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8邓少波
邓少波
(东华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如国画、篆刻、书法、甲骨文、脸谱、皮影、剪纸、漆器、陶艺等,形式多样,积淀了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1]。它们如同一座储藏丰富的矿藏,可挖掘出许多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益的养分与资源。
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非一种简单的复古主义,而是以新现代主义的评价体系来重新审视其自身的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对于今天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来说,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构成体系、符号与装饰法则、材料与视觉审美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解、研究及其重新构建,以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既能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与创造元素,又能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审美特点,同时在精神上,满足世界人民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的探奇与需求。如此完美且理想化的目标尽管已在许多艺术家与设计师的思想成果中频繁论证,但仿佛仍感意犹未尽,未可明述。故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浅议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在时空穿梭下的“未了情缘”。
1 本土现代设计中传统艺术思维的体现
首先,从本土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看,传统造型艺术思维对其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思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宏观上的概括性与系统化;二是微观上的象征性与思辨方式;三是在认识上的折中性与中庸思维;四是在精神上的直觉性与顿悟观念。这些思维方式决定了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
其次,现代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新奇体验创造”,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延续与创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便是延续至今的不变法则,季羡林先生曾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文明热衷于以科学征服自然,而东方哲学却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融于一体的。在中国茶文化中,分别由代表天、人、地三者的盖、碗、托组成的茶盏,充分而巧妙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国画艺术中,尤其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求得自然与人和谐统一[2]。在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的“点墨成蝇”就说明了这种即是人为所得,却又浑然天成的境界。在建筑设计中,日本的一家艺术馆将整座山挖空,山上的树统一编号,把展馆建成后将土回填,将树植回原位,视将自然与人同等尊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积极倡导的绿色环保、人性关爱等设计理念也无不是继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题。此外,重情的价值取向也是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3]。无论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还是环保公益广告,都特别关注自身的生存需求与环境氛围。这种情怀在中国现代设计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并已演变成了一种评价设计的标准之一。如在平面设计中,一幅作品是否优秀可分为三个境界:一是吸引眼球;二是刺激眼球;三是留住眼球。也就是说,一幅作品主要是靠“外在美”吸引眼球,靠“内在美”刺激眼球,靠“情感的感染力”来留住眼球。由此可见,在设计中情感的传达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含蓄蕴藉的审美观”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内在素质,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底蕴深厚,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下特别崇尚语言与表达的委婉、含蓄,崇尚淡泊宁静之美,欣赏曲径而通幽的意兴。如中国文人对“梅兰竹菊”情有独钟,梅花的冷傲清高、兰花的清淡雅致、竹的高风亮节、菊花的不拘傲骨,花草中的四君子所反映的正是古人正人君子的思想与气概。这些特点自然而然成为文人们选择抒发情怀和绘画创作的题材,而他们也从“梅兰竹菊”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完美的理想人格,成为表达自我的手段。
事实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同样延续了千百年来的这种含蓄美的基因。一件招贴作品,如果用对应式思维来创意,那么它将毫无新奇可言。如体现主题“生活就是享受午后的那一束阳光”,只见画面中一人躺在摇椅上,透过窗户一束光照在她幸福的脸上。这样的设计因为太直接,所以并不新奇。好的设计大概正如国内著名设计师戴帆所言:“思维上转两道弯,令人猜想一下。”如一个旅馆的海报,为了体现舒适性,画面中在一截树桩上,有一个枕头,而躺在上面幸福睡眠的却是一只微笑的猫。很显然,这样的设计因间接地传达主题思想,所以在形式上往往能营造出更为新奇的美。
2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是对整个民族的设计特色而言的,而每一个设计师的作品又恰恰是组成民族性特色的元素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每一位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作品都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融于一体就能从整体上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当然,这还需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步伐,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
一般来说,设计师总是在传统文化宝库中去发掘和提炼“现代美”的元素,依据形式美的法则,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与技法,通过大众的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演绎传统文化元素。当然,传统决不能成为当今设计师与艺术家们的沉重包袱,作品必须要反映时代的特色,因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一定是“一个时代发出的特有声音”,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设计中的反映
