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群玉诗集版本源流及补遗考辨

2021-11-28曹丽芳

关键词:全唐诗诗集诗歌

曹丽芳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李群玉(808?-862?)(1)李群玉的生卒年,羊春秋先生认为“(生年)当在元和六年至八年,即八一一至八一三,卒年当在咸通二年(八六一)前后”,见傅璇琮先生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90页:王达津先生认为是812-862年,见其《李群玉生平系年》,载《渤海学刊》1995年第1期;卢燕新先生定为808-862年,见其《李群玉生平及李群玉诗集初探》,西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好吹笙,善草书,以吟咏自适。李群玉长居沅湘,诗作多写江南景物,文辞幽美,思致深婉,被后人赞为“诗笔妍丽,才力遒健”[1]921,是晚唐湖湘地区一位颇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关于李群玉诗集的版本源流研究及诗集的补遗工作,前贤已有不少成果(2)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万曼先生《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羊春秋先生辑注《李群玉诗集》(岳麓书社1987年版)、赵荣蔚先生《唐五代别集叙录》(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版)、刘志盛先生《李群玉著作版本考》(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5期)、卢燕新先生《李群玉生平及李群玉诗集初探》(西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明清以后包括现当代学者所辑补的作品,其可信度值得商榷者甚多。有鉴于此,本文不拟完整重述李群玉诗集所有版本的源流演变,仅着重从补遗的角度逐一梳理各个重要版本,通过对每首(句)补遗作品进行溯源寻祖的考察,从而定其真伪,使李群玉诗歌的存世情况有可靠的认定,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

1 李群玉诗集原编本初探

李群玉的诗集,先有他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所自编的进呈朝廷之集。据其《进诗表》云:“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谨奉所业歌行、古体诗、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四通等,合三百首,谨诣光顺门昧死上进。”[2]3687表中未言年月。后人据南宋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卷一八中所云“裴休廉察湖南,延(群玉)郡中。大中八年来京师,进诗三百篇,休复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1]921之语,知其进诗时间为大中八年。《进诗表》明言所进各体诗歌为“四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李群玉诗集》提要云:“考刘禹锡作《柳宗元集序》,称三十二通(案今本作‘四十五通’,乃后人追改),则唐时以一通为一卷。”[3]1299则李群玉向朝廷所进呈的是诗集四卷,共三百篇。大中八年,李群玉在表中自称“年逾不惑”,四十多岁,此前所作诗歌应不止此数,此后也当还会有不少作品问世,惜乎这些作品的编辑情况因史籍阙如,已无从知晓。

北宋初,王尧臣等编、成书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七月的《崇文总目》卷五著录有《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稍后,成书于仁宗嘉祐五年(1060)的《新唐书·艺文志四》也著录有《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有学者据此认为:“《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诗三卷者即为大中八年所献之诗,后五卷则为三卷之外及大中八年后所作。……《全唐诗》统编为三卷。”[4]429万曼先生在《唐集叙录》里也说:“三卷者,李群玉进呈诗卷也。”至于“三卷”与《进诗表》中所言“四通”的矛盾,万曼先生解释说:“四或为三之误。”[5]298以上说法并无实证,皆为推测之语。所可知者,只是北宋时所存的李群玉诗集,应当还是唐时传下来的写本,因为“我国古代修目录在北宋中期官修《崇文总目》及其之前,都还限于藏本的介绍,而尚未留意于印本书”[6],南宋以后流传的李群玉诗的所谓前集、后集,已经不是严格按照是否大中八年所献之诗来划分的了。《四库全书总目》早已指出前集中就有得官后之作:“观(前集)中卷之末,有《出春明门》一首,自注曰‘时请告归’,则此集虽仍以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分目,而已兼得官以后之诗,非复奏进之原本矣。”[3]1299羊春秋先生更考得“正集(即前集)中上卷之《宵民》《吾道》,中卷之《金塘路中》《请告归留别同馆》等诗,亦皆得官后之作。”[7]393而他们所据之祖本,均为南宋临安陈氏书棚本。此足可证明,南宋的书棚本《李群玉诗集》已经是经过重编之本,前集三卷中所收并不全是大中八年李群玉所献诗集中的作品。

