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21-11-28许文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许文婷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音乐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剂,每种乐器和乐曲都有着不同的功效,能够阐释不同的感情和故事。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不仅音色美,而且音域广,在陶冶听众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演奏者需要在具备相应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拥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因素
(一)师资力量因素的影响
要想提升高校钢琴演奏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需要优秀的钢琴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的钢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一些教师对钢琴行业的发展和新颖的教学模式掌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不只是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在面对教师或者家长时,很多学生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容易发挥失常,难以展示自己的正常水平,更不用说提升音乐表现力了。而钢琴的演奏效果要求演奏者必须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情绪,一旦出现情绪紧张或者惶恐,势必会出现演奏失误的问题,严重影响演奏效果。
二、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措施
(一)聆听、模仿、加大练习强度
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包含两种因素——演奏的熟练度和对声音的理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听力和演奏技巧进行专项训练。
首先,声音直接影响了钢琴演奏的效果,听众能够从演奏过程中的每个音符中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绪。因此,提高钢琴演奏者对声音的敏感度和音准能够让其对钢琴演奏的效果进行更好地把握。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和声、调性等抽象概念形成系统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深入感受节奏和旋律。尤其是很多经典的钢琴曲,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聆听,做到曲不离耳,将这种听力训练真正融入生活中。
其次,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钢琴基本功训练。很多时候指法熟练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完美地诠释和表达乐曲情感,熟练的演奏技巧同样能够给听众带来美的视听感受。因此,高校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水准,有针对性地调整其指法和基本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研究乐谱,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
视谱能力是演奏者将乐谱变为钢琴演奏的重要能力,但由于我国很多钢琴教师对学生的视谱能力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是按照自己的听力结合乐谱来进行演奏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很难完美地表达乐谱,尤其是一些有演奏难度的乐曲,其中大量的升降符号和高低音都是影响整个乐曲表现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这些,在演奏中往往会出现卡顿、稚涩的情况,不利于演奏的整体表现。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掌握乐谱,让视谱演奏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三)融入情感,深度解析音乐内容
除了基础的演奏技巧外,音乐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表达演奏者的情感,这种情感表达也是最能感染听众的元素。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需要着重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的理解。
首先,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路是每位学生都需要理解的,作者在怎样的环境下萌生出创作的灵感直接决定了乐曲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是悲怆的,是高昂的,是喜悦的,还是忧伤的。从某些角度来看,乐曲的旋律和节奏都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练习乐曲,充分理解每个音符表达的内容。
其次,当学生理解了相应的乐曲情感后,需要消化乐曲,对于涉及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部分,教师需要从细节处纠正,如强弱音符的表现、每个音符的转折可能都代表作者的情绪变化,而如何表达这种变化就需要学生不断磨合和调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演奏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学生真正理解音符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是一项系统能力,想要提高音乐表现力,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听音能力和演奏技巧,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视谱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乐曲,领会乐曲的情感。这些因素需要钢琴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