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国内外观念摄影
2021-11-28张苏雨南京师范大学
□张苏雨 南京师范大学
一、观念摄影的发展
自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以来,“观念”的意识就一直存在于摄影之中。19 世纪中后期,画意摄影在欧洲盛行,一部分摄影师认为,这便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无论“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著名的拼贴作品《人生的两条路》,还是画意摄影的倡导者亨利·佩奇·鲁滨逊用五张底片合成的《弥留》,都是观念摄影作品的雏形。
20 世纪90 年代,文艺领域逐步拨乱反正,艺术氛围相对开放。受到当时国家现状的影响,观念摄影在国内逐步发展成型,中国观念摄影师在学习西方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特征。
观念摄影发展至今,逐渐表现出浓郁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现代主义观念摄影仍然注重继承,而“批判”则是后现代主义观念摄影的关键词。观念摄影师在创作作品时,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将自己的想象力与意念融入观念摄影的创作中,借助摄影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展示自己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与批判。
二、观念摄影的特点
(一)观念摄影的表现手法
观念摄影的加入使摄影多了一种新型的表现手法,它与以往的纪实摄影并不冲突,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约翰·萨考斯基把摄影分为主观自我表现的镜子和客观呈现世界的窗户,前者更接近浪漫主义的表达,后者则更接近现实主义。这两种比喻是观念摄影和纪实摄影最好的解说,也是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观众可以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认知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面貌,可以了解现实生活的不同面,从而开阔自身视野。就像约翰·萨考斯基在《摄影师之眼》中所说:“摄影师听命于现实,其任务就是强迫事实说出真相。” 而观念摄影则更像一面镜子,摄影作品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也如同一面照着摄影家和观众内心的镜子,反映了摄影家甚至是观者的思想和情绪。摄影家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形、无形地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表达自身的讽刺和愿望,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赋予创作过程与艺术形象中。同时,观念摄影也为观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观者不再被作品强迫着接受现实,而是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摄影师暗藏于摄影作品背后的讽喻做出自己的理解。
(二)观念摄影的色彩运用
色彩是展现艺术魅力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观念摄影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观念摄影师大都在色彩上有自身独特的追求,他们使用色彩来表达情感,从而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大部分观念摄影作品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都较为强烈,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丰富的作品特色,观念藏于艺术之中,摄影师对现实的感悟就在二者结合中自然地流露于作品之中。
(三)观念摄影的设计手段
与其说观念摄影作品是一件艺术品,不如称其为艺术装置;与其说在摄影作品中追求观念的艺术家是摄影师,不如称其为导演。观念摄影作品不只需要摄影师具备摄影技术,更需要摄影师具备良好的美术造诣及在设计场景时的想象力。观念摄影师在拍摄作品时,需要进行完善的前期准备,布置场景、摆拍模特、使用道具等,人为痕迹遍布整个作品。观念摄影作品是用故事的方式将现实展现出来,以此表现创作者的爱恨,从而引起观者的深刻思考。
三、当代西方观念摄影代表
(一)托马斯•鲁夫
托马斯•鲁夫在1999 年创作了《裸体》系列,他从网站上下载色情图片,将这些色情照片通过数字化处理,使其呈现出模糊、虚化的状态,处理后的图片与照片原貌大相径庭,看不出原始照片的任何细节内容,这样的作品放到如今可能会被贴上“废片”的标签。因为《裸体》系列的每幅作品都好似在相机失焦状态下拍摄的,目的是呈现出托马斯•鲁夫思想中色情照片的形态。在色情工业景观风靡的时代,托马斯•鲁夫却将其呈现出模糊的状态,这既表明了托马斯•鲁夫对色情工业景观的批判,又是其对观者提出的深刻疑问。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观者是否已经被这些虚幻的表象所吸引,而丧失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这些真实存在的丑陋与粗鄙,却在相片中呈现出不完整、不清晰的状态,也暗示了人们想象中的虚幻与现实残酷社会的永恒矛盾。
托马斯•鲁夫最近的作品《JPEG》将题材各异(灾难、景观等)的照片进行合成、压缩、编码处理,使处理后的照片近看由方块状的像素组成。如果不在适当距离内观看,则看不出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图像是现实的反映,图像自发明以来,就承担着转述现实的责任,人们通过图像去理解不同社会的生产手段、思想观念、艺术追求等[1]。摄影存在最初也是最本质上的意义便是记录,即便负责记录的人备受争议,摄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配称为艺术,但其仍拥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反映现实、理解现实。而托马斯•鲁夫的这一系列作品却亲手撕毁了图片的“真实性”与“现实性”,他反思当今人们在网络世界分辨不清图片真实与伪造的现状,同时,也留给观者一个有趣的问题:网络世界的图像是真实的吗?