2 李群玉诗集自宋至清的传存和补遗

李群玉诗集在北宋的流传与整理情况不得而知,只知北宋初所编的大型文学总集《文苑英华》中收录李群玉诗歌三十八首,其中有不见于南宋书棚本《李群玉诗集》者四首。其余总集如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等所录作品范围均在书棚本《李群玉诗集》之内。正如张高评先生所言:“雕版印刷在宋代繁荣昌盛后,士人除唐朝以来之藏本、写本、抄本外,又多出量丰质高之印本图书。”[8]唐末很多诗人的集子都曾在南宋时被雕版印行,李群玉也不例外,南宋临安书棚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群玉诗集》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据以影印。

从收录作品的角度来考察《四部丛刊》所影印的南宋书棚本,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项:题为《李群玉诗集》,卷首依次是《进诗表》《延英口宣勅旨》、大学士仆射令狐相公绹《荐处士李群玉状》及司勋郎中知制诰郑处约所撰授弘文馆校书郎制辞,并有“临安府棚前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刊行”牌记一行。后接以《目录》,卷上为歌行古体五十三首,卷中为今体七言四十首,卷下为今体五言四十八首,共一百四十一首。后集无目录,不分体,卷一录诗十九首,卷二录诗十二首,卷三录诗十八首,卷四录诗三十八首,卷五录诗二十七首,共一百一十四首,其中后集卷五《寄韦秀才》与后集卷二《南台初晴望寄韦秀才》重出,合正集与后集之数,去其重复,实为二百五十四首。《文苑英华》中已收录的《送唐侍御福建省兄》《浔阳观水》《谪仙吟赠赵道士》《长沙陪裴大夫夜宴》,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已收录的《题二妃庙》、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中已收录的《湘妃庙》等均未收入集中,可见此本未能将宋时流传的所有李群玉诗歌均搜集在内。书中墨块甚多,叶德辉曾在《郋园读书志》卷七中列举了清编《全唐诗》对它的多处补证之处,并云:“书棚本以唐人诗集为多,明郎瑛《七修类稿》言:‘陈道人刻诗于缺字处多以意补。’今观此集,缺而未补者正多,则郎氏之言亦有未可全信者矣。”[9]361

元明以后,《李群玉诗集》的抄本、刻本甚多[10],均以宋书棚本为祖本,只是在抄、刻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些许变异,有的是对书棚本的补充和订正,有的则出现舛误现象,对于作品增减来说,比较重要且影响大的是如下几个版本。

(1)胡震亨《唐音统签》本。《唐音统签·戊签》卷五九二至卷五九五按体编李群玉诗为四卷。卷五九二为五言古诗五十六首、近体一首,卷五九三为七言古诗四首、五言律诗五十二首,其中《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题下注“补”字、五言排律三首,其中《中秋维舟君山看月》题下注:“集分为二首,误。”按:此诗《四部丛刊》影印之书棚本作一首,胡氏所云当为另一集本。卷五九四为七言律诗四十三首,其中《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谪仙吟赠赵道士》题下注“补”字。《送唐侍御福建觐兄》虽未注“补”,实亦为宋本所无,或是胡氏所见之本已补,或是胡氏缺注。七言排律一首、五言绝句三十二首,其中五绝《春日南台初晴望寄友》诗云:“晴气薰樱蕊,丰濛雪满林。请君三斗酒,醉卧白罗岑。”亦为宋本所无。宋本后集卷二题为《南台初晴望寄韦秀才》之诗,实与卷五之《寄韦秀才》为同首重出,诗曰:“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卷五九五为七言绝句六十七首,其中《湘妃庙》题下注“补”字,《黄陵庙》题下虽未注“补”,实亦为宋本不载,而在《全唐诗》中题为《题二妃庙》。综上所述,《唐音统签·戊签》共收录李群玉诗歌二百五十九首,所注“补”字的五首诗歌中,《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两首已经收录于宋书棚本,实际所补为《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谪仙吟赠赵道士》和《湘妃庙》三首,加上未注“补”字的《送唐侍御福建觐兄》《春日南台初晴望寄友》和《黄陵庙》,实际胡氏补遗为六首。胡震亨在李群玉诗四卷后有记曰:“余旧钞宋本《文山集》,缺其七首,嘉靖中,澧人刘崇文刻者为全。外王父方伯刘公炌秉宪于澧,得之,为吾中表玄将铎所藏,因得补完。”[11]68从中可知,胡震亨自抄宋本本来不全,后借刘崇文刻本补全,或许在他所得的两种本子中,均无上述其所误补的两首诗歌,以致他自行搜罗,补入集中。

