的盲目性。幸运的是,目前抚州市驿前古镇还未被大规模的开发和改建,但在建筑趋同的影响下,其前途不可预见,故合理和可行的传承开发路径亟需相应的研究。
2 调查研究——抚州市驿前古镇的“往昔”和“今日”
2.1 往昔——因交通而成“镇”且盛
抚州市驿前古镇历史久远,唐代以前已有人在此居住。据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年间,朝廷在梅林设立“谨节”驿站。这是驿前古镇形成的先决条件。驿站设立后,人们以此为中心在驿站前修建了一条街,随着人口增多和货物流通,逐渐形成集镇,驿前古镇也因此得名。在驿前古镇的形成过程中,该镇第一姓氏“赖氏”的作用巨大。可以说,驿前古镇的形成历史离不开“赖氏”,古镇的壮大也得益于“赖氏”族人勤劳的双手。今天,“赖氏”依然是驿前古镇的第一姓氏。
另外,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的便利所带来的经贸红利历来是传统村落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抚州市驿前古镇的繁盛亦是如此。江西境内河系发达,以赣江、抚河等河流为代表的水路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抚州市驿前古镇借抚河水运不断繁荣,形成了鲜明的经济文化特色,这充分体现在抚州市驿前镇现存的古建筑上。 抚州市驿前古镇在明末清初最为鼎盛,现存古建筑多以明、清时期为主,是江西省内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保存较好的有2 000多间房舍。抚州市驿前古镇的“三雕”极负盛名,即传统建筑装饰中的石雕、砖雕、木雕,形态惟妙惟肖、雕工精湛,这也为研究明清时期抚州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曾对此评价,“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良,格局最完美。这是被人们遗忘了的古镇”[4]。因此,抚州市驿前古镇需要被保护与开发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2.2 今日——不可避免的衰落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居住形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大量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驿前古镇不断遭到破坏,因而对其的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职权不清晰、管理不到位、规划不长久等原因,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同时被开发的传统村落又因“急功近利”显得“四不像”。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正是因为缺乏对当地文化与原住居民的深入了解和综合研究,用“以一套百”的模式,造成了今日我国众多的古村落“千村一面”的开发模式。在此背景下,抚州市驿前古镇尽管存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但在“时代潮流”下也难以避免上述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旅游经济产出,而忽视对驿前古镇的有效保护。如此开发,抚州市驿前古镇地域特征势必会逐渐模糊,文化遗产必会失去往日的光彩和独特的历史价值。
3 基于实地调研的思考应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5]。具有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保护与开发应以“兴盛文化”为出发点,这就需要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中,最终指向的是保护文化与开发文化,而原住民正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要紧密联系当地人。据此,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主体,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当今,众多的旅游开发以商品经济为导向,重视游客的需求,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对旅游地特色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欧美与日本的众多成功案例表明,传统村落的开发必须要明确所有者的第一位性,要让文化主体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当地人才有保护自身文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配合与支持后期的开发。易言之,只有充分调动原住民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保护与开发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才会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并且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因此,要积极发挥村落文化精英、乡贤的力量,让他们以自身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带动其他村民对于村落开发的支持,唯有此,相关工作开展才有良好的基础。
第二,要培育“原住民在位”的产业链,围绕可有、可行的、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形成切实可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村民在传统村落开发中切实得到经济收益。在民族文化复兴与振兴的今天,结合地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让当地人富起来,感受到自身文化带来的切实利益,从“自我”情感上接受与保护当地文化,传统村落才会有真正的生存空间。总之,物质是生存的基础,结合当地资源,选择与设计合理可行的产业链,在开发过程中,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社会效益,如此才能保障传统村落开发的顺利进行。
第三,凝聚村镇中各方力量,建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传统村落开发涉及面广、利益纠纷复杂,故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传承开发的保障。传统村落的传承、开发与利用涉及乡村规划、文物保护、产业培植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资本的运作,也有行政的审批,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协调。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建构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是尤为必要的,这既要有政府部门有序组织协调,又需要社会资本力量介入和高校智力支撑,更需要当地文化精英的介入。传统村落中的乡贤、文化精英等是村落保护开发的最佳代言人和引导者,他们熟知当地乡风人情。因此,他们的管理效力是项目运行的重要维护力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是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的实地调研、全面分析、科学论证、整体开发,各方力量拧成一股力,才能取得有效、有利的开发与发展。
4 结语
传统村落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特色文化旅游之一,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6]。传统村落作为切实可见的传统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保护与开发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刻不容缓。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明确,要充分重视原住民在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因为传统村落建筑传承、保护无法离开其居住者。当然,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开发利用是极为矛盾的问题,也是古村落保护中需要面对的关键所在。”[7]因此,传承与开发必然要在深入调研并与所有者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方可执行,唯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真正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