(二)杰夫•沃尔
著名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给予杰夫•沃尔的作品《死去的军人在说话》极高的评价:“在思想深度、条理性和激情表达方面都堪称楷模。”这幅作品看似只是记录了士兵遭遇伏击后的场景,但很难想象,这些画面都是杰夫•沃尔在摄影棚中搭建的场景。杰夫•沃尔将“再现”作为主题融入创作中。《死去的军人在说话》是由摄影师本人搭建的摄影装置拍摄的。摄影装置属于艺术创作,装置中的内容却是现实记录,两者在杰夫•沃尔的作品中混淆使其有意为之。摄影装置是人为的虚假场景,但在杰夫•沃尔的镜头下却格外真实,人们站在相片前,仿佛真的置身于同一段故事,和故事中的人们对话。
和认定自己在创作时具有导演身份的摄影师克鲁•德逊一样,杰夫•沃尔也是一位现代生活的造像者。杰夫•沃尔的作品包含众多主题,阶级、暴力、贫穷等问题都是他所关注的。他将镜头对准自己安排的模特,凝固模特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将其用照片的形式留存下来。照片体现的是杰夫•沃尔导演的场景,使观者以初来乍到的身份接受其准备的一系列如同电影般的场景。杰夫•沃尔的作品像一卷连环画,铺在人们眼前。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作品带给观者的不只是对现实的描绘和思考,也具有对未来的警惕和遐想。虽然摄影师按下快门只是一瞬间,但摄影这面长长的墙是由无数个故事堆砌而成的。
四、当代中国观念摄影代表
(一)王庆松
王庆松的摄影作品既现实又荒诞;既体现了其无厘头的创作布景书法,又遵循一定的美学规律;既讽刺、批判了现实生活,又暗藏了摄影师对社会的关照。王庆松被称为“中国最贵的摄影师”,他擅长恶搞,将黑色幽默呈现在作品中,他的作品画风奇怪,恶搞现实,故又被称为“艳俗艺术”。他的作品中不乏对现实的讽刺,又可以看见传统文化的影子,两者相结合,讽刺了文化价值混乱的现状。王庆松和杰夫•沃尔一样,都将复杂的场景搭置于摄影棚中,并拍摄自我导演的场景。这些场景都经过精心编排,模特在镜头下听候摄影师的安排,摆好动作,出演图片中的角色。单看场景中的演员和情节,是滑稽而荒谬的,但整个场景却呈现出庄重的气氛。观者欣赏王庆松的观念摄影作品时,经常可以体会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图片里的现实与真实存在的现实相碰撞,使人们忍不住探究蕴含在这荒谬的现实背后的深刻思想。
王庆松还经常在自己的观念摄影作品中扮演主角,如他在《跟他学》中扮演了学生,学生周围的环境一片狼藉,人们在满桌的书籍、满地的纸团及满黑板的混乱笔记中能看到仅露出半个头的王庆松。这幅作品讽刺了当代的教育现状,深陷应试教育的孩子最终只能被培养成考试机器。王庆松将如此现实的话题用创意的表现手段进行呈现,在批判的同时,带给观者对中国现状的无尽反思。
(二)马良
正如马良自己所说:“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摄影师。”马良作品中的画面也是由其编排过的场景构成的。穿上戏服、化着浓妆的演员在作品中尽情释放,用肢体语言讲述导演想象中的故事。在当代中国摄影界,马良的作品具有浓烈的个人特色,使人们能够很轻易地分辨出哪些是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华丽而诗意,却又充斥着一种荒诞的气氛,而隐藏在这荒谬的氛围之中的,是无法忽视的现实意义。
马良最为著名的作品是《邮差》,他自己也说,《邮差》是一套他特别钟爱的作品。《邮差》系列作品的创作实属偶然,马良在成年后无意间路过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那是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所以他通过创作这一系列作品回忆了儿时在这小巷与老房子中的生活。那些记忆如今已变成一片片碎瓦,埋葬于现代发展的需求下。马良用剧情的形式再现了儿时回忆里的场景,借此来讽喻当今社会急剧变化与人们缺失的文化需求相矛盾的现状。同时也通过这一观念摄影作品反问观者:在物换星移的当今社会,你是否能够找到精神上的归乡之路?
结 语
观念摄影作品让观者很好地认识了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艺术应以艺术家的意念为基础进行创作和理解。摄影家的思考是观念摄影作品创作的基础,而使用的表现手段则是关键,没有摄影师对现实的想法,这些作品将失去灵魂。表现手段的呈现使观者获得视觉享受及共鸣。观念摄影作品不仅表达了摄影师的爱恨憎恶,也能激发观者的思考。观念摄影创作看似荒谬,却能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生命、现实、社会进行一次深入人心的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