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例
2021-11-28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王 帅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授课观念保守,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首先,一些专业教师授课观念过于保守,课程设计中规中矩,导致学生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素养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承担自身的岗位职责[1]。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参与有效的实践模拟练习。其次,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规范,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偏重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二)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就业需求不吻合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概念与数据,学习效率不高,也未能通过实践内化理论知识[2]。目前,一些高校对我国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相关课程设计和融合度并不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与练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体系迫在眉睫。
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模式在高校的开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校企协同的意义不容忽视,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后,校企协作成为各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途径之一[3]。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管理者、教师参与其中,除了可以为企业筛选优质人才,还能为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无疑是双赢。就目前来看,协同育人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企业渗透模式
企业进入高校,通过讲座、宣讲会和招聘会等形式,选聘优秀毕业生。同时,企业可以参与课程内容设置,将设定学生修习实践学分的方式,渗透到高校的协同育人培养计划中。这是目前很多高校选择的合作模式,其持续时间短,效果较显著[4]。
(二)共建实习基地模式
由高校、企业共同完成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保证高就业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新入职的职员输入实训基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达到实习的最优化、实训基地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培养模式需要两个前提:第一,高校能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和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第二,企业能够持续关注和真正投入资源和资金,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制度培养模式
制度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培养模式之一,比较典型的就是订单制。订单制就是企业下设计和施工项目订单,由学校学生完成设计工作,将设计图和制作图转入工厂制作,上架销售的基本运营模式[5]。现在一部分国内高校正在运行此类协同育人模式,我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目前也处于此培养模式的框架中。
(四)企业赞助和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相应资金和实习基地,学校自主安排课程及培训项目,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完成人才定制计划[6]。目前在国内有一部分高校选择了这一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对企业资金和规模方面要求较高,最终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这种模式在一些学校的高精尖专业中出现得较多。
除了上述模式之外,校企科研、“3+1”等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开始得到推广,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模式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优化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与改革[7]。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和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基地,意味着教师成为指导者、引导者、协导者,而不是主导者。专业课堂、实验、企业项目化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念。
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学校方面应进行以下改革。首先,建立以工作室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建立舞美工作室,提前让学生进入社会角色中,通过制度培养模式,如订单制、师徒制等制度,预演就业环境,使学生迅速适应真正的实践工作。2019 年,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舞美工作室成立,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全面负责儿童剧《故宫里的大怪兽之吻兽使命》《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消失的龙女嫁衣》等剧目的周边产品设计工作,阶段作品已完成并投入市场。将工作室作为平台,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真正的实践环节,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接轨。
其次,形成“大平台 + 小专业”的职业课程体系。基础教学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大平台指的是学校开设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小专业就是实践和实习课程。“大平台”旨在完善学生自身“硬件”——综合能力,包括扎实的设计理论支撑和熟稔的专业操作技术[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针对学生就业需要,开设了类似影视后期制作课程、草图大师建模课程等,这些课程基本都是通过调研市场和企业后,根据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制定的相关课程。“小专业”直指市场和社会,因为衡量学生的不再只是教师和学校,企业和市场也将参与其中。比如,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的校企合作,学校负责的部分主要是戏剧的周边文创,企业下订单,舞美工作室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设计,设计产品反馈到企业方面会有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相关的数据和评估来进行工作室人员的调整,不断注入新鲜的设计血液,确保设计作品的质量。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要推行专职教师聘任制度,对于聘任教师,要对其“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历”进行全面评估。在科研上,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在教学上,教师应通过听课、教学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学能力培养。在实践上,学校应鼓励教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和技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9]。同时,学校可以聘任社会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社会实践人员,作为专业的外聘教师,弥补学生操作和实践能力上的不足。
企业方面可进行如下改革。首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企业应将“创业中心”“科研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纳入合作条款中,从制度层面来确定、促进校企协作的规范化与长期化。企业应签订相关的协议或合同,来确保企业和学校的执行力度。2018 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到我校洽谈“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与舞美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次,企业应形成建立实践平台的培养方式。企业可以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地为平台,把企业的项目带入课堂教学中,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力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我校根据和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周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实践成果,模拟了类似的文创设计命题,把命题直接带入课堂,使其成为学生作业的一部分,真正做到模拟企业工作模式,提前预演就业氛围。最后,企业要为创新人才提供新平台和新渠道。企业可定期邀请技术骨干、管理者来校授课,让舞美专业的学生能了解自身专业的技术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我校邀请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和相关领导来校参观和指导,这样,学生除了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外,还可以到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天津大剧院进行实习。
结 语
校企协同育人式教育方式一改原有的“灌输式”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达成教学目标。当然,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教育改革仍需从多方面着手,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循序渐进,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并能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