传统文化宛如一株历经千年的“参天大树”,而现代设计则似“老树新芽”,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动、巧妙地继承和发展下来,从而使现代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利用视觉上的延伸,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地借助水面的倒影将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贯为一体,彼此相互借景、交相照映,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建筑群,曲径幽长且雄伟高大[4]。这既切合建筑环境要求,又能突显其自身的独立性。另外,吴良墉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也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采用古代“书院”形式,在建筑的南北面分别设案山、坐山,前面利用原有的小沂河喻“金带环抱”,在后面引水为渠喻“青龙腾云”[5]。建筑的整体布局蕴含了浓郁的传统文化因素,并借助传统元素及设计表现手法,融合现代美学观念,将传统建筑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2.2 视觉形态的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隐含
第一,传统文字元素的应用。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饱含着笔情墨韵,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中往往可以增添作品的传统文化意韵,产生一种平淡天真、雅致隽永的文化气息。如靳埭强的《中国银行标志》《“自在”花纹纸海报系列》《香港艺术在洛杉矶展海报》《第四届亚洲艺术节海报》等都是巧妙运用传统文字元素,将传统书法元素通过解构重构等现代设计手段运用到设计中,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情感[6]。
第二,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图形视觉形态多样、数量丰富,是现代本土设计极为难得的素材来源,如国画、壁画、脸谱、皮影、瓦当、剪纸、漆器、青铜器上的纹样、太极、八卦、中国结、如意等[7]。此类传统图形元素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形态,在设计中运用得当,能设计出既新颖别致,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来。当然,设计过程中,对传统图形元素的运用肯定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而要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巧妙地加以创造性的演绎。如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直接将圆形方孔钱币与汉字“中”相结合,完美地诠释了银行的特性与文化的价值[8]。再如,中国联通的标志,由传统吉祥图案“盘长”演变而得,利用循环贯通、生生不息的曲线来象征“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品牌理念,整个标志既有传统图形元素的特征,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地域性和民族性。
第三,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有时甚至用色非常大胆,且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装饰性和象征意义。如在《世界观中国情》的招贴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青花瓷的形式,色彩的蓝白对比极为强烈,形式上将青花瓷碗相互叠加形成悉尼歌剧院的样子。将古老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浪漫的西方文化完美的结合,象征着“世界观与中国情”的这一主题意义。尽管今天古老的颜色搭配方式已经随着历史的久远而褪色,但时代对传统色彩的热爱仍然未减浓度,无论是当今古风盛行的家居设计,还是书香阵阵的室内装修,或者绚丽多姿而又构思巧妙的平面广告,可以说传统色彩无不以时代鲜明的特色来焕发古老的民族气息。
第四,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综合应用。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合理化的置换、重构、尝试新材料等。例如将传统造型材料中的砖石、木材、陶瓷、金属等材料以现代合成型新材料进行替代,以获得新的视觉装饰审美感,即符合新东方主义的视觉审美感。2013年,韩美林专门为主题是“一万个心愿一万个梦想”的儿童圆梦公益活动设计的青铜雕塑作品《马》,就充分吸收了汉唐时期的传统文化元素,借鉴大篆和岩画的风格将传统古代青铜器的特点与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与创新。这件作品说明了传统材料可以通过现代的工艺与设计思潮重新焕发艺术魅力。另外,在工业设计中,设计者经常会利用造型材料和装饰材料及其新材料的替代法来设计和表现新的设计作品,如将这种材料应用到手机的外壳设计中,不仅在手机设计的时代特色上彰显中国特有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现代工艺与传统结构的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在内部结构与外部装饰方面一定有其可以组合、利用或转化的切入点。如若通过科学的、合理的造型与装饰方法,从结构上进行重塑法,可将传统文化中的“琮”转化为现代式的高层建筑,也类似于国外某些设计中,将中国式古塔的结构与现代大厦设计融为一体,设计出内在传统、外在时尚的特色作品。
第六,传统民族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看重传统民族文化,在应用传统民族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譬如,日本民众不仅仅穿戴流行的欧美服饰,他们也穿传统的本民族服饰,并在缝纫、用料、造型、色彩等方面用加以变革和美化,使传统中的民族元素在服饰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9];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也都非常注重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设计师们大胆地吸取传统民族服饰中的元素进行借鉴并创新,设计出了既有时尚感,又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时装,为现代人所喜欢[10]。在中国民族服饰中也包含了很多流行元素:彝族汉子所穿的裤口宽达1.8 m的大脚裤,苗族女孩穿的只有0.2 m长的超短裙,一宽一窄,把服装的“流行”阐扬到了极限;羌族绣花鞋上绣着的红花绿叶以及鞋的后跟和前尖都如牵牛花瓣卷起,与现在盛行的卷角鞋相似。传统中国元素的绣花、立领、盘扣、旗袍风格的修身裁剪,含蓄的“中国红”基调不时闪烁在现在各类服装作品中。
3 结语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具有融合点,存在共通与融合的紧密联系。具体到应用方式来说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应用,其二是间接应用。直接应用是指艺术设计直接使用传统艺术元素。间接应用是指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运用。中国文化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从其“型”,延期“意”,传其“神”,最终体现的就是民族精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