(2)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此本刻于崇祯十二年(1639),题曰《李文山诗集》,曾是最受非议的一个版本。此集以体分,收录五古五十六首、七古四首、五言今体五十六首、七言今体四十四首、五言绝句三十二首、七言绝句六十六首,共计二百五十八首。与《唐音统签·戊签》中李群玉诗集相较,少《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谪仙吟赠赵道士》《长沙陪裴大夫夜宴》三首,多《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唐音统签·戊签》中有同题诗一首,在毛本及《全唐诗》中,都题作《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与《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是不同的两首诗)和《浔阳观水》二首。黄丕烈曾猛烈抨击此本,在潘祖荫辑《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六中,有好几则都提到了毛刻本的缺点,先是对毛刻的“以意分体”且将正集与后集编在一起表示不满:“所异毛刻诸书,动辄与藏本互异,即如八唐人集中本,以意分体,统三卷及后集五卷,一例排次,硬分为三卷,俾人不知就里。好古者固当如是耶?我真极不可解矣。”继而又云“盖毛既未详所自出,尤多文理不通之处,有据与否,不得而知,故非所取也”,又云:“取宋刻校毛刻,其异不可胜记,且其谬不可胜言,信知宋刻之佳矣。毛刻非出宋刻本,故以体分,统前后集并为三卷,或以意改之,抑别有本。七言律羡三首,七言绝羡一首,宋刻皆无之,五言古诗二十四韵一首,末有缺,宋刻及钞俱有,而毛刻独注云缺,则所据必别有本矣。”[12]433本文姑且不论毛刻本的上述缺点,仅从收录作品的角度来看,毛刻本与《唐音统签》本互有短长,其贡献不可抹杀。

(3)席启寓琴川书屋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此本题曰《李群玉诗集》,目录中卷上少《惠石廪方及团茶》,正集中有此诗,是目录缺载。减去了重复的《寄韦秀才》,其余完全同于宋本。补遗部分七首:《送唐侍御福建觐兄》《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浔阳观水》《湘妃庙》《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谪仙吟赠赵道士》和《黄陵庙》,即《唐音统签》本与毛晋刻本的汇合。只是席本的缺字比书棚本还多,叶德辉曾质疑道:“席本后集卷五末有‘东山席氏悉从宋本刊于琴川书屋’木牌记,是所据亦宋本,而其墨块缺字较此本尤多,不知何故。”[7]361

(4)清编《全唐诗》本。《全唐诗》卷五六八至五七○编李群玉诗为三卷,全部收入书棚本诗歌,只是《沧州》一诗,误作《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之后半篇,已被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卷七据宋本移正[13]422,此外又补八首,即在席刻本的七首外,又补《宝剑》一首,合计二百六十三首(此本《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作两首)。

(5)《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群玉诗集提要》说:“其集首载群玉《进诗表》及令狐绹荐状、郑处约所行制词。表称:‘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四通,合三百首。’考刘禹锡作《柳宗元集序》称三十二通,则唐时以一通为一卷。今本三卷已与表不合。又表称‘三百首’,而今本正集仅一百三十五首,后集亦仅一百一十三首,合之尚不足三百之数。观中卷之末有《出春明门》一首,自注曰:‘时请告归。’则此集虽仍以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分目,而已兼得官以后之诗,非复奏进之原本矣。”[3]1299今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群玉诗集》,所谓“正集仅一百三十五首”,比宋本少六首者,是因为缺卷中之《望月怀友》《和吴中丞悼笙妓》《薛侍御处乞靴》《九子坡闻鹧鸪》《从叔寄广利王庙》和《紫极宫雨夜愁坐》六首;所谓“后集亦仅一百一十三首”者,当是计数错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李群玉诗集》之《后集》实为一百一十四首。《四库全书》本《李群玉诗集》收录诗歌共计为二百二十七首,无补遗。

综合以上各本可知,南宋书棚本《李群玉诗集》为现存最早李群玉诗集刻本,据《四部丛刊》影印本统计,存诗为二百五十四首。其后,胡震亨《唐音统签·戊签》补《送唐侍御福建觐兄》《春日南台初晴望寄友》(《全唐诗》和《四库全书》本都题作《春日寄友》)《黄陵庙》《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谪仙吟赠赵道士》和《湘妃庙》,共六首;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补《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和《浔阳观水》二首;清编《全唐诗》补《宝剑》一首。至清编《全唐诗》,李群玉共存诗二百六十三首。

明清人所补的九首诗歌中,《送唐侍御福建觐兄》《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谪仙吟赠赵道士》《浔阳观水》均当来自《文苑英华》,其中《谪仙吟赠赵道士》经佟培基先生考证,乃是陈陶作品。《浔阳观水》与《全唐诗》卷七六八韩溉诗重出,佟培基先生认为难以确指为谁所作。《春日南台初晴望寄友》当来自《万首唐人绝句》,原题作《春日寄友》。《黄陵庙》一诗最早出自范摅《云溪友议》,在宋人笔记中多有转载,然在宋人所编总集中,也有不少署名为李远的情况,佟培基先生认为归属难定。《湘妃庙》在《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十六中,是作为湘妃庙女子所作诗的四首之一收入的,佟培基先生认为存疑为当。《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在《唐诗品汇》里作李山甫诗,题为《贺邢州卢员外》,佟培基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李山甫作。《宝剑》一首,为清编《全唐诗》所补,不知来历。另外,在《全唐诗》中,李群玉共有二十一首诗与他人重出,除以上所述当属他人或归属不明之作品外,经佟培基先生考证,均当为李群玉作[14]441-446。

3 李群玉诗集在现当代的补遗情况检讨

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曾据韦庄《又玄集》卷中补《感旧》一诗,此诗已被《全唐诗》卷五三四收为许浑作品,题为《重游练湖怀旧》。陶敏先生认为:“此诗见岳珂《宝珍斋法书赞》卷六许浑自书乌丝栏诗真迹,题为《尝与故宋补阙次都秋夕游永泰寺后湖今复登赏怅有感一首》,诗为许浑作无疑。”陈尚君先生修订《全唐诗外编》时,据以删去[11]574。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曾据《舆地纪胜》卷七十补《澧州》一诗。此诗《全唐诗》卷五二四收作杜牧诗,题作《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陈尚君先生考证认为:“此诗出《樊川外集》。缪钺《杜牧年谱》据杜《窦烈女传》‘大和元年予客游涔阳’之诗,定此诗为大和元年作。影宋本《李群玉诗集》无此诗,恐非其作。”也删去[11]611。除此之外,《全唐诗补编》中保留了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据《青琐高议》前集所补《李远获贵妃袜》一首[11]422。

湖南岳麓书社1987年版羊春秋先生辑注的《李群玉诗集》是现今李群玉诗最为完备的本子,该本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明抄本为底本,参以《四部丛刊》《全唐诗》《湖南丛书》本以及《又玄集》《才调集》《文苑英华》《万首唐人绝句》等多种总集,在宋书棚本所收诗篇的基础上,其补遗部分收入了《感旧》《李远获贵妃袜》《送唐侍御福建省兄》《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浔阳观水》《谪仙吟赠赵道士》《长沙陪裴大夫夜宴》《宝剑》《题二妃庙》《湘妃庙》《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登西陵寺塔》等十二首诗,共收录诗歌二百六十六首,另有断句“芳意怅寥落,兰芷谢汀州”“涔浦纵孤棹,吴门渺三千”两联[15]135-143。陈贻焮先生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第四册的主编即为羊春秋先生,卷五六一至五六三编李群玉诗为三卷。与羊先生所辑注的《李群玉诗集》相较,《增订注释全唐诗》将《送唐侍御福建省兄》《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浔阳观水》《谪仙吟赠赵道士》《长沙陪裴大夫夜宴》《宝剑》《黄陵庙》《湘妃庙》收入了正集之中。《补遗》部分删去了《全唐诗外编》中陶敏先生已考订为许浑之作的《感旧》一诗,保留了《李远获贵妃袜》《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登西陵寺塔》三首诗及上述断句两联,又补《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送李裴评事》两首[16]116-117。

综合上述,羊春秋先生所作的辑补和考辨工作主要是在《全唐诗》以及《全唐诗补编》的基础上,又补了《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登西陵寺塔》《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送李裴评事》四首诗歌及断句两联。其中《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登西陵寺塔》两首据《四库全书》本《湖广通志》补。按:此二诗已收入《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卷,后者题作《登扬州栖灵寺塔》,二诗均已收入以南宋旧本翻雕本为底本的《四库全书》本《刘随州集》卷六中,《唐诗镜》《唐诗品汇》等唐诗总集也都作刘长卿诗,当以刘长卿所作为当。《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一诗据《唐诗别裁》补。按:此诗已收入《全唐诗》卷五九六司马扎卷,佟培基先生也认为:“《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全唐诗稿本》俱作司马扎,《别裁》误。”[17]《送李裴评事》一诗,也是据《唐诗别裁》所补。按:此诗《文苑英华》卷二八一作赵嘏诗,且注曰“集本无李字”,则宋本赵嘏集中即有此诗。明人王志庆所编《古俪府》卷十,也作赵嘏诗。《全唐诗》卷五四八作薛逢诗,卷五四九作赵嘏诗,当以赵嘏所作为妥。羊春秋先生据《舆地纪胜·澧州》所补的两联残句中,“芳意怅摇落,兰芷谢汀州”,已见诸本《李群玉诗集》卷上及《全唐诗》卷五六八之《江楼独酌怀从叔》,下句为“蘅兰谢汀州”;“涔浦纵孤棹,吴门渺三千”,已见诸本《李群玉诗集》卷上及《全唐诗》卷五六八之《将之吴越留别坐中诸侣》,均当删去。

4 结语

晚唐诗人李群玉的诗集最早是其自编进呈朝廷的选集,收录作品三百首,此集至宋已散佚。李群玉诗集在北宋的流传与整理情况不得而知,只知《文苑英华》与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都收录有李群玉作品。南宋书棚本是现存最早的全集刻本,收录诗歌二百五十四首。此后,李群玉诗歌历经胡震亨、毛晋、清编《全唐诗》以及现当代学人的辑佚订补,现存作品以羊春秋先生所辑注的《李群玉诗集》最为完备,但也有重收、误补现象。在将补遗作品全部收入的《全唐诗》本李群玉诗歌二百六十三首中,当除去佟培基先生考订为陈陶、李山甫所作的二首,另有三首归属待定,一首来历不明,可信者为二百五十七首;加上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中所补的《李远获贵妃袜》一首,李群玉现存可信诗歌应为二百五十八首。其余明清以来所补诗歌及断句则均不可信。

猜你喜欢

全唐诗诗集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集精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诗